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01-03 06:47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水平强国战略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单忠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特别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就为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遵循。

在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优势、产业对科技的依赖日益增强的需求优势、无可比拟人才资源的人才优势、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等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更需要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技术产业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新型举国体制创新的主阵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经济建设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对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高水平科技具有技术难度大、水平高、引领大,创新风险大,对产业与国家安全影响深远等显著特征,更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显著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需要跨学科、长周期、投入大、持续研发投入与多主体协同攻关;在技术属性上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又有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在创新组织上,不仅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参加,甚至全球化创新合作,而且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府组织协调与组织引导,实现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创新与协同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一、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 到1’的突破”“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等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践行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的使命担当,确保关系我国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在科技创新中积极作为,取得科技创新新成效,推动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 位上升到2021年第12 位。而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2012年16.98 万亿增长到2021年31.4 万亿,制造强国指数从2012年92.31 增加到2020年116.02,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加快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迈进。

党对科技工作的坚强领导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分析国际科技创新竞争态势,深入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抓系统布局、统筹组织、跨界集成,形成了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充分发挥了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切实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了企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力量在研究攻关中的创新主体作用,为我国科技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支撑。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成功组织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攻关任务,建设了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大飞机、发动机、载人航天、载人深潜、星际探测、北斗导航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产出了一批跻身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初步构建了集领军企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等于一体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打造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了一系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了我国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四梁八柱”。

二、坚持国家重大需求导向,逐渐推动科技实力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共性基础技术不仅是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石,而且是产业技术基础再造培育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升新时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头和引擎。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以高水平基础、共性关键技术为目标,发挥高校基础前沿研究主力军作用,科研院所的桥梁纽带作用和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不断深化科教产教融合,赋能高水平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产业技术,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新中国自己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不断深化开放办学、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开放共赢,构建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先后与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商飞、中国船舶、中国航发等数十家央企集团和行业龙头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载体61 个。从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凝练基础理论问题,在先进推进技术、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机载雷达高分辨成像技术、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理论和技术突破,解决了航空航天等领域多项“卡脖子”难题,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无人机、直升机、发动机等大国重器及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与南京市启动共建南航国际创新港,积极探索构建“创新团队+研究院+实验室+创新平台”一体化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牵头建设“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联合体”,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全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创新联盟、江苏省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等,全方位赋能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赋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需要牢牢把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增强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好融合融通融汇,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重大基础、关键共性技术,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推动,需要有组织地创新发展,使科技治理体系和能力更好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需要,更好发挥科研力量的整体效应。尤其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超级计算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半导体、光学仪器等多个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领域,急需要提升原始创新、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持续深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始创新能力,突破短板、卡脖子等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证。持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的学习宣贯和研究阐释,不断提高强化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增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尊重人才、培育人才、关心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大国工匠精神。要持续在科研布局、科研评价、政策环境、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施策,更加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加快形成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机制。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共建国家、省市等各个层级的实验室、共建创新团队。提倡“科技创新大合唱”“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合唱”,进一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积极探索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加快实施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充满活力、高效协同,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有序、更加顺畅。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的奋斗号角。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将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之路,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高水平强国战略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学习强国”礼赞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