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代廉俭“档案人”

2023-01-03 04:56整理吴丽芳
清风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九华王英库房

整理_吴丽芳、本刊记者

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街道围绕红色廉洁和清风传家主题,开通了“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栏目,湖南省委办公厅机关党委和驻厅纪检监察组、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策划推出系列作品,深受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欢迎。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监察组组长袁美南在寄语“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时表示,继承良好家规,传承廉洁基因,以持之以恒的定力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不断涵养浩然正气,自觉远离贪欲之念,擦亮成长底色,恪守为民初心,担当时代重任。

在“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湖南省委办公厅档案业务指导处处长、支部书记彭玉讲述了党员王九华的红色故事。王九华在宜章县档案馆工作,是一名有着26 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从1978 年至今,在长达44 年的时间里,王九华与父亲王英高,父子两代人用青春、用奉献、用生命接力守护着、发展着宜章县的档案事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有丝毫懈怠。

追随父志,为党管档孺子牛

王九华的父亲王英高195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78 年,宜章县档案馆恢复。组织考虑到王英高在乡镇有多年的文书工作经验,就把他调到了县档案馆任副馆长,开启了一家两代人的档案缘。现在宜章县档案馆里的历史档案、特色档案,很多就是经过王九华的父亲收集来的。

白天忙收集,晚上就忙整理,在王九华的印象里,父亲永远在忙。1989 年3 月17 日,晚上快9 点了,王英高还在加班,王九华的母亲跟往常一样,又去库房喊他回家吃饭。回家的路上王英高走得很慢,脸色很不好,回家没多久就晕倒了。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却没能抢救回来,当天晚上11 点多,王英高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

王英高去世后,按照政策王九华可以顶职成为国家职工,组织上提供了湘氮、大龙山水泥厂和档案局3 个单位供他选择。这时,母亲拿出了父亲11 年档案工作写成的20 本日记。当王九华翻开父亲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下的点点滴滴,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亲,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加班加点,甚至最后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是因为父亲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档案工作者,为党管档是责任,忠诚奉献是信仰,宁静致远是追求。

父亲王英高用自己的忠诚、执着、敬业、淡泊,甚至生命,给王九华上好了这关键的“人生一课”。父亲就像一面旗帜在引领他,那20 本笔记好像一种嘱托,档案事业在召唤着他。王九华决定要追随父亲的脚步,他毅然放弃了当时所任乡镇企业副厂长的职位,子承父业守兰台,去完成父亲的未竟之志。

20 世纪90 年代初的档案库房条件还十分简陋,没有空调,没有除湿机,更没有温湿度控制设备。但档案保护要求合适的温湿度,怎么办?王九华打开了父亲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父亲如何一次又一次上门做工作,才把档案收集进馆的情况。是呀,库房里的档案大多是父亲一件件、一卷卷收集整理来的,从无到有,得克服多少困难。

“虽然我没有经验,但只要像父亲那样,把档案当作生命一样去爱护,一定能把档案管理保护好。”从此后,王九华坚持每隔两个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和湿度,一天记录6 到7 次,从未有一丝懈怠。夏天库房温度高了,他马上开窗通风透气,搬来电风扇吹风降温;冬天库房温度低了,他就用厚厚的棉被遮挡窗户,这土办法效果居然还不错。

1996 年3 月18 日,王九华在检查库房时,发现有些案卷里长了小虫子。怎么办?他四处打听,得知磷化铝消杀档案里面的虫子效果非常好,又不会损害档案。他立马买来了这种药剂对库房密封杀虫。半个月后,打开库房门,对那些有虫案卷逐一检查,虫子全被消灭了。尽管库房里药剂气味刺鼻,一天下来眼睛疼痛红肿,大脑发涨,但王九华心里很高兴。

可他还是小瞧了磷化铝对人体的损害,因为在药物环境下待的时间太长,王九华的满头黑发开始脱落,半年之内就变成了光头,之后再长出来的就是稀稀的白发了。那时的王九华才28 岁,但看起来就像50 多岁的老头,常常遇到一些年纪比他大的人叫他“大伯” “大爷”,闹出好多笑话。但他并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用自己的满头黑发换来档案的安全,值得!

为了保护档案,尽管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但王九华的生命也因档案而得以延续,变得精彩。2009 年,王九华得了脑部肿瘤。开颅手术后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他却失去了记忆!学习中医的小女儿每天给他针灸,才渐渐有所好转。家人和同事都非常关心他,要王九华在家多休养一段时间。但他却舍不得档案工作,在家躺了两个月就待不住了,提出要回单位上班。记忆力差,就从库房调卷开始。开始手脚有点慢,跑多了就变得协调。在档案馆,王九华感到一切都如此熟悉,整理桌、温度计、档案柜、案卷……看到这些,他的脑子又开始活跃起来,以前记不起来的事变得渐渐清晰。没用多长时间,王九华的记忆竟基本恢复,连治疗医生都为他感到惊讶,开玩笑地说:“你们档案馆比疗养院还管用!”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王九华的父亲将生命献给了档案事业,王九华继承父亲遗志,将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父子两代人同心同德,在同一条路上前赴后继,这是一种理想信念上的契合,这更是一种传承,好家风的代际传承。

践行初心,为民服务总关情

1998 年,王九华调整到收集利用股工作。档案收集利用对王九华来说是新任务,这时他又拿出父亲的那20 本工作日记,他已习惯用这种方式与父亲对话。父亲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档案利用工作无小事,一张不经意的纸片,一段不经意的文字,对利用者来说可能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做好利用工作一定要细心、再细心,要把利用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2002 年4 月,翟大姐不远千里从黑龙江赶来宜章县档案馆,要查找一份她1967 年从梅田矿务局下放到农村当知青的介绍信。她说如果能找到这份材料,可以为她证明下放期间的7 年工龄,年底退休后每月工资可以增加几百块。

梅田矿务局有300 多卷档案,从案卷目录到文件目录王九华逐条地查,没有!从翟大姐当时可能下放的几个乡镇档案全宗逐条地查,还是没有!他和翟大姐在档案馆里连续查了整整两天,没有一丁点线索。看到翟大姐失望的神情,王九华心里很难受。

王九华想,翟大姐千里之遥来找这份档案,说明这对她很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不能让利用者失望!他对大姐说:“大姐,您留个联系电话吧,我再给您找找!”

接下来半年时间里,王九华一有空就钻到库房去。目录查不到,那只有阅读档案,从记录内容里面找。这份档案比王九华的年龄还大,涉及的单位撤的撤、并的并,全宗不断变换,要逐卷逐页从档案里面找就像大海捞针。王九华有时找得忘记下班,有时晚上想到线索就睡不着觉。

王九华在库房整理案卷

有天下午快下班了,王九华阅读着梅田矿务局的工会活动记录本,突然眼前一亮:这里面有翟大姐那一批知青当年用粮票到栗源公社农户家里兑换粮食的记载。这是个重要线索!说不定能有所收获。但20 世纪60 年代,很多乡镇档案都没有保存下来。

“栗源公社,父亲好像在这个乡镇工作过!”王九华心想,“如果经过父亲的手,这份档案很有可能会保存下来!”打开栗源公社当年的档案,果然是父亲整理的笔迹,逐卷逐页找,终于找到了翟大姐当年下放的介绍信。

当王九华把这个消息告诉翟大姐时,翟大姐喜出望外。她想给王九华送点什么表示感谢,王九华拒绝了,他说这是他的工作,是应该做的。之后,翟大姐每逢过节都会给王九华打电话问候,后来翟大姐身体不好了,她的儿子就代母亲联络问候。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王英高说要把利用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王九华就按父亲的嘱托将群众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将群众的需求看得高过自己的需求。为民服务不求回报,默默奉献不求闻达的精神在两代人之间悄然传递,最终跨越半个世纪,凝结在了这薄薄一张纸上,凝结在了这一份不起眼的档案上,凝结成了千里之遥两代人的情缘。

甘守清贫,清白做人如青松

王九华的父亲王英高一辈子公正清廉,为人坦荡,他常常教育晚辈——“做人要有骨气,做事要有正气,家里再穷也不能穷志。”王英高是如此说的,更是如此做的。王九华家里有部祖传的明朝版本《罗教经书》,这部书存世量极少,非常珍贵。当年王英高到档案馆工作后,却把经书捐了出来。他说:“经书留在我们手上只是值钱,交给档案馆捐给国家才能实现最大价值!”现在,这本经书已成为宜章县档案馆的“镇馆之宝”。

王九华这个两代档案人的家很清贫。王九华的母亲心地善良懂得大义,她就像当年理解王英高一样,一直默默地支持王九华的工作,每天都帮着王九华爱人摆摊营生。2006 年7 月9 日,王九华母亲在摆摊时被一辆摩托车撞伤,两个月后竟不幸去世,但得知肇事方也很穷后,王九华没有索赔一分钱。王九华一家5 口人,住的是房改时靠着父亲工龄分配的一套59 平方米的小房子,在2012 年前,他家唯一的电器就是20 世纪90 年代初的老式电视机。直到2012 年大女儿参加工作后,在她的支持下才把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装上了热水器、洗衣机和空调。

曾有一年,县里一个领导找到王九华,希望王九华能帮他修改学籍档案里的年龄。作为回报,这位领导表示在王九华转干问题上能帮助他。但王九华没有丝毫犹豫,坚决予以拒绝。还有一次,王九华一个远房亲戚找到他,要他帮忙查找另外一人的山林权属档案,为这个亲戚解决经济纠纷提供帮助。按照规定,山林权属档案不允许他人查阅,亲戚软磨硬泡,王九华都予以拒绝。

2008 年,王九华两个女儿读大学,他实在没办法,只能去借了几万元钱。但1997 年他到平和乡马正村扶贫,曾为村里建设垫付的7000 元钱却一直不好意思催要;最终王九华只要村里还了2000 元钱,剩余的5000 元他以捐款的名义给免账了。要知道,这些钱是当时他好几年的积蓄。

王九华和父亲王英高都是有几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父亲一辈子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王九华接过父亲的班,用行动接续着父亲的事业,更传承了父亲扎实干事、踏实为民、清白做人的优秀品质。虽然没有耀眼的成就,但档案馆里的每一卷档案,服务过的每一位群众都不会忘记王九华父子的辛苦付出;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王九华始终坚守廉洁底线,得以安心享受女儿的贴心孝顺、家庭的和睦美满;虽然身患重病,但王九华从未放弃,坚持工作,身体慢慢恢复健康。王九华一家将共产党员的坚守,融化为一个家的品格,成为几代人自然而然的事,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正是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王九华的家里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王九华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他的爱人也找了一个稳定的门面做点小生意,前些年的借款已还清,两个女儿都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在各自领域发扬父辈的忘我工作精神砥砺前行。在全省档案系统“两学一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王九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获得了国家档案局的肯定而向全国推荐,引起极大反响。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王九华是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王九华一样的先进典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向王九华式奉献者看齐,汲取力量,自觉做到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带头树立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将良好的家风家教作为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让家庭成为每个人梦想启航的沃土,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梦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九华王英库房
一次难忘的投票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大卫上学去
樱花雨
吵架
小小展台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每当我回到故乡
股神榜:冀东水泥、九华旅游、慈文传媒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