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教师职后美育素养提升研究

2023-01-03 11:02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3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院校美育

张 婷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江苏南京 210013)

师范类高校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在传统学科教育的基础上,还承担了对下一代中小学教师教育的特殊属性。梅贻琦先生说:“学校犹如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因此,师范类教师体现出来的正确的价值观、自由的精神世界与创新观、对美学教育的领悟以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必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美育素养的培养来达到。正如蔡元培先生说过的:“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由于美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学习过程,所以关于美育素养提升必须位于师范类院校教师职后学习的重要位置。

一、美育素养培养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

师范类院校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分为三个维度,初级维度是达成教学的“智育”目标,即完成教师本身基本教学业务,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学过程和课业检测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级维度是教学“美育”目标的达成,把个人对美学的理解注入课堂,提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美育”阶段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美学设计的运用,在课堂进行艺术呈现,增加课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让学生能在未来的课堂教授中以此为模板,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高级维度也是师范类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即“德育”目标的实现,教师通过课堂展现出批判性、创新性、知行合一等信念,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情感和精神上引导学生产生对教师职业的信仰,志向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教师,从而达到师范类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

图1 美育素养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师范类高校教师个人美育素养的高低在师范类教育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均得以体现。

在教学的“智育维度”上,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课程具备丰富的人文性,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协作与分享、尊严与价值、文学与历史,这种具有人文性的教学必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理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而这种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美育。

在教学的“美育维度”上,教师美育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杨培明老师说过:“智育像骨骼,美育是人的血液和肌肉,让人丰润饱满,富有感情。”故美育和智育必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当一个教师善于运用艺术思维,将逻辑的美、语言的美、批判的美、创新的美融合于课堂教学,课程将从单一的、固化的变成丰富的、有层次的,当一个未来将要从事教学事业的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就证明了“美育”具有积极效果以及美育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从教学的“德育维度”上看,师范类教师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分辨的能力,能够在教学中正确的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席勒曾提出:“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这一转变过程,只有通过审美自由这个中间状态才能实现。”教师应具备独立的人格,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理解并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引导自己的学生做到“身正为范、以德树人”。陈宝生曾指出,教育具有压服的“无美之教”、慑服的“小美之教”、说服的“大美之教”、收服的“优美之教”、心悦诚服的“美美之教”这五重境界,要做到消灭压服、减少慑服、鼓励说服、表彰收服、追求心悦诚服,美育是关键。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道德认知,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意识、健康的三观价值体系,并最终树立对教书育人的崇高信念,必然不可脱离“美美之教”。

二、师范类院校教师美育素养培养无法满足教学对教师美育素养提出的要求

(一)职前教育阶段对美育有所涉及,但不能满足今后教学需求

在政策层面上,国家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正在逐步加强对学生美育素养培养的力度。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科学的美育工作体系;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美育教师队伍,深化美育教学改革;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美育纳入中考并实现2022年全覆盖;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艺术课程要占总课程的9%-11%。

由此可见,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培养到高等教育阶段的美育改革,从最初的改进美育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到“美育进中考”,师范类教师在各个受教育阶段均有接触美育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职前教育是为了提升受教大众的整体素养,总体来说艺术类课程偏少,课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而师范类院校教师由于自身独特的职业属性,对美育素养有更高的要求,而职前美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从质量和知识厚度上无法满足其深层次的教育需求。

(二)职后培训对美育素养提升的重视度较低,美育培训浮于表面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师范类高校教师职后培训呈现出了重业务技能、轻能力素养的特点。现教师职后培训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教学水平提升类培训,如教师教学规范培训、专业学科培训;二是个人能力培养型培训,如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三是价值塑造类培训,如师德师风类专题培训、课程思政类培训等,而美育和人文素养类内容在这些培训中仅占有很小的比例,且浮于表面,如在教学规范培训中,安排教师礼仪培训讲座或者在思政类培训中融入部分美育和心理学内容等,且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对美育素养提升方法系统地思考与培训体系。然而作为师范类高校,为更好培养出一支具备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响应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的内在涵养师德,师范院校教师需具有培养课改精神的师范生、提升师范生的艺术素养的能力,加强对师范类高校教师美育培训系统的建设必不可少。

(三)教师自我缺乏对美育重要性的了解,自身提升意愿不足

作为一个师范院校教师,在漫长的学生生涯中,主要专注于文化学科学习,在进入师范院校教师岗位后,根据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要求,完成教学工作量、科研项目的成功申报,有教学实绩的产出,而自身美育素养的提升对升学、对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展现出来,同时学校也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美育师资和培养的平台。在没有外界的压力和内部的自我动力的情况下,教师缺乏在工作学习中持续提升自我艺术素养的意愿,也没有长期学习的动力,教师美育素养提升速度缓慢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师范类院校教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美育素养,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和人格修养,但作为教育未来教师的引领者,大部分教师并未形成自我审美的意识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国家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是具备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知识储备、高超的课堂表现能力和感染力以及自身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美育通过对美的感悟,通过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重视精神的滋养、道德的升华、创新能力的提升,完美切合了教师的需求。因此师范院校教师必须提升美育素养并在教学生涯中持续进行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下一代教师的成长,发挥感化陶冶的作用。

三、师范类院校教师职后美育素养提升的内驱外导型策略

美育素养提升和审美能力的获得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外在因素积极导向及自身不断学习,才能促使师范院校教师加强对美育素养提升的重视和成果的实现。

首先,发挥校内教师教学发展培训机构的顶层设计作用,将教师美育素养提升列入师范类教师培训计划中,使其实质化、目标化、任务化,利用外在积极导向加强教师对自身美育提升的重视。培训可紧密结合美育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划分三个类别,分别为“艺术通实教育”,即通过对音乐、美术、文学、书法等艺术类别的基本鉴赏和了解,提升教师对人文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加强自身感性意识,促使理性和感性相融合,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审美教育”,即通过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从生活中的美、自身的美、形体的美、语言的美等各方面提升教师对美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最终把自身对美的理解融入自身的教学,提升课堂的可观赏性;“美学素养教育”,即通过思政课堂,研究美学对道德层面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使教师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人格,用情感体验的方式将德育和美育相融合,从而使价值观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和深入人心,最终达到人格塑造和培养教师信念这一崇高目标,这对师范类教师培养美育素养至关重要。这三个层次的培训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这三个层次的培训可通过现有的培训手段完成目标,如在线教学平台“MOOC”的利用、各学科教师的团队学习、论坛研讨以及线下学习任务与作业的布置等手段的使用,达到从外在层面增强教师提升自身美育素养的意识。

其次,师范类教师需在意识层面上进行提升,调整教育理念,增强自身对美育的理解和需求,产生学习内驱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教师个人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几个类型:一是教学实现型目标,以完成教学计划为最终目标,能够做到照本宣科,使学生完成课本上内容的学习;二是方法传授型目标,能从基本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转为学习方法的教授,能够使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并为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三是育人型目标,能在教育的过程中传达教育的智慧和理念,以己为范。显而易见,要做好一名师范院校的教师,必须将自身的教育目标设立为育人型教师。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育人型教师,教师本身的学习目标需要从低层次的实用主义,如单纯的职称科研导向型或者教学成果导向型转变为自我实现型,完成从教学实现到育人实现的跨越,从而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与荣誉感。而获得这种成就感和荣誉感即说明达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中的最高等级,也就是自我实现级别。而在育人过程中需要的人文的、创新的、批判的、道德的精神则必须通过美育素养的提升来实现。也就是说,师范院校教师一旦设立了育人教育目标,为自我实现,则自然而然对美育产生兴趣和巨大的需求感,这是推动一个教师终身学习美育的最大动力。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院校美育
论公民美育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