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变身记

2023-01-03 04:32王剑英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张家湾绿心大运河

王剑英

张家湾新貌

初冬的北京,柔和的阳光从高空铺洒而下,公园里空气清冽,零星树叶随风飘落,渐显冬韵之美。这天上午,66岁的程广森从家骑车到3公里外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活动。自这个公园两年前开放之后,便成为他慢跑锻炼的常驻地。

程广森是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人。1978年东方化工厂落户张家湾张辛庄村,程广森自筹备时进入该厂,一路见证它的落地、辉煌、拆除,以及旧貌换新颜成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一部分。他也见证了工厂不远处大运河里的水从清到浊、又从浊返清的轮回。

元明清三代,张家湾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皇家漕运码头,在中国漕运史上,曾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进入近代,码头繁盛渐退,其又步入工业发展轨道,一度成为北京东部的工业重地,高峰时曾有2000多家企业驻扎于此。

2022年,张家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9月印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明确提出建设千年运河第一镇,围绕“国潮风与国际范”,推进张家湾古镇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积极引入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张家湾古镇。

张家湾交通便利,距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仅5公里。借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这座漕运古镇正在腾笼换鸟、华丽变身,生态优美、低碳高效、文旅融合成为其新标签。

程广森是土生土长的张家湾人,小时候就常听爷爷说起张家湾的悠久历史和过往辉煌。

张家湾是一座千年古镇,因河而兴,古代有大小6条河流穿经这里。元初,修建北京城、紫禁城时,绝大部分建材和物资都要从南方调运,因货物通过京杭大运河进京时集中在张家湾上岸,坊间甚至有“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一说。

元明清三代,张家湾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皇家漕运码头。明嘉靖《通州志略》中记载,张家湾为“南北水陆要会之处,人烟辐辏,万货骈集,为京东第一大码头”。这里曾有多处码头,从北到南分为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今日张家湾镇下辖的上马头村即是依上码头而建的村落,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也仍保留着上码头路。

清嘉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新河道改走张家湾镇地界外东侧,加之后来铁路兴起、漕运废止,张家湾“京东第一码头”风光渐褪。

程广森小时候常去大运河边玩耍,他家离大运河不到1公里,那时运河水很清,他常约着小伙伴去河里摸鱼、抓虾、逮螃蟹。

“后来,北京的工厂越来越多,运河水也逐渐变得又黑又臭,漂着好多白沫,鱼虾都不见了,也没人去了。”程广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此后多年,村里的一个大沙丘取代运河,成为孩子们的童年乐园。

1978年,东方化工厂入驻张家湾,筹备时只有30多人,鼎盛时达到6000余人,厂区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一度成为通州区的标志性大厂。厂子效益可观,可污染问题一直是挥之不去的困扰,周边居民总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化工品气味。东方化工厂曾连续多年给附近老百姓一笔“闻味儿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污染补偿费。

随着北京产业升级,2012年东方化工厂停产,2017年拆迁,2020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建成开放。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涉及三个村的棚改拆迁,其中两个村——张辛庄村和上马头村,都属于张家湾镇。”张家湾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明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如今,老工厂的厂区大门、升旗台和两只石麒麟都作为工业遗存,在原位保留下来,成为公园里的“东方厂址”景观。程广森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变身为“樱花庭院”景观。程广森则搬进了3公里外的朗芳园小区——他家因拆迁分到了两套房子,共160多平方米。

在东方化工厂停产、拆迁的那几年,爱好摄影的程广森端起相机,拍摄了700多张照片,记录老工厂的最后一段时光,也纪念自己在这里的过往岁月。

2006 年,中国大运河开始申遗之旅,张家湾古城遗址和通运桥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于2013年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便对公园已非常熟悉,但每次路过“东方厂址”和“樱花庭院”时,程广森仍会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在这里度过的近40年工业大院生活,以及曾令人难受的环境污染,不由感叹“真是日新月异”。

还有一件事让程广森很高兴: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运河两岸越来越绿,水草越来越多,运河水正在慢慢返清。

“前几天,我听说有人在大运河里看到虾了。”程广森语气中透着兴奋,“虾对水质要求较高,它的出现意味着水质快接近三类水了。”

当下,在大运河边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正在火热建设中:博物馆“运河之舟”扬帆待发;图书馆“银杏叶”狀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剧院又名“文化粮仓”,对标世界级一流剧院标准设计、建设。三大建筑预计于2022年底基本完工,2023年底具备面向公众开放条件。

程广森期待,三大建筑早日投入使用,为老百姓带来更美好的文化生活。

2021年大运河北京段通航,2022年京冀段通航,市民可以坐船沿运河游览。这让程广森又升起一个新的愿望:未来,张家湾境内的萧太后河经过治理提升,也能和大运河通航,大运河的“清水”将更好地利于市民“亲水”。

“萧太后河与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的水系是相通的,要是全国人民能坐着船从大运河来到张家湾享受美好生态,再去环球影城逛一逛玩一玩,张家湾人在镇里也能坐船出北京,那该多好!”程广森期待。

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它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自西向东从张家湾穿镇而过。通运桥便横跨于萧太后河上,桥的北面有一段约200米的张家湾古城墙遗址。

北京首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工程师吕欣正带领几名建筑工人在通运桥上忙碌着,他们在修复古桥和古城墙。

通运桥初建时为木桥,由于张家湾漕运繁盛,桥上车水马龙,木桥不堪重负而屡坏屡修。明神宗时建石桥,保留至今,桥面由大块青石铺就,布满了深深的车辙印,桥上的石狮子也因风吹日晒受损严重。

用尺子在车辙印最深处量了量后,吕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深度23厘米。”

桥北那段古城墙遗址的砖块,吕欣已摸过好几遍。他带着记者一行人很快在不同位置找出几块老砖,擦掉表面的灰尘后,字迹仍清晰可辨:一块写着“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一块写着“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还有一块写着“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

城墙遗址及通运桥修缮工程启动于2022年8月,竣工后将面向市民开放参观游览。修缮主要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为大运河景观带旁的一个新旅游景点。2006年,中国大运河开始申遗之旅,张家湾古城遗址和通运桥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于2013年从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运桥周边、萧太后河两岸是张家湾古镇遗址核心所在地,这里有一幅更宏大的画卷即将展开——以明清时期张家湾核心遗址区为主体的“张家湾古镇”项目已进入前期规划阶段。

该项目规划面积逾4平方公里,西临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东临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临城市綠心,南临凉水河,将为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提供重要补充,形成一动一静、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

“通运桥北边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公园。”王明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个项目的重点是文旅结合,它是未来张家湾变身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漕运文化之外,张家湾还有一张历史文化的金字招牌:红学文化。

1728年(雍正六年),少年的曹雪芹随家人从金陵(南京)起程,沿着大运河北上,正是在张家湾下船进入北京城。曹家曾在通运桥附近开设当铺、染坊,并建有曹家大院。此处曾有童谣:“进南门,走百步,曹家有个大当铺。”

《红楼梦》中描写的十里街、花枝巷等,原型即出自张家湾。如今,在通运桥不远处,还立着一尊曹雪芹的铜塑雕像。

王明珠站在通运桥上,指着桥北侧100多米处说:“那是古镇花枝巷遗址所在位置,是当年这里最好的地段,曹雪芹就曾住在那里。”

五年来,张家湾镇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374 家,清退仓储物流企业167 家, 累计拆除违法建设建筑面积近1000 万平方米,整治违规农业大棚5000余栋,在通州区排名首位。

2022年8月,张家湾古镇红学文化论坛暨冯其庸学术研讨会举办,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在会上表示:“张家湾对于曹雪芹而言,既是一个起点,又是一个终点,因为曹雪芹是从这里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又归葬在曹家的祖坟里。”

张家湾古镇项目涉及到张湾镇村、立禅庵村等7个村庄的棚改拆迁和提升改造,未来将点状复原古镇历史文化亮点,曹家大院、曹家染坊都在复原清单中。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将大力提升古镇区域及周边景观环境品质,推进萧太后河环境治理和水质提升,推动打通张家湾古镇与环球主题公园内部萧太后河连通河段,沿岸建设滨河步道、灯光互动展示区等。

通运桥和萧太后河周边,正在期待一场蝶变。

从通运桥出发,大约6分钟车程就来到了张家湾设计小镇的未来设计园。园区二号建筑大厅内,一面宽16米、高4米的LED格栅屏正在播放视频,播放结束后,大屏成为一面半透明的玻璃墙,能相当清楚地看到屏幕后方空间。

未来设计园的工作人员李春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块LED屏的发光二极管点的间距仅2.6毫米,是业界前沿产品。二号建筑大厅可容纳400人参加活动,2021年,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和第27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展及主题论坛等与设计相关的重量级活动均在此处举办。

走进LED屏身后的一个小展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厅内陈列着十几台不同年代的缝纫设备,颇感时光交错。

李春城解释,这个园区曾是以针织内衣为主业的北京铜牛厂的厂区。

从2020年启动改造至今,昔日的铜牛厂成衣车间变身为共享办公大厅,办公楼改造为创新办公楼,老厂区的食堂摇身变成网红设计师餐厅“深夜食堂”。在二号建筑旁,还立着一间名为“太空舱”的100平方米的白色小屋,用一周时间3D打印而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都创新设计研究院等十余家单位已进驻园区。

改造升级还在进行中。未来,老厂区的锅炉房、宿舍将变身为文创中心、人才公寓……科技与未来将是重点突出的元素。

未来设计园是张家湾设计小镇五大板块之一,另外四个板块为创新中心、设计小镇智汇园、珠江国际科创园和北泡轻钢园。设计小镇总占地5.4平方公里,以设计、智慧、活力为三个核心关键词,将打造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的重要平台。自2019年12月以来,这里已累计注册落地380家企业。

设计小镇是张家湾从工业重镇变身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张家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因漕运而兴的张家湾自古商业发达。1985年,张家湾成为北京第一个亿元乡。东方化工厂、福耀玻璃、东亚铝业等一大批工业企业,在这里崛起。1992年,全国第一批工业开发区通州工业开发区在张家湾建立。它是北京东部的工业重地,高峰时有2000多家企业,仅里二泗村就有企业300多家。

近年来,张家湾改革创新、华丽转身,打造低碳高效、生态优美的绿色之城。

“腾笼换鸟。”王明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五年来,张家湾镇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374家,清退仓储物流企业167家,累计拆除违法建设建筑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整治违规农业大棚5000余栋,在通州区排名首位。

2022年7月,在“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张家湾设计小镇获评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张家湾设计小镇向北毗邻城市绿心,距北京行政办公区约3.3公里,向西距环球影城约3.5公里,位于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连线交汇处,与城市副中心六环路“创新发展轴”和大运河生态文化带空间紧密联系。借力副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未来设计小镇大有文章可做。

王明珠说:“老百姓在村里的小公园散个步,节假日骑自行车到张家湾公园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露营,过个马路还能去设计小镇看展——这样的美好生活已经在这里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张家湾绿心大运河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又唱张家湾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通州区张家湾镇党委:聚力高校资源共促古镇发展
放歌大运河
500多平方公里的期待 刘激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心”
漕运古镇张家湾
林间的“绿心”
遇见“大运河”
用散布分析研究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