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1-04 14:12王宇英
南方农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产业基地蔬菜农业

王宇英

(社旗县农业农村局,河南社旗 473300)

社旗县地处南阳盆地东缘,县域面积1 203 km2,总耕地面积8.67 万hm2,总人口74.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 万人。社旗县地理位置优越,生态条件得天独厚,适宜发展农业产业,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河南省生猪调出大县及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大县。近年来,社旗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支撑,不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了蔬菜、中药材、林果三大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特色之路。

1 现状

截至2021年底,社旗县蔬菜产业面积突破9 000 hm2,年产值突破10 亿元。脱贫攻坚以来,社旗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猛,2021 年底社旗县设施蔬菜面积约1 333 hm2,年产值达3 亿元。社旗县通过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合同农业”和“订单农业”,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均创新高。种植户可实现667 m2年均收益4 万元,在棚内务工的农民实现每户年务工增收1.5万~2.0万元[1]。

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社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9 年河南省经济作物转型升级现场会、2021 年南阳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场会均选择在社旗县召开。

2 主要措施

2.1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

社旗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政府扶持、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发展。1)强化组织领导。社旗县成立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建蔬菜产业专班,选定发展基础好、能够“短平快”发挥实效的蔬菜产业作为重点倾力打造。同时,实施周旬报、月通报制度,不定期组织各领导小组观摩打擂,年底根据综合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快速推进蔬菜产业发展。2)实施科学规划[2]。社旗县制定了蔬菜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选择蔬菜生产条件优势明显的乡镇(街道),集中规划建设县级蔬菜生产基地;并且构建了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李店镇辖区)为核心,东部苗店镇、饶良镇和西部桥头镇、晋庄镇两个蔬菜产业带为两翼,下洼镇、兴隆镇、太和镇、陌陂镇及唐庄乡等乡镇为辐射点的“一体两翼多点”蔬菜产业发展格局。3)坚持高端定位。社旗县深化与国内农产品流通行业龙头——深圳农产品集团的合作,确立了以“三链同构、三产融合”为方向,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产品直供基地为目标,全力打造北方越冬菜差异化种植品牌的发展定位。

2.2 坚持招大育强,龙头带动

社旗县按照“市场拉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1)招引龙头企业。社旗县领导数次南下广深,北上京鲁,与覆盖全国26个大中城市、年交易额达1 892 亿元的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农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打开了社旗县优质蔬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的通道。社旗县还招引山东寿光市满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寿光满义)入驻社旗,项目一期投资4 400 万元,建成4 万m2育苗展示中心和20 hm2示范培训基地;项目二期投资1.1 亿元、建成占地近67 hm2的74 座全钢架大棚。通过努力招引,广东全农、绿庄园、深圳福之口及北京新发地博晨阳光等近10家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先后入驻社旗县,为社旗县蔬菜产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2)培育本土企业。借助县内扶持政策,社旗安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菜达)、社旗县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丙玉蔬菜)等当地企业竞相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及产业运作新模式,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安菜达先后投入1.4 亿元,建成了800 hm2的高标准蔬菜产业基地,并建设完善了分拣车间、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顺利通过“深农农场”认证,被深圳市政府认定为“菜篮子”基地。丙玉蔬菜年产蔬菜3 000 t,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天津、郑州等大中城市,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示范合作社。截至2021年底,社旗县已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60家,种植面积900 hm2,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合力发展蔬菜的良好态势。

2.3 坚持扩大规模,标准提升

一批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到社旗县设点布局后,纷纷建设高端产业发展基地,社旗县蔬菜产业的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及数字化水平加速提升。1)壮大产业规模。广东全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全农)于2020 年9 月入驻社旗县后,已建成总占地267 hm2的标准化蔬菜育苗、蔬菜生产、食品安全标识溯源管理、农产品电商交易、供港澳及出口加工及农业现代化管理6 个高标准示范区,日加工配送蔬菜50 t 以上;深圳福之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李店镇、下洼镇共发展种植基地307 hm2,南阳绿美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饶良镇、太和镇等乡镇已发展种植基地333 hm2。2)推进标准化种植。社旗县坚持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为确保蔬菜品质,社旗县统一建设高水平农产品检测中心,蔬菜种植企业及大型合作社分别建设快速检测中心;推广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目前,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土栽培技术、可视化种植管理及蔬菜质量追溯等一批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正在快速推广普及,社旗县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3)打造产业品牌。截至2021年底,社旗县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38 个,共认证绿色农产品19 个,培育了“丙玉蔬菜”“满义蔬菜”等优质品牌。其中,“满义彩椒”成为全国设施蔬菜博览会优秀推荐产品,“丙玉蔬菜”连续2 年获得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称号,“种德”“安菜达”成为粤港澳市场上的“标杆菜”和“免检菜”。

2.4 坚持融合发展,效益提升

社旗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促进三产融合。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社旗县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均已建起分拣包装、保鲜存储和冷链物流设施,初加工体系不断完善。露地蔬菜可在17 h 内直达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实现了产销精准对接。为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补齐蔬菜产业短板,社旗县与深农集团就建设“产地市场+配套产业园区”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内建设蔬菜产地市场,并建设集分选包装、净菜加工、食品检测、冷链物流、科研中心、数据中心及培训中心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配套产业园区,建立完善优质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社旗县在寿光满义、丙玉蔬菜等基地大力开展田园采摘游活动,持续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为蔬菜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2)实现农企双赢。社旗县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合同农业”和“订单农业”,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均创新高。2021 年,社旗县设施蔬菜每667 m2年均收益达4 万元,露地蔬菜每667 m2年均收益5 000 元左右;1.2 万名农民通过就近务工、土地入股分红、独立发展大棚等形式,年增收8 000 元左右。其中,安菜达公司高峰期一天用工800 余人次,2021 年仅发放工资一项即超过1 100 万元。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2.5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

社旗县应制订完善保障体系,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1)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旗县出台了土地流转、基地建设、股份帮扶、产品认证及金融保险等12项扶持政策:财政全额投建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对产业基地土地流转每667 m2给予300~500元奖补;对仓储、保鲜、加工等设施设备给予50%奖补;产业基地经营主体和技术工人培训费用由县政府全额承担。2019—2021 年,社旗县共投入资金5 亿元以上,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用工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完善科技保障机制。社旗县与深农集团、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乌克兰国家农科院及河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密切合作,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此外,为推进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社旗县邀请国内知名蔬菜专家、博士现场授课,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科技含量。2021 年,社旗县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20余次,参与培训1 500人次以上。3)完善工作推进保障机制[3]。社旗县应坚持做好“首问负责制”,加快创优营商环境。企业入驻后,县、乡、村三级工作专班全程跟踪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做好登记注册、土地流转、设施配套、工人培训、蔬菜采摘及物流运输等各环节工作,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随着蔬菜种植经营企业陆续入驻社旗县并在短时间内建成投产,创建了拿得出叫得响的“社旗速度”和“社旗服务”品牌。

3 存在的问题

3.1 规模化种植产业基地仍较少

社旗县规模较大、产品供给稳定有保障的蔬菜产业基地主要有安菜达蔬菜产业基地、种德农业供港蔬菜基地和满义设施蔬菜基地,以上产业基地以其自身较强且稳定的产品供应能力,构建了成熟营销模式和广泛的销售渠道,种植规模与销售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产业发展后劲充足。但社旗县内其他产业基地规模较小,种植品种繁多,因其单一产品供应能力不稳定,造成产销对接不通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及产业的发展。

3.2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蔬菜种植基础设施投入大,受市场、气候等因素影响,收益不稳定。社旗县蔬菜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部分产业基地经营主体仍存有待基建项目下达后再开工建设的等靠心理,从而因设施配套建设不完善影响一季甚至是半年的蔬菜种植与生产,造成土地闲置或浪费,增加了农业企业的土地租金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3 蔬菜产业链延伸不足

目前,社旗县蔬菜产业以一产种植为主,部分产业基地具备了分拣、清洗、包装等初加工能力。但蔬菜产业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充分的劣势日益凸显,虽然蔬菜种植面积较为可观,但产品以远销一、二线城市综合批发市场为主,产业发展后端单一,不能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二三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够显著。

3.4 经营主体和技术工人种植理念较为落后

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社旗县蔬菜产业经营主体与职业农民的蔬菜种植理念较为落后。引进的南阳种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德农业)和山东寿光市满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基地带动、劳务培训、组织宣传及合作经营等方式,积极推广先进种植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两个产业基地周边经营主体、技术工人看到了先进种植技术与经营理念带来的效益,对其高度认可并踊跃学习,但因辐射范围有限、思想观念较为固化等因素,需要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去改变。

4 解决对策

4.1 扩大蔬菜产业基地种植规模

社旗县应以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载体,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力争2022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 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 000 hm2。依托安菜达、种德农业、琼圃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旗县可在苗店镇、李店镇、大冯营镇等乡镇重点发展常年露地蔬菜,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 333 hm2;依托寿光满义、丙玉蔬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旗县可在李店镇、大冯营镇、赵河街道等乡镇(街道)发展新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力争种植面积超过667 hm2。

4.2 推进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社旗县应积极开展省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产业园创建范围涉及李店镇、大冯营镇、赵河街道、潘河街道等,力争主导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3 333 hm2。社旗县已建成167 hm2满义设施蔬菜产业基地,未来应围绕“一园二心三基地四区”规划布局,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配置完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在引进龙头加工企业上下功夫,培育全产业链条。同时,社旗县可在建设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省级产业园的基础上,还应积极申报国家级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4]。

4.3 建设蔬菜产地市场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健全市场销售体系,社旗县要继续加大与深农集团、广东全农的对接力度,规划建设蔬菜产地市场,培育蔬菜销售平台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宽销售渠道。

4.4 延伸加工产业链,打造品牌

社旗县应进一步加大招引力度,积极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逐步延伸加工产业链,尽快形成全产业链条。同时,严格把控蔬菜产品质量,注重特色品牌培育,加强宣传动员,支持有条件的蔬菜企业进行蔬菜产品“三品一标”认定,积极协调支持河南满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河南省彩椒协会,提高彩椒品牌影响力,打造彩椒知名品牌。

4.5 注重产业工作培训

社旗县有关农业部门应会同人社局、乡村振兴局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产业工作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基地实操、分组讨论及外出参观等多元化培训方式,分批次地对蔬菜产业经营主体、技术工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推进蔬菜产业培训常态化。

猜你喜欢
产业基地蔬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奇怪的蔬菜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