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考辨

2023-01-04 20:31王鸿度
光明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夹脊膀胱经棘突

张 芳 王鸿度

关于夹脊穴含义、穴数、定位及针刺深度等问题,文献研究颇多,迄今学术界也未完全统一,形成共识。本文通过梳理经文、汇集历代知名注家观点及研究,对其进行考辨,提出个人见解,探索夹脊穴简便、安全取穴及针刺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夹脊穴临床功效。

1 夹脊穴含义

关于夹脊穴的描述最早见于《素问·刺疟》:“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侠脊者必已”。《素问·缪刺论》亦曰:“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

王冰注《素问·刺疟》道:“……侠脊者,谓大杼、风门、热府穴也。大杼在项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同身寸之一寸半处者,中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风门在第二椎下两傍各同身寸之一寸半处,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从注可看出,王冰认为侠脊其穴即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风门、热府等诸穴。王冰注《素问·缪刺论》道:“从项始数脊椎者,谓从大椎数之,至第二椎两傍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内循脊两傍,按之则有痛应手,则邪客之处也,随痛应手深浅,即而刺之,邪客在脊骨两傍,故言刺之傍也”。这里王冰明确了夹脊穴距脊柱的分寸,即是现行《针灸学》[1]教材中所描述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在《太素·量缪刺》中,杨上善也持这种见解。

结合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南朝范哗《后汉书·华佗别传》曰:“有人病两脚躄不能行……佗切脉,便使解衣,点背数十处,相去或一寸,或五寸,纵邪不相当,言灸此各十壮,灸创愈即行也。后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里所描述的夹脊穴,周新等[1]认为夹脊穴的纵向位置是穴与穴上下相距或一寸或五分,横向位置应是“夹脊一寸”,即夹脊旁开一寸。日本丹波康赖《华佗针灸经法》里所描述的夹脊穴周新等[1]认为其纵向位置应该是与背俞穴的纵向分布一致,也是脊间旁开,其横向定位应是“凡诸椎夹脊相去一寸也”,解释为在各椎间相距一寸,即椎间旁开0.5寸。

《肘后备急方》中引华佗灸治霍乱法,曰:“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差者。捧病人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依绳下夹背脊大骨空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即起坐。佗以此术传子孙,代代皆秘之”。此处夹脊,笔者认为位应是患者俯卧位,伸臂,平对肘尖头,“夹脊一寸”,即两肘尖连线与脊柱交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

唐代孙思邀《千金要方》载:“霍乱转筋,令病人合面正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量两肘尖头,依绳下,侠脊骨两边,相去各一寸半,灸一百壮,无不差,后又有注曰《肘后》云此华佗法”。此处夹脊,笔者认为与《肘后备急方》中所述夹脊不一样,位置是患者俯卧,垂肘贴身,以两肘尖连线与脊柱交点左右各旁开1.5寸处,也即是《肘后备急方》中所描述“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即起坐”之肘椎穴。

承淡安认为夹脊穴自第1胸椎之下至第5腰椎之下为止,其纵向定位按华佗夹脊穴的定背俞法而定,横向定位是脊中旁开五分,不是“一寸”。

综上,关于夹脊穴的含义认识主要有4种:①夹脊穴是现行《针灸学》[1]教材中所描述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②夹脊穴是2个穴位。一种说法认为是患者俯卧位,伸臂,平对肘尖头,“夹脊一寸”,即两肘尖连线与脊柱交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另一说法认为是肘椎穴,患者俯卧,垂肘贴身,以两肘尖连线与脊柱交点左右各旁开1.5寸处。③后世将华佗所用之夹脊穴命名为华佗夹脊穴,纵向位置是穴与穴上下相距一寸或五分,横向位置是“夹脊一寸”,即夹脊旁开一寸。④即是承淡安夹脊穴,也即现行《针灸学》[1]中所描述经外奇穴“夹脊穴”。汪德瑾等[2]认为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把华佗夹脊穴看作一条线,而应看成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因此,笔者认为夹脊穴顾名思义,夹脊柱两侧而取之腧穴皆为夹脊穴——广义夹脊穴,包括足太阳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穴、承淡安夹脊穴等腧穴。唐代孙思邈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为便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相鉴别及体现其近治作用,可将夹脊穴范围锁定在距脊柱两侧旁开分寸最近处所取之腧穴——狭义夹脊穴。

2 夹脊穴穴数 横向定位 针刺

关于夹脊穴的穴数有如下观点[3]:①34穴(T1~L5夹脊),②40穴(C5~L5夹脊),③48穴(C1~L5夹脊),④56穴(C1~S4夹脊)。穴数的差异主要涉及颈段夹脊穴及骶段夹脊穴归属问题。叶明柱[4]认为腧穴的定位除了根据体表标志外,尚可根据已有腧穴进行定位,认为颈夹脊应定为7穴,左右共14穴,棘突旁开0.5寸。夹脊穴包括颈椎棘突下旁开0.5~1寸的7对穴位和位于骶骨两侧的八髎穴,分别命名为颈夹穴和骶夹穴[6]。笔者认为叶氏之说可取,此外,骶段夹脊穴已列入八髎穴,骶段夹脊穴不必列入。因此夹脊穴穴数应遵循48穴的观点(C1~L5夹脊)。

关于夹脊穴横向定位,有从棘突旁开者[7],有从棘突下旁开者[8-11]。夹脊穴距离脊柱中线的位置有如下观点[12-14]:①旁开0.3寸,②旁开0.5寸,③旁开0.5~1寸,④旁开1寸,⑤旁开1.5寸。现行《针灸学》[1]教材遵循承氏之法,夹脊穴横向定位距离脊柱中线旁开0.5寸。笔者认为临床实际取穴时,要正确定位相应的椎体棘突有时不是那么容易,软组织丰厚的部位,椎体位置更深,更难以准确量取。尤其是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发生改变的人群更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谈准确取0.5寸,初学者更是难以判定腧穴所在。骨度分寸法取穴是最准确之法,但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取夹脊穴更有优势,笔者集各注家观点,结合教学与临床实践,更认可以3个体表解剖标志来取夹脊穴:后正中线、棘突、竖脊肌内侧缘。夹脊穴定位为:后正中线相应椎体棘突旁开,正当棘突外缘(竖脊肌内侧缘处)。此法所取夹脊穴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所记载华佗所灸处“上下行,端直均调如引绳也”相一致。

关于夹脊穴针刺:王宇[15]认为在颈夹脊穴处施以针刺,针尖可朝向甚至达到关节囊进而影响对应的脊神经。针刺胸夹脊时,针尖达到一定深度时同时影响到脊神经后支和交感神经干,刺激交感神经的神经末梢释放化学因子,达到神经体液调节的目的[16]。王宇[15]认为脊神经前、后外侧支包裹脊柱形成网络,与脊神经的后内侧支汇合共同形成围绕脊柱的神经网络,针刺夹脊穴可促进这个神经网络的调节能力。有研究表明[17],夹脊穴因其解剖位置与脊神经联系,同时在穴位深层与交感神经联系,因此针刺夹脊穴可同时调节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功能。夹脊穴局部解剖复杂,通过对夹脊穴位置的现代解剖学分析,夹脊穴的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筋膜层、肌肉层及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18]。故针刺夹脊穴对临床常见神经损伤性疾病可充分发挥夹脊穴神经体液调节能力。笔者结合临床、教学实际认为以上述方法定位夹脊穴针刺安全,腰背部等重要脏器所在处亦可直刺、深刺抵达骨骼,针感明显甚至有针感明显传导。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2020级中医学专业学生李某为颈部夹脊穴人体实操模特,取2寸毫针按上述取穴方法选取右侧C6夹脊穴,局部皮肤消毒,直刺破皮-皮下组织-筋膜层(肌肉丰厚者针下有“落空感”)-骨骼,其诉局部针感明显,持续行针,针感放射到右前臂,针刺过程及结束未诉不适,无神经、脊髓损伤等意外。吴春宝[19]有2例患者在针刺过程中,由于棘突正中旁开距离偏小,外展角度偏大,误入椎管的报道。

3 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夹脊柱两侧而取之腧穴皆为夹脊穴——广义夹脊穴,包括足太阳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穴、承淡安夹脊穴等腧穴;距脊柱两侧旁开分寸最近处所取之腧穴——狭义夹脊穴。夹脊穴数目为48穴(C1-L5夹脊),夹脊穴定位为:后正中线或相应椎体棘突旁开,正当棘突外缘、竖脊肌内侧缘处。针刺可以直刺深达骨骼,不会刺伤项部、躯干部重要脏器,针感明显,针刺这些部位很容易调动人体正气,充分发挥夹脊穴功效,从而达到针刺“得气”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夹脊膀胱经棘突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搓腰
——壮肾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健身气功与“夹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