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培育新时代“鲁班工匠”的实践与探索

2023-01-04 09:17祁黎
职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新时代改革

祁黎

摘 要:本文聚焦新时代工匠人才培育,介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重厘目标、重构路径、重设条件,坚持守正,开拓创新,开展对建筑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和实践研究,打造中职院校培育新时代“鲁班工匠”的实践范式的具体做法,以期更好地为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新时代“鲁班工匠”   培育路径   “三教”改革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形成一支秉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正加速从传统粗放型施工向集约精细的工业化生产转型升级。然而,建筑业一体化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缺乏导致产业碎片化、产业链脱节的现象,卻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进入“十四五”,要深化建筑业现代化改革,推动现代住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积极承担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的使命。

一、新时代“鲁班工匠”的内涵特征

鲁班是中国建筑鼻祖,也是古代能工巧匠勤劳智慧的象征和精神价值的代表,是富于智慧、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工匠楷模的化身。本文所指的“鲁班工匠”是指进一步传承、弘扬鲁班“爱岗敬业、创新创造、专注专研、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艺的建筑业高技能人才,而新时代“鲁班工匠”就是符合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具备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其特征是既要能守正传承以鲁班为代表的古代建筑工匠精湛技艺,拥有勤劳智慧、造福社会的美德和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又要能创新适应和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具有勇于创新、敢于跨界的精神。

二、新时代“鲁班工匠”的培育路径

(一)重厘定位,确立新时代“鲁班工匠”培育目标

笔者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建筑业技能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发现中职院校建筑类学生就业大都为一线技术岗位,多从事于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岗位工作。他们应具备敬业精神与协作意识、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图纸识读和会审能力、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和控制能力等相应岗位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还应具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如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能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能力等。

同时,通过行业企业专家访谈,笔者了解到传统的建筑模式正加速向新型建筑工业化转型升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和智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现代住建产业集群式发展正在大力推进,建筑产业不断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根据人才链对接产业链的要求,基于当前建筑产业与智能制造、绿色发展、文化交互等多维融合的趋势,预测未来建筑产业需要更多既能传承传统建造技术又能服务国家战略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由此确定新时代建筑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守正创新的新时代“鲁班工匠”。

(二)重构路径,构建“一核两翼、四阶递进”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新时代“鲁班工匠”培育路径的根本遵循。以建筑装饰专业为例,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学校)结合调研结论,在尊重技能人才认知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建构“一核两翼、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新时代“鲁班工匠”培育一个核心目标,依托“学校、企业”两翼平台,以技能成熟度和能力进阶性为依据,确立“新手匠苗→熟手匠士→能手匠才→高手工匠”四阶递进的技能人才培育模式。

基于新时代“鲁班工匠”培养的“一核”目标,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按照“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三个对接的要求,修订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选修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五个模块。用好“学校、企业”两翼平台,将工匠文化引入校园,校企合作设立“鲁班工匠日”、举办“匠心技能节”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工匠文化的熏陶。同时,融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等,以项目课程形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培养针对性。例如,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开展体验教育、实践教育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实践教育等环节,使精神培育与技能学习有机融合,并使其内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无形力量,为学生上岗就业打好基础,助力实现递进式培养目标。

(三)重设条件,优化新时代“鲁班工匠”培育资源

1.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打造优质教学创新团队”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师改革,联合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组建由“中职教师+高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研发机构)专家”组成的“双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定期听课制度,围绕“一体化教学”“跨界融合教学改革”等主题开展研讨,加强横向沟通,开展跨区、跨校联合教研,搭建共同学习、互相提高的平台。加强校企师资交流,学校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推出市级公开课、观摩课,开阔教师视野,拓展教学思路,促进专业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复合跨界的工匠之师,为“鲁班工匠”培育提供师资保障。

2.推进项目化活页式教材改革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纸质教材和教学资源已无法满足师生教学需求。教学创新团队与企业合作,积极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入思政元素的活页式项目教材,并配套微课、课件、习题等数字资源。同时,依托学习通、之江汇等教学平台,推出线上线下课程和网络同步课程等,供师生课前课中课后使用,为“鲁班工匠”培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团队以保护区域古村为载体,以装饰施工过程为导向,根据古村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实际需要,将木工课程构建为文化礼堂木吊顶制作等九个教学项目,并开发活页式项目教材《装饰木工实训》及配套数字资源。又如,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引入制图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施工图识图应用实战》获市级教材成果一等奖,配套推出的网络同步课程收获好评。

3.推进教学方法变革与教学环境改善

创新课堂形态,实施“理、虚、实”一体化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充分運用虚拟仿真、AR、VR等信息手段,“理、虚、实”结合,解决学生空间想象力弱的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推出线上课程,学生线下无法即时掌握的教学难点和困惑通过线上反复学习得到巩固,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的问题,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积极推动教学环境变革,为“鲁班工匠”培育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一是对标世界技能大赛要求,加快木工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形成“理论区→设计区→备料区→实操区”一站式校内鲁班实训基地,同时将党建结对村纳入校外实践基地,创设“木工第一课堂、乡村第二课堂”的育人环境。二是将新建校区作为实景式教学工场,实现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教学。例如,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在新建校区施工现场讲授《主体结构验收—墙体实测抽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工程验收标准,学以致用,对完成主体结构验收的砌块墙和ALC墙板进行实测抽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使命感。

三、新时代“鲁班工匠”的培育成效

(一)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稳步提升,各项专业技能考评合格率在95%以上且有持续上升趋势。在相关核心技能赛项比赛中成绩优异,如包揽全市学生建筑BIM比赛一等奖;建筑CAD赛项保持市域前列位置,获得省级一等奖;装饰技能之家具制作获世界技能大赛省选拔赛第一名,入围国家集训队;学生参加木工中级考证通过率为100%。

(二)推动专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

一是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整体式+双栖式”的教学环境,新建或改建已有校内实训室,建成整体式的校内鲁班实训基地,新增合作企业、结对村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不同岗位实训需求。二是专业辐射不断扩大。各类专业成果的产生,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学创新团队连续两年获市级优秀团队荣誉。

四、小结

通过新时代“鲁班工匠”培育行动,学校重厘目标,重构路径,重设条件,开展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形成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建筑业发展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然而,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不断适应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优化与完善,为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吴斌.新时代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1(15).

[2]白文娅.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新时期新兴产业影响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4).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新时代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