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党史整体领域下的三个历史决议

2023-01-05 00:02苑洁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4期
关键词:决议中国共产党历史

■ 苑洁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背景与任务

1945 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建立于中日战争时期,在即将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关头诞生,它从1944年5月着手拟定,用时11个月成型,于1945 年4 月20 日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上顺利议定此项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是一个意义深刻的历史点,它为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领导思想,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夯实了基础并做好了准备。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系统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还对1921 年以后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回顾,创造了一个正确的党史概述,回答了党史的基本问题,解释了如何理解和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第一个《历史决议》之所以被制定,与延安整风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认为集中展开一场全面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次运动的存在也是为了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应用。延安整风运动的出现,使得中共应从各个方面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僚的水平,努力使非无产阶级的思想都适应于党,评述长期妨害中国的“两化”错误倾向,铺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为能打赢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更好地履行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了纠正和调查,进行整风运动,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历史教训,统一了大多数党的思想和框架,增强政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改进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立场来分析、研究和解决革命的困难;通过逐步分析具体问题,以便相对正确地理解整个民族的历史,从一开始就为统一思想这个目标而努力。第一个《历史决议》实现了自我进化和内部修正,为如何完善内部争议机制开创了先例,理解了“左”倾教条主义的副作用。

1981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我们党从“徘徊”转向“前进”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完成的,在拨乱反正时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利保护。在1979 年10 月下旬草拟的第二个《历史决议》,经长达20 个月的次次推敲和林林总总的斟酌,直至1981 年6 月,也就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于改革开放之初的这一历史转折关节,第二个《历史决议》形成了,它使中国共产党及全体人民思想得到统一,朝着改革开放迈进新的步伐,也对同心同德搞“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中国新的道路创造了基本的政治空间和思想基础,促进正确党史观的发展,充实党史的多重内涵,回答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重要历史问题,并拥护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了“左”倾错误思想浪潮,此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决议来拨乱反正,这就促使邓小平同志下定决心起草一个新的决议来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如若说毛泽东在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制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邓小平同志在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中称作“总设计师”也是无可厚非的。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对毛泽东及其思想作用的历史评价,强调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应该建立在历史检验的基础上,即起草之初,邓小平为第二个《历史决议》定下最核心的一条要求,即:“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

2021 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时逢中共百年诞辰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相会节点,于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顺利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作为组长成立文件起草组,整体又全面地汇总党百年奋斗的成就和经验,历经9 个月完成。第三个《历史决议》探析并提出了优秀的历史观,以尊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响应党的前两个决议的号召,向人民给出了何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要做什么的根本问题的满意答卷,正如习近平特别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把中国数百年的初志和使命展现的淋漓尽致;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关注,对重要的一些事件、重要的会议和重要人物的评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注重党的核心指挥部门已有主要章节中的结论的相互衔接,这些结论反映了党对半个多世纪发展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优秀纲领文件,是学习历史、创造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针。其分为七个部分,前四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党历史的四个历史时期;第五至第六部分,主要集中政治智慧和历史规律,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稳定发展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取得了惊人的进展;第七部分重点分析了新时期中共的任务和战略行动。第三个《历史决议》盘点和汇总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就和经验。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增强信念、开拓创新、取得新胜利的宣言。这不仅创造了新的历史解决方案,更为党的历史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理论联系与区别

在中共百年党史的历程中,三个《历史决议》是党和人民正确看待历史的最好教科书,都谱写了党在各个历史过程思想和实践上的成功经验,但这三个《历史决议》既互相接洽联系的同时又互相独立。

(一)相同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个《历史决议》虽然没有使用“毛泽东思想”的概念,但其思想却已家喻户晓,为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历史决议》形成的一个新的历史改革时期通过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被开启,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到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政治命题,虽然这三个《历史决议》制定于不同的时代,但它们都提供了一个理论体系,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这一历史篇章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这是贯穿古今的思想之变。

2.充分发扬民主,体现人民意愿。回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创立的三项《历史决议》的渊源与脉络,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充分发扬民主,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人民负责的立场去制定完善决议。1943 年6 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他把党和人民比喻成种子和土地、鱼和水,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多次重申中国共产党务必植根于群众,必须与群众相结合,要向他们学习。毛泽东非常重视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制定,不仅经过了胡乔木、张闻天、任弼时等人的多次修改,后又在张闻天的稿子上先后历经7 次修改,最终定稿。起草决议,不仅要坚持以史为鉴,避而不远,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且要达到既讲思想,又凝聚同志的目的。邓小平同志为第二个《历史决议》的修改和制定,前后召开起草组会议讨论十多余次,斟酌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措辞。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1]。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起草更是极其重视,适当采纳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起草组对547处进行修改,并在制定过程中,多次对起草工作提出“要发扬民主”的要求,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其内容中反复提到,我们不应忘记初衷,要把使命铭记在心中,尊重人民放在首位,不忘人民的意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样历史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在人民的考验下熠熠生辉。

(二)不同点

1.侧重点不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都在整肃历史事件上更加注重,主要总结和解决党从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上的主要关键问题,侧重于问题导向和总结问题教训,积极直接的解决问题,消除思想融合中的干扰。例如,第一个《历史决议》着眼于解决“左”的错误问题,强调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使得中共在思想和组织上达成一致。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解决重大事情和威望人物的权利与错误的区别问题,尤其突出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第三个《历史决议》涵盖了党的百年来的历程,着重总结经验,更重要的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地不断积累新鲜经验,汇总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来为何能带领中华儿女取得胜利的经验,然后在新的征程上,思考又如何继续带领人民取得新胜利。

2.聚焦视野不同。三个《历史决议》面临各不相同的历史境遇,其关注的国内国际视野也会有差异。它们利用了这一趋势,顺其自然,对国内外发生的变化给出了理论和时代的回应,提出了应对之策。其一,制定第一个《历史决议》,最重要的是要消除“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国内视野更侧重于如何进行意识形态权衡,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国际视野则侧重于帝国霸权主义与广大中国百姓之间的冲突。其二,制定第二个《历史决议》最重要的目的,是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眼于如何弘扬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国内视野更侧重于在党的指导思想的混乱中建立秩序,而国际视野则侧重于中国面对的挫折,即务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后,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国内国际视野相比前两个《历史决议》更加宏伟广阔,其更侧重于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国人民的振兴所作的贡献;其时间维度跨越更久,国内视野更全局,文字用意更深层,思想更深邃;站在新时代背景下,着重总结党的百年拼搏的光辉成就和历史经验,焦聚于为全球发展提供全新的道路选择,为人类发展挑战提供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探析和研究这三个《历史决议》,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党史认知,而且有助于拓宽历史的视野。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

这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100 多年历史的升华,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众多经验。它们承载着党一个多世纪的光辉绚烂历史,凝聚了全党的集体智慧,为统一全党思想、打造党的领导核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党和国家目标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对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应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散沙到团结、从贫弱到富强、从欺凌到独立,国家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离不开三个《历史决议》。最初,第一个《历史决议》在中日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扭转节点建成,让党内同志不恰当思想回归正轨,适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革命受损,担任起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站起来”的历史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历史性飞跃;其次,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拂拭开笼罩全党全人民的思想雾霭,统一思想向前看,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量,担任起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实现“富起来”的历史任务;它在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上成功完成了顺利衔接的使命。在这种融洽的关系中,我们既要做好拨乱反正的工作,又要做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和发扬毛泽东思想的任务。与此同时,评析历史人物,应根据其时间和历史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不深刻认识历史境遇、过程和规律,不能忽视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联系,也不能简单地将历史进步领域扩大到个人,更不可简单地将失败的历史缺陷局限到个人。最后,中国共产党斗争中最伟大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及历史变化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汇总起来,完成了全中国人民“强起来”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时,重点突出了新时代。

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100 年的历史,是矢志不渝,践行初志与使命,谱写绚丽篇章展望未来的一百年。这三个《历史决议》,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而成,不仅有文字记载,也有奋力拼搏过程的记载,还包括中国人民对未来的意志和对国家不可逆转价值的信仰,反映了共产党人为捍卫党中央机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所作的政治努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文化的弘扬,利用政治目标和思想为公众服务。它们的影响是中华历程中立下的一道誓言,沧海桑田,亘古不变。

猜你喜欢
决议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三读决议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