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2023-01-05 00:02邓帅雅孙志辉桂西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4期
关键词:案例库思政课案例

■ 邓帅雅 孙志辉 桂西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昔日秦始皇灭六国,成就千古一帝的伟业,得益于秦孝公慕贤收罗天下英才,得益于商鞅变法带来的一系列红利,奠定了秦国统一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到人才资源的杠杆作用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而思政课作为承担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2],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格局和思想认识。

一、军地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当前,无论是军校思政课教学还是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都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是也都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脱离学生专业,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生所学专业丰富多样,个性化十足。传统的思政课课堂往往采用“大班化”教学,很多专业合班上课。由于思政课的说理性和政治性突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只能采取一个人讲一本书的方式,按照教材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授课,无法关照到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种讲授式的单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了,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没有体现。学生作为听众,只能被动接收,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学生会误以为思政课是“洗脑课”,思想政治教育脱离自身实际,空喊口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失衡的情况,加剧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抵触情绪,以及迫于考试的压力被迫上思政课的无奈之感,思政课的立德树人的目的也就无从说起了。

(二)学生思辨较弱,错误思潮易侵

“00 后”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出生在信息化时代,思想自由,个性突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网络科技和电子技术快速发展,自媒体行业盛行,人人都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势力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在互联网上通过论坛、学术访问、项目资助等形式,隐蔽性地渗透一些错误思潮,通过影视作品、游戏软件、产品广告、品牌服饰等多元化的文化载体,把西方自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植入其中,意图混淆视听,歪曲国民的价值观。而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政治辨别能力较弱,即使在思政课上已经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并存储记忆,仍然不能像计算机一样能够迅速提取所学知识,对这些现象做出准确判断,很容易受到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

(三)新冠疫情反复,线下教学受挫

2020 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按照各地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军地高校不得不阶段性地停止线下授课,改为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学生无法返校或在校隔离的情况下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尽可能地降低疫情对教学的影响。但是也存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缺少课堂互动,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自控力差,课堂情况不容易控制;周围环境复杂多样,学生容易受到干扰,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授课内容形式受到限制,某些课堂设计无法实施[3-5]。线上教学作为一种应急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已经得到实践检验的,但是线上教学的效果还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军地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一)军校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从学生层面来看,军校学生到课率高,纪律观念较强,政治觉悟较高,入学前有一到两年基层连队的经历,接受过部分党史军史教育。同时,作为“00后”的新时代青年,他们也有这一代人的共有特性: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从教师层面来看,军校思政课教师有些是军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有些来自基层部队,有些来自社会招聘,教育背景不尽相同,理论水平有高有低。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普遍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政治辨别力,对军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从资源层面看,每个有过基层部队经历的人都是一个移动的国防故事集,身边都有一些感人故事,我校近两年都会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遴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内容,编成册共大家阅读。而军营本身也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军营中官兵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都是成为很好的教育资源。

(二)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从学生层面看,相较于军校学生,普通大学生没有了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思维呈现出更加开放的特征,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更强,对全新事物和观念都能迅速接收。传统观念和权威意识逐渐淡化,网红偶像、流量明星开始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兴趣爱好也趋于多元化、个性化。

从教师层面看,地方高校有更加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的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很多教授都是研究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专业优势明显。

从资源层面看,地方高校使用互联网非常方便,学生可以带手机、电脑进入课堂,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查阅资料。与社会联系紧密,有非常丰富社会实践平台,能给学生提供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地方上还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比如武汉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等,这些都为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帮助。

三、军民融合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一)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法就是以对话为知识传授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对话的过程中,发言者和听众分别从自己所理解的客观世界出发,基于各自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专业知识等不同角度,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以话题为中介,鼓励学生勇敢表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碰撞、交融,从而使真理自然显现[6]。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学生从以往被动接收的无奈之中解脱出来,真正变成思政课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学也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输出过程,而是基于师生互动交流的知识生成过程。

对话式教学能够使教师真正了解到学生最关心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引导对话,把学生想听的与教师想讲的统一起来。学生也可以在这种对话中产生一种“思政课与我息息相关”“学习思政课能帮我解决现实问题”的认同感。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被激活,那种认为思政课是“洗脑课”、上思政课是“被迫的”错误观念发生改变。

(二)课程建设——共建案例库

案例式教学是思政课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存在着娱乐性重于思辨性、形式化重于思辨性等问题,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知识,很难从案例中找到与实际的联系[7]。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在案例的选择上偏离了学生真正的需求。如果能够结合军地双方资源,共同建设一个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案例库,将会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以往案例式教学的问题。

案例库的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选取案例,才能让学生在案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激发学生分析案例、研究案例的动机。心理学上有一种“视网膜效应”,是说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者一项特征的时候,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注意到其他跟我们有同样特征的人,比如,军人会对其他的军人的事件更感兴趣。基于这个理论,在建设案例库的时候,不一定要选取那些名人的案例,而是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征集学生的意见,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案例库。比如,我校近几年来,每年都会举办以“雷达兵故事会”为主体的征文比赛,并且把收集起来的优秀稿件编辑成册,印发给全校师生阅读。这种身边认识的人的故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选用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案例库的案例来源。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高校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完善校本位化的思政课案例库。

(三)实施策略——线上线下混合

线上教学可以采用直播授课、课上交流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录播课程、课后答疑的形式。直播授课相较于录播课,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程内容的疑惑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比如在用“钉钉”进行授课时,可以让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想法发在弹幕上,一个知识点讲完后,教师就弹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其他的问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单独解惑。在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上,可以采用交互问答的形式,弹出问题链接,答对问题会有及时正向反馈,学生像游戏闯关一样,轻轻松松掌握知识、明白道理。由于线上教学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邀请在该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答疑,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习近平强军思想”这部分内容,可以邀请军内专家进行授课;一些基本的理论性专题可以请地方大学的专家进行讲授。

思政课有实践教学的要求,这就必须要进行线下教学。军地双方实践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军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红色教育基地,融入情境,沉浸式学习。比如讲到“八七会议”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八七会议旧址”参观,体会在当时的条件下该会议的重大意义。地方大学生也可以到军队参观,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体验军人的一日生活制度,切身感受军营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帮助学生在和平年代能够继承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保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清醒头脑,时刻把战备工作和国家安全联系起来,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常备不懈。

基于互联网和现实资源条件,运用对话式的教学方法,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的选取,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学生从对话中感知思政课的“有用性”,从共情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道理所在,从情境中激发对思政课的兴趣。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堂、思政教师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思政课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根本任务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案例库思政课案例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