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发展思考

2023-01-05 09:19王雅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文/王雅文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提要]近年来,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蓬勃发展。本文着重研究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指出现阶段体育产业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

体育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实力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综合表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运动健康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一方面体育产业可以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体育产业在助推经济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以及体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体育产业现状分析。在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总产出比2018年增长10.9%。体育服务业发展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增加到67.7%,其中规模最大的包括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而随着近年来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大众意识的转变使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得到迅猛发展,持续保持着高位增长。具体到各项目、各任务,主要是重点支持消费引领性强的健身休闲项目的发展,推动水上运动、山地户外、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产业发展的细化落实,同时在2022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下大力发展的冰雪运动,现已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据统计,与体育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得到蓬勃发展,占全部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1.9%。体育产业逐渐转变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育强国健身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之肥胖率居高不下、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加剧与居民对运动健身消费能力的提升,以此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社会资本的融入、民众消费能力的提升使体育旅游、健身休闲、运动康复等体育服务业态的增长迅猛,将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体育产业困境。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可喜的进步,但由于起步晚等原因,体育市场的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市场体系发展的总体水平,体育产业供给距离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现阶段体育产业面临的困境包括:

1、消费市场活力不够。体育消费市场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化明显,体育消费的规模、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人均体育消费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较低,实物型消费占比远高于服务型消费,同时市场主体实力有待加强。小微企业占比较大,处在不成熟阶段的企业较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体育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少,且实力不强,很难适应体育市场纵深发展的要求。

2、体育产业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体育市场监管制度不全面,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虽然近年来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但对于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满足体育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求。面向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较少,且缺乏评价手段。现阶段体育产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是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专业学生等,缺乏经济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近年来,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各种健身俱乐部、运动休闲场所遍地开花,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使得经营效益不高,经营模式难以扩大。

4、体育场地设施普遍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城乡健身场地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缺乏健身场所,甚至对体育产业没有概念。一部分乡镇以主要发展经济为目的,会出现健身场地被占用、过期生锈的健身器材不能及时更换、发生意外事故难以追责等现实问题。

5、缺乏行业领路人。我国的体育产业逐渐得到重视,在政策的扶持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朝阳产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体育产业的进一步扩张,涉及范围越来越广,缺乏领域带头人的现象逐渐显现。领域带头人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并普及什么是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应当如何发展等,从宏观上给体育产业制定发展方向并给体育产业以及体育产业下属的各个分支进行定义,使更多的大众接受,为体育产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同时,缺乏一定的正规培训与等级评定,所以会出现入行门槛低的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更多的是项目领路人而非行业领路人。

二、体育产业发展意义及路径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意义。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而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也显得极为重要。体育作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体育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的诉求。新时代背景下,居民对于享受型的体育消费需求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居民休闲健身的意识增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持续关注既大力促进了体育消费,又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体育产业的独特性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替代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健康经济的发展。同时,体育产业具有强劲的吸纳就业和带动就业能力,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进一步实现体育产业结构价值最大化与效率最佳化的统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体育产业有效性、创新性、持久性、稳定性、协调性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也是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生产要素投入低、社会经济效益好的质量型发展。

(二)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1、加强体育产业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井然有序的体育市场环境,形成合理规范的良性竞争。法律法规更多的是一种约束力量,是为了防止恶性竞争的出现,确保体育产业这片净土,逐步促使体育市场朝着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化发展,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此外,公开、透明的市场监管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

2、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各级政府要更加注重对政策文件的落实,通过出台更加具体的举措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例如规划布局土地、人才培养与就业等优惠政策,打造体育旅游综合体,建设体育休闲特色小镇,构建各类体育产业发展平台等等。由政府牵头组织定期开展行业带头人、项目带头人的培训工作,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最新政策制度,并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则与等级评定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握当地特色项目,发展特色健身活动,依托自然与人文资源,建设健身跑道、环城(海)公园等系列休闲场地,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到健身休闲中。政府要组织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如运动项目与房地产的合作,打造具有知名度、具有特色的体育小镇,并具有举办国际赛事的条件,进而带动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更有利于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政府要重视城乡及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差异,增加财政投入,缩小差异,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全民健身、健康中国打好基础,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3、在急速发展的新时代,由智能所驱动的体育器材与用品将继续成为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与体育市场的一大趋势,个性化定制产品将进一步得到高科技的加持,并逐步走进普通消费者的视野中。公共体育服务的科技化、智能化正在加速供给,也逐步在全民健身领域得到体现,但需要进一步得到细化与落实,特别是对健身设施的继续改造升级、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各类体育场所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体育参与的方式在近年来呈现出智能化、线上化发展的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出现的直播健身、线上培训、视频打卡、线上赛事等成为健身活动的重要解决方案。同时,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设施的广泛应用,以及虚拟现实设备的普及正在有效打通线上线下场景,提高运动方式的黏性,深度破解大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瓶颈与痛点。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质量。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体育技能与体育理论的学习,要加强校企合作,保持政府、市场、学校信息互通,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有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模,力争覆盖到各个领域,进一步促使广大居民进行科学锻炼,但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进行严格评定与审查,确保符合所申请等级的资质,在取得资质后要能确保到岗工作,从政府到体育局再具体到社区,由当地体育局统一管理,由社区进行分管,有条件下选择适当时间抽查工作情况。现阶段体育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使体育产业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对体育产业多维度的理解。

5、合理刺激居民消费平。通过体育器材与智能的结合带给居民更多的科技感与幸福感,智能化器材可以使居民运动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智能手环手表的身体指标检测功能、手机App的科学化指导功能、具体到每个项目的智能化器材等,未来也将会推出更多更新颖的智能化体育器材。要紧抓2021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带来的运动热潮,进一步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运动中,为大众健身注入新的活力,也能进一步加大体育产业的消费。抓住体育明星的带动效应,推出具有特色的联名产品、联名系列活动,甚至进行同步直播,进一步增加体育产业市场活力。积极鼓励更多的运动员甚至是体育明星走进社区、走进公园、走进俱乐部,与居民共同分享体育带来的幸福感,促进各项目大众健身的持续发展。增加居民对于体育产业的认知,以体育赛事、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促进当地旅游业,同时在恰当的时机增加居民对于运动项目的深度认知,只有真正了解一个项目才会发展成爱好,才会为之买单。

三、结论

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体育产业要深度把握好政策制度的优势,井然有序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筑牢产业基础,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育,无论是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还是内容转播、赛事组织、健身参与体验方式等都要进一步变革,向着信息化、智慧化、科学化方向迈进,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产业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共同努力,使全民健康早日落实,让中国从体育大国升级为体育强国。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