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环保社会组织如何参与气候变化治理

2023-01-05 09:50朱丽瑛郭红燕
中华环境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碳气候变化气候

文|朱丽瑛 郭红燕

当前,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全球变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受到全球关注。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我国于2020年9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环保社会组织作为参与气候治理工作的社会力量,在推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环保社会组织参与气候变化治理取得一定进展

环保社会组织面向公众、企业和政府等主体开展了不少工作,包括开展气候变化形势传播、推动公众参与、开展相关研究、进行社会监督、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开展气候传播,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气候变化议题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很难被公众深刻准确地感知到。环保社会组织在普及大气环境知识、唤醒公众气候变化意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部分环保社会组织会发布气候变化议题的相关报告和信息。例如,创绿研究院2013至2017年,每两周发布一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快讯。另一方面,有些环保社会组织开展专门的气候传播教育活动。例如,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等组织通过基线调研、教材开发、教师培训、小额资助、媒体沙龙、创意竞赛、教育游戏等系列活动,推动气候变化教育进课堂,帮助师生提升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这项活动至今已覆盖全国多个城市。此外,环保社会组织向公众展示气候变化问题严重性的同时,也会就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与政府进行沟通,起到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推动公众参与,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如何将减缓全球变暖、保护气候环境的意识转化成公众日常生活的点滴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非常关键的议题。环保社会组织在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养成绿色消费习惯等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义务植树等环保实践活动,如,从2018年万科公益基金会等每年定期举办一次“零废弃日”活动,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二是组织公众参与气候变化议题的讨论,如,自然之友多次举办气候变化主题系列研修营,与行业内外伙伴共学共创,深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下更多可能的协同解决方案及行动者的参与空间。三是针对家庭或社区,通过参与式营造的手法开展小规模的示范引导类项目。如,自然之友曾帮助几十个家庭进行保温隔热、节水节电、垃圾分类回收、空气净化等方面的低碳住房改造,意在激发参与者的组织能力与创造力,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寻求气候治理解决方案

除了开展气候环境保护意识传播、推动公众参与面向公众层面的工作之外,部分环保社会组织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主要表现:一是开展气候与能源议题的行业讨论和研究。环保社会组织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和社会跨界对话平台,探讨包括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社区气候适应、绿色金融、分布式能源融资、气候变化立法等话题,共同探讨和厘清一些气候变化问题。二是开展气候变化治理相关研究。环保社会组织通过独立,或联合研究机构,或者资助研究机构等形式开展研究,推动政府或国际社会为实现碳中和制定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例如,2016年,乐施会发布了《气候资金因子报告》,指出了发达国家每年用在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仅有40亿~80亿美元,远远没有达到他们声称的410亿美元。三是参与制定减污降碳指南和引导性材料等。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于2019年9月发布了科学减碳目标倡议中文手册,内容包括了企业制定科学碳目标的所有参考性文件,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减排目标方案,改善其生产经营行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行社会监督,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利益最大化始终是各个企业追求的目标,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对气候变化往往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环保社会组织能够发挥重要监督作用,监督举报企业违规行为,部分社会组织通过环境公益诉讼监督企业的违法行为。例如,针对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伪造煤样检测报告篡改碳排放数据问题,中华环保联合会于2022年5月向法院提起诉讼。也有部分社会组织通过收集分析企业排放数据,对其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行为进行监督。例如,为识别碳排放重点区域及重点源,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推出了蔚蓝低碳地图,披露的排放量超26亿吨。目前,环保社会组织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制定有效覆盖全行业全周期数据的碳排放标准,其开展社会监督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气候变化民间外交

一些国际环保社会组织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等国际气候治理会议,推动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国际气候合作。本土环保社会组织在参与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工作时,多以组团协作的形式出现。至2020年,民间气候行动网络项目中已有20多家环保社会组织的代表参加过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筹办边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双边环保社会组织交流会及向联合国秘书处递交立场书等形式,向世界展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自然之友”与韩国环境运动联合组织共同举办了多次荒漠化防治与草原保护研讨会,为解决我国草原荒漠化问题建言献策。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梳理环保社会组织参与气候变化治理的工作后发现,环保社会组织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专业性不足。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起步相对较晚,环保社会组织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够,研究领域相对局限且单一,宣传手段也缺乏创新性针对性。二是参与的基础和空间有限。目前,关于碳排量的企业生产数据难以获取,碳核算标准不统一,使得环保社会组织无法对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传导足够的压力,不利于在该领域深入开展工作。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不断提升环保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不仅包括气候变化知识、相关政策法规等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还应包括公众传播、气候谈判、公益诉讼等方面的实践技能。二是加强环保社会组织与其他团体的合作交流,例如,组建相关网络和平台交流讨论气候治理,积极联合有气候治理经验的组织和机构一起开展相关工作等。三是环保社会组织要多借鉴国际经验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学习国际环保组织的组织章程和管理模式,借鉴国际机构和组织在气候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

第二,加大企业碳排放相关信息的公开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企业关于影响气候的碳排放等信息公开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公开的、统一的碳排量数据库,统筹协调制定各类生产经营行为的碳核算方法,以便于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对影响气候变化的企业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第三,加大对社会参与气候治理工作的政策支持。加大在气候治理领域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比例和力度。搭建社会资源服务对接平台,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在气候治理领域健康发展。鼓励对在气候治理领域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影响力强并作出较大成绩的环保社会组织给予税收优惠、行政表彰,并将其纳入白名单、授予合作伙伴资质等。

猜你喜欢
双碳气候变化气候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双碳”背景下的环保产业科技创新管理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