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中医邱健行教授解毒清肝方治疗湿热蕴结型肝病经验

2023-01-05 10:28吴积壬李雨静
光明中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肝胆气机肝炎

吴积壬 李雨静

邱健行,男,国家级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脾胃科学科带头人,擅治内科疑难杂症,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等,对肝胆疾病尤其是中医药治疗湿热型肝病经验丰富,有其独到的治疗体会和见解,余有幸跟从邱教授学习,在其指导下收获甚多,今将其临床治验分条阐述。

1 病因病机

肝病,通常指发生在肝脏的各类病变,包含急慢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等)、脂肪肝,以及各种肝炎的不同分类分期,如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等。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划入中医学“黄疸”“癥瘕”“臌胀”“积证”“胁痛”等范畴。多为平素摄生不慎、情志失调、外感邪气、劳倦饮食失常所致。肝病的诊治根据其不同发病阶段和类型的病因病机进行整体分析,辨证施治。根据临床观察肝病的衍变过程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部分的分型: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肾阴虚、阳虚水聚等,一个由浅入深、由邪实而正虚逐渐变化的过程[1]。若素体正虚,外邪来袭,表邪不解,湿热郁结;或平素情志不畅,肝郁易怒,气机阻滞,影响人体水液和血液运行;抑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宜、劳倦过度、过量饮酒等,以致脾运失司,内湿由来,久而化热,脾胃之病累及肝胆,影响气机的升降以及正常的代谢,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的发生。

邱教授从“三因辨证”入手,根据“三因制宜”分析患者发病原因,认为肝病发作多为自身情绪起伏、摄生不慎、饮食不节或饮食偏嗜,导致脾胃功能损伤,易感邪气,脾胃累及肝胆所致,正所谓“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2]。分析岭南地区四时气候及饮食习惯等特点,四时气候潮湿闷热,人们饮食较杂,喜食海鲜等寒凉之物,又好水果、甜品等甜腻之品,且所食动物肉类较杂,容易伤及脾胃,健运失职而生痰湿,复感时邪,湿浊不化,阻滞气机,郁久热结,故此地人多湿热[3]。

2 治则方药

因此病以湿热、气滞、血瘀为主,故中医诊治以清热除湿解毒、活血散瘀退黄为要,对于感染邪毒之急重症,必要时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邱教授临证多年认为,肝病多为久病,辨证多为虚实夹杂,病情复杂,正邪相争则病程长,且久病多瘀,根据岭南地区的气候及肝病的病理特点,邱教授认为该地区肝病患者常湿热邪毒偏盛,蕴结于肝胆,应当清利肝胆、疏畅气机、清热祛湿、活血化瘀、退黄解毒,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达到解毒清肝的目的。

3 特色方药

3.1 方剂组成邱教授针对湿热瘀结型肝病,以自拟解毒清肝方加减治疗。该方由珍珠草30 g,鸡骨草30 g,溪黄草30 g,白花蛇舌草30 g,丹参18 g,半枝莲20 g,莱菔子12 g,甘草6 g组成。全方以珍珠草清热利水、平肝解毒;溪黄草利湿去瘀、清热凉血退黄;鸡骨草清热解毒、舒肝止痛。三者共为君药。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经络受邪,气机失畅,易致血行不畅,而出现胁肋部隐痛,故臣以白花蛇舌草、丹参活血凉血去瘀。君臣并用,起到清热祛湿、活血除瘀、解毒退黄功效。肝脏受邪失于疏发调达,气机不利,此类患者多可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故佐以莱菔子行气除胀,并佐以半枝莲加强清热利水、活血解毒、散瘀消肿之功;以甘草为使,既可甘缓和中,又能协调诸药而达“和肝”之效。上述诸药合用,使“解毒清肝”成为一个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退黄的方剂,临床疗效颇好。

3.2 药物分析

3.2.1 珍珠草 溪黄草 鸡骨草珍珠草味甘、苦,性凉,入肝、肺经,能平肝解毒、清热利水退黄,常用以治疗湿热黄疸、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肠炎、淋证、疮疡肿毒、痢疾、火眼目翳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珍珠草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有突出治疗作用,另有研究认为珍珠草对鸭乙肝病毒反转录酶及人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溪黄草味苦,性寒,归肝、胆、大肠经,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去瘀,常用于急性肝炎、跌打瘀肿、痢疾、急性胆囊炎等治疗。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胃经,有清热除湿止痛、舒肝解毒退黄作用,常用以治疗急、慢性肝炎、乳腺炎、胃痛、肝硬化腹水等,药理研究表明鸡骨草粗皂甙对肝损伤有显著保护效果[4]。珍珠草、溪黄草与鸡骨草均为清肝利胆、除湿退黄之佳品,邱教授常将其用治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属肝胆湿热证者,酌情加用田基黄等岭南中草药以加强利胆清热、去湿退黄之功[5]。

3.2.2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丹参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归胃、小肠、大肠经,有清热利尿解毒、活血消肿止痛之功[6],临床常应用以治疗湿热黄疸、疮疡肿毒、肠痈痢疾、热淋、毒蛇咬伤等,还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作用。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肾、肝、肺经,具有清热利尿、化瘀解毒之功[6],尚有抗癌、保肝利胆的作用[4]。邱健行称此药对为“莲花片”,是解毒抗癌的佳品,常用于肝癌、肺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各种癌症中[5]。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了“莲花片”具有协同抗肿瘤功效[7-9]。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心包经,有凉血消痈、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之效,为妇科调经要药,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能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4]。三药并用,既可清热活血利湿,又可解毒去瘀止痛。

3.2.3 莱菔子 甘草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胃、脾经,有降气化痰、消食除胀之效,对于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补益脾气,亦有保肝、抗炎、抗病毒作用[4]。二者合用,使得气机和顺,腹胀自除,又可补脾益气,消中有补。

3.3 对症加减因临床病情多变,需随机应变、随症加减。对于肝气郁滞、肝气犯胃而表现的胸胁胀痛或脘腹胀痛等,邱教授喜用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其中柴胡与枳实的药对,被认为是气机升降的关键,而白芍与甘草合用,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若脾虚痰湿但胃阴不足者,加法半夏、麦冬,法半夏燥湿化痰、麦冬滋阴润燥,燥润相合,使湿除而不致过燥,胃阴得养而不致碍邪,邱教授将其比喻为“洒水扫地”[10]。若胸胁腹部疼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川楝子能降火逆,行气止痛,尚有抗炎抗癌作用,延胡索为活血行滞止痛之第一品药,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二者合用,气血同治、止痛效力上乘。若湿浊较重,伴呕恶明显者,可加佩兰、香薷、苍术、藿香等芳香化湿之物。

4 验案举要

苏某,男,44岁。2018年1月23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右上腹胀闷2年、加重3 d就诊。2年前曾因饮酒出现右上腹胀满、乏力等症状到院就诊,查乙肝两对半显示乙肝大三阳,HBV-DNA:8.321E+7,肝功:ALT 216.6 U/L,AST 98.80 U/L,予中药辨证治疗,情况较前好转,但停药后腹胀、乏力时因劳累加重,常复发。3 d前因熬夜致右上腹胀满感加重,伴口苦纳差。刻下症见:右上腹胀满,口干苦,乏力,纳欠佳,失眠,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舌底脉络瘀曲,脉弦数。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大三阳);中医诊断:胁痛,属热毒瘀滞、肝胃不和证;治法: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和胃。方用“解毒清肝方”加蒲公英20 g,川黄连15 g,夏枯草20 g,生地黄15 g。28剂,日1剂,水煎服。

2018年2月20日二诊。服药后情况好转,右上腹胀满较前减轻,略感乏力,偶有口干苦,舌淡红,苔黄,脉数。复查HBV-DNA:44548;处方:守原方同前续服28剂。

3月20日三诊。病情好转,上腹胀满较前明显减轻,偶有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数。复查HBV-DNA(-);续守上方14剂,同前服用。

4月15日四诊。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已无任何症状。复查HBsAg 77.82, HBeAg 0.1, HBV-DNA(-);予前方加减继续巩固治疗。处方如下:溪黄草20 g,白花蛇舌草15 g,珍珠草20 g,鸡骨草20 g,丹参15 g,甘草6 g,半枝莲15 g,栀子10 g,怀牛膝15 g,郁金15 g。28剂,日1剂,水煎服。1个月后随访,患者无特殊不适。

按:患者因反复右上腹胀满就诊,考虑患者乙肝大三阳病史,肝功能异常,诊断为胁痛,结合舌脉及伴随症状,辨为热毒瘀滞、肝胃不和证,以解毒清肝方为基础方,患者纳差、口干苦加黄连、夏枯草、蒲公英清泄肝胆湿热、和胃利胆,便秘加生地黄润肠通便。二诊、三诊诸症缓解,复查HBV-DNA明显下降,至三诊复查时转阴,均守原方续服。四诊已无任何症状,复查HBeAg、HBV-DNA转阴,HBsAg明显下降,提示患者携带乙肝病毒,但不具传染性,故予前方加减继续巩固治疗。患者无腹胀,减莱菔子,结合舌脉,患者仍有湿热,加山栀子泄热利湿,考虑患者久病多虚多瘀,加郁金行气利胆、去瘀退黄,加怀牛膝活血除瘀,亦有补益肝肾作用。

5 结语

邱健行教授针对湿热蕴结型肝病的治疗颇有心得,他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急性发作症状较重,病情反复,多因患者不规律饮食及作息导致脾虚、肝胃不和、肝胆湿热,加之地处岭南气候,湿热邪毒内生。故拟解毒清肝方,诸药联用,热得清、湿可祛、黄可退、瘀可散。且临床应用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病,疗效颇佳。

猜你喜欢
肝胆气机肝炎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世界肝炎日》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便携电子打气机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