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2023-01-05 13:20万菊梅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头孢他啶头孢菌素革兰氏

万菊梅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甘肃 金塔 735300)

能有效消灭或抑制细菌类微生物的抗菌药物,主要是由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培养出来或经过相关的医学技术进行全合成、半合成的,目前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头孢菌素、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等,其中注射用头孢菌素抗菌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

随着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使用频率的持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除了常见的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以外,还有溶血、双硫仑样反应等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为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增加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综述。

1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概述

目前,临床上将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分为5代,每代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肾毒性均有明显差别。其中,以头孢硫脒、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等药物为主的第1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面对革兰氏阳性菌时的抗菌活性较强,但在面对革兰氏阴性菌时的活性极弱。以头孢呋辛、头孢孟多等药物为主的第2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面对革兰氏阳性菌时的抗菌活性虽然没有第1代药物那么强,但在面对革兰氏阴性菌时的活性明显强于第1代药物。以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药物为主的第3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面对革兰氏阳性菌时的活性均明显弱于第1代和第2代药物,但在面对革兰氏阴性菌时的活性要强于第2代药物。发展到第4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革兰氏阳性菌的活力与第1代药物相比不相上下,且面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明显强于以上3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药物为主。第5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面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菌株时的活性均明显强于上述4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且疗效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主要以头孢洛林、头孢吡普等药物为主。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抗菌上的活性差异均较为明显,因此患者在使用不同类型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其机体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和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别。

2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2.1 过敏反应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哮喘、皮疹、荨麻疹等,经过分析,原因为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存在和青霉素菌类抗菌药物相同的β-内酰胺环,同时使用两者药物,有5%~10%的患者会出现交叉过敏反应。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在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中,大约有10%~30%的患者同时会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因此在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需仔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即往的用药史,针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若患者因病需使用此药的情况下,一定要对其做过敏试验,确保其不会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后再给其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尽管如此,针对皮试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在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也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免出现延迟性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2.2 造血功能障碍

相关医学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在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其造血系统产生了明显的毒性,影响了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红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为患者在接受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有的医生并未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药物剂量、药物疗程、给药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失误,导致患者出现造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生在给药时,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必要情况下需监测患者的血液浓度,努力做好个性化的药学服务。例如,给患儿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需将患儿的肝肾功能、造血功能、凝血功能等因素列入给药范围,因患儿的部分机体功能并未完全发育,所以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给药的剂量以及药物的浓度;给老年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已出现明显的减退情况,除了注意给药剂量和药物浓度以外,还需注意药物的用法以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

2.3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头孢他啶作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通过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方式进入患者体内时,其血液浓度较高,与患者体内的蛋白结合率较低。有医学研究指出,部分患者在使用头孢他啶治疗时,服药第3天后出现了剧烈的头痛症状,经过各项临床诊断,结果判定为头孢他啶引起的神经系统紊乱造成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为拮抗γ-氨基丁酸(GABA)是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头孢他啶可通过患者的脑脊液和血脑屏障与GABA结合,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明显毒性。针对头孢他啶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首选的处置措施是停止使用头孢他啶,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来维持患者的静脉通路,避免出现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给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时,不仅要考虑患者使用该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还要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如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确保患者在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减少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害。

2.4 二重感染

长期、广泛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会增加二重感染的风险。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肺癌化疗后的肺部感染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头孢唑肟,作为新型的头孢菌素,对患者体内的肺炎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与于重症感染和常规抗菌治疗无效的患者中。但近年来,随着头孢唑肟的广泛、长期使用,部分患者体内的肺炎球菌对其产生了明显的耐药性,导致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头孢三嗪能破坏患者阴道菌群和酸碱度的平衡,从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头孢哌酮能通过抑制患儿肠道B族维生素合成的方式,降低患儿的免疫力,导致患儿出现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相关医学数据结果显示,患者在使用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的过程中,出现二次感染的几率较高,在使用头孢噻肟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二次感染的几率较低。因此,在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发展情况和药物本身的药物动力学原理进行综合考量,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长期不合理用药等情况,从而降低二重感染的几率。

2.5 肝毒性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患者在服用各种处方或非处方药物、保健品等出现的肝损伤情况,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比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根据相关的医学数据显示,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草药等均有可能增加患者体内的肝毒性。头孢他啶作为临床上应用较广的第3代头孢菌类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由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患者,如下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软组织感染等。除了常见的过敏反应、局部反应以外,药物性肝损伤也是较为少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针对即往无肝脏病史的患者使用头孢他啶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分析原因为患者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头孢他啶进行治疗,其体内的氨基转移酶和酸碱磷酸酶的水平会逐渐升高,导致肝脏部位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头孢他啶进入人体后不会被肝脏代谢,会通过尿液的方式排出,所以当患者出现肝毒性反应时,停止服用头孢他啶后,其肝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若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情况较为严重,需在停用头孢他啶后进行保肝治疗,但考虑到过度使用保肝药物会增加患者的肝脏负担,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采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时,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严格做好药学监护工作,避免出现肝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2.6 肾毒性

除了肝毒性以外,肾毒性也是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例如间质性肾炎等。根据相关的医学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的肾毒性并不是常见的过敏反应之一,而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浓度过高而导致。部分患者在使用头孢噻啶的过程中,其药物剂量超过8 g/d时,导致患者的肾小管坏死,蛋白尿、尿素氮和血尿水平不断升高,造成尿毒症、急性肾衰竭等不良症状。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第3代和第4代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的肾毒性不良反应明显降低。然而,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时,会增加患者肾毒性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密切关注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科学合理的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还要不断规范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剂量、方式和疗程,针对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后,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给药。

2.7 胃肠道不良反应

从药物原理学上分析,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属于低毒类型的药物。通常情况下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但不合理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情况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随之上升。根据相关的医学数据显示,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剂量过多时会造成胃肠道严重不良反应,分析原因为过量的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会破坏患者的胃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患者体内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B,从而导致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除此之外,胃肠道不良反应还与患者自身的体质有密切关系,若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较差,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患者胃肠道的损伤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导致肠炎、伪膜性肠炎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对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该药物的使用规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合理控制药物剂量,密切关注患者的各种免疫指标,减少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患者胃肠道造成的不良反应。

3 结语

除了本研究介绍的7大不良反应外,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还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心律失常、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等不良反应。虽然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凭借着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随着药物使用频率的增加和适用范围的扩大,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应加强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认真掌握药物的禁忌症、适应证、用药方式、用药疗程等内容,坚持科学、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头孢他啶头孢菌素革兰氏
162例头孢他啶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头孢菌素给药前有必要常规皮试吗?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我国科学家创制“革兰氏阴性菌”解药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溴己新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