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传统绘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2023-01-05 18:03张家怡
陶瓷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纹饰纹样瓷器

张家怡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403)

明清不仅是陶瓷装饰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蓬勃发展时期。陶瓷装饰是人们的集体意识历史性“构建起来的观念性造型符号”,是一种语言表达的系统,承载着文化意义,具备了丰富的功能与价值。自古以来,陶瓷装饰艺术与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中国的陶瓷史与美术史几乎是同根同源,在发展过程中,陶瓷纹饰在题材、技法及风格上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除了政治、经济、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之外,同种类的艺术也会影响它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二者虽然载体不同,但总体而言较为相似、可相互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不断地影响着陶瓷装饰的表现手法,陶瓷的装饰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不断有所发展。陶瓷装饰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除了其自身的发展外,中国传统绘画对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明清时期所采用的工具和颜料与陶瓷装饰所用的比较相似,传统绘画所表达的意境和韵味在陶瓷上也得以较好的体现,因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在陶瓷器物上的再现。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绘画也因为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得到了新的发展,此时中国传统画与陶瓷艺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1 明清时期传统绘画概况

明清时期是我国绘画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主要表现为画派林立以及画家寄情于物。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文人画家、各种艺术流派、创作技法和绘画风格的整体水平均达到了巅峰。写意画能精准地表达人们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宋代工笔和写意两种绘画形式并行发展,元代流行写意画,在明、清两代更加盛行。元、明、清三个时期文人画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形式,当时画家围绕着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态度和本质等问题进行研究,因此形成了多个艺术流派。著名的画派有:浙派、吴门四家、“四王”、“四僧”、扬州八怪等。

明代传统画派中最杰出的是院体画和文人画。院体画因为明代的宫廷审美意向再次兴起。因统治者十分喜爱南宋院体画风格,浙派应运而生,吸引了统治阶级的关注,成为明初的主流画风。如戴进所画《风雨归舟图》展现了狂风暴雨来临的宏伟气势,用笔挺劲、松紧有度、虚实结合,颇具宋代画院的遗风。吴伟师法戴进,且比戴进更加豪放,其酣畅淋漓的笔墨技法,健壮奇异的笔墨风格使之成为当时杰出的山水画家且深受皇家喜爱。除此之外,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如:边景昭、吕纪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不仅借鉴了南宋画家观察细致入微、描绘精细的长处,又摒弃其萎靡的缺点。山水画和花鸟画盛行起来,人物画却逐渐衰微,梅、兰、竹、菊成为明代文人画家常表现的题材,追求笔墨情趣的同时形式美也得到了凸显,实现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作品常表达文人的思想情绪,表现出深远的意境与优雅的格调,显示出当时文人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影响了明代中叶乃至清代的画风。文人也擅长借物抒情,通过对景物局部细节的描写充分表达人物情感,凸显其人品、个性特点与教养。正如我国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中之所题:“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画面和题记借这种绘画的形式来表达画家怀才不遇时的一腔悲愤情怀和其顽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将我国的写意花鸟画艺术带到了超越物象,且更强烈地表现画家内心情感的一种至高的境地,把画家内心复杂而又强烈的情感借助具体物质表达出来。

清代画家除了继承也有其创新,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摹古派画家和个性派画家同时存在。清初“四王”即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他们是摹古派的其代表人物,其画风在清代成为“院体画”的主流。所绘山水都是在模仿元代名家的笔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作。而且他们在一幅画作中只模仿一个人的画风,模仿得极为相似很难辨别。“四王”对于董其昌的艺术主张极为推崇,终其一生都在传承元四家的绘画技法,致力于摹古,而且还全面的总结了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四王”苍润清疏;个性派画家以清初“四僧”即弘仁、髡残、石涛、朱耷四人为代表,他们的个性及其鲜明,主张观察自然。倡导大胆的进行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不可一味地拘泥于古法。

2 明清时期陶瓷装饰概况

明代较之前代瓷器发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皇室在景德镇设置了专门为宫廷用瓷服务的御窑厂,这一官方窑厂一直延续至清,为明清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新出现的市民阶层热衷于同文人打交道,喜欢模仿文人文雅的生活方式,追求雅致以及奢侈风格的瓷器;普通百姓在瓷器装饰的选择上,以祈求国富平安、吉祥如意为最主要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吉祥装饰或者直接书写吉语的方式,所以有大量的寓意着幸福与吉祥的造型图案和装饰纹样都被广泛使用在了陶瓷装饰艺术上,也是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与美好意愿的表现。明清时期外销瓷数量增多,因此有些瓷器上出现了中西风格同时存在的现象。

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明代以彩绘瓷器为主,陶瓷装饰领域同样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局面,开始以毛笔作为主要的装饰工具,比起刻划等传统技法更加省时、省力,同时也适应当时商品经济化的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了满足不同阶级人们的需求,同种类纹样被划分的更为细致、更注重其含义,其装饰性特点更强。陶瓷的装饰艺术在技术和设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逐渐完善,所以仅以单独形式出现的装饰纹样(如花卉纹、动物纹、云纹等)满足不了人们日渐变化的审美性需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种类装饰纹样组合的图案,也是明清两代陶瓷装饰发展的创新点。不仅其形态外观上更为成熟稳健,寓意也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而且在构成形式上形成多种纹样并存的局面,借助于其它相关纹样增强表现力,同时装饰性和审美性的功能与意义也被发挥到了极致,使得画面完整而且统一装饰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达到满足人们审美的新标准。

清代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人口数量最多。清代的陶瓷艺术,无论技术或者风格上看,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清代工匠执着于技巧,用多种技术和材料完成一件作品,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当时精湛的技术是其典雅和精巧的保证。而清代的宫廷艺术,在装饰风格上强调威严敦厚、细致精美。纹样分类规整,技术精湛,不论饰物的造型还是寓意表现都达到了最高水平。清代的瓷器装饰出现了展开式构图,其主题纹饰用传统绘画的用笔技法表现,采用传统绘画笔墨来作画,没有或极少使用图案化装饰。纹饰向瓷器左右延伸展开,适合用来表现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展示出连贯的主题情节。在整体结构上与传统绘画十分相似。从瓷器的整体来看,展开式构图主要应用于主题及核心的位置,为了突出主题,辅助的纹饰就成为整体构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晚期,社会环境日渐衰落,陶瓷装饰艺术也逐步衰落。总体来说,明清时期的陶瓷纹饰有着非常强烈的世俗趣味。

3 传统绘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陶瓷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装饰,它们都是传承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集造型和装饰于一身的陶瓷艺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被绘制在陶器之上,从审美角度来说,传统绘画的世俗化改变了当时人们固有的的审美习惯,纹饰根据不同阶级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宫廷中瓷器的纹饰受到院体画派的影响;文人所用瓷器的纹饰与文人画风格联系密切;市民阶层用瓷在纹饰上受到当时民间剪纸、版画等艺术的影响,表达吉样观念的且充满了质朴的气息;外销瓷上的纹样为了适应外国人的需求,所绘的纹样中西结合。文人画家积极参与瓷器的绘制,传统绘画技法被表现在瓷器上,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笔墨技巧的精道娴熟,笔法的大胆创新和题材的丰富多样,尤其是他们遣兴笔墨于青花。比如明代景德镇的民窑青花瓷器绘画别具一格,苍古老练、挥洒自如,有陈洪绶和徐渭等画家的笔意画风,画法清新、妙趣横生。再比如,晚明时期的陶瓷装饰也受到了董其昌等“以奇为正,不主故常”主张的影响,肆意书写、绘画增添自然浑朴之趣。

在题材上,从民间绘画人物装饰画中选择仙道人物、历史传说等作为陶瓷装饰的题材。构图方式开始采用传统绘画的构图布局,不受拘束、注重传神,寥寥数笔把所画之物的形与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整幅画风格清新自然、颇具韵味。这种构图形式主要画在作品的主体位置,装饰纹样放置在器物的中心,灵活生动的安排布局,四周则画上辅助纹样,或者根据器物的造型选取构图的方式,从碗外至碗内,在口沿、肩、颈等从上到下也常饰以小面积的传统绘画的构图,使整个画面层次变化丰富。

清代的瓷器装饰也是如此。明代浙派吴伟行云流水的线条和明末陈洪绶方硬、奇怪、夸张的线条,对当时陶瓷装饰中人物形象有很大影响。在陶瓷山水装饰题材中,因董其昌在绘画中提出的“南北宗”论主张,清初“四王”受其影响,作画时一味地模仿“元四家”的写意风格。摹仿古人笔意而成的山水画,对康熙时期官窑所生产的陶瓷装饰中的山水纹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初时院体花鸟画受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法影响很大,其细腻柔软的画风改变了宫廷长期以来的视觉审美,追求所绘花井“粉笔带脂,贩泽匀和,王整灵秀,色彩明艳”,这为后来粉彩的创制奠定了审美基础。如雍正朝仿永乐朝的“青花绶带鸟荔枝纹大盘”,盘心绘绶带鸟立于硕果累累的荔枝树上倒立欲擒小虫。笔法婉转流畅,线条简洁有力、极具装饰感,青花浓淡相宜。鸟身羽翼丝毛,画面活泼生动,趣味横生。清代画家华喦画的鸟也是这种非常态的。康乾盛世时期瓷器纹饰运用大量的写意人物、山水、花鸟以及动物等纹饰来装饰画面,布局精致、抽象概括、形神兼备,在有限的形体中,在似与不似之间使人们的思路广阔并兼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其纹饰不受光、时间、空间、透视的约束,有随心所欲选择和组合的自由。超脱的意趣和不凡的形式感,简约而深邃的构成能力,创造出了美妙绝伦,情趣超然的艺术形象。如常见的高士图、仕女图、婴戏图、山水花鸟、亭台楼榭,这些作品气韵生动、淋漓酣畅、潇洒飘逸、意境深造,从美感上,给人以轻灵、含蓄至高的审美享受。

4 结语

明清时期至今,中国传统绘画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陶瓷装饰绘画且被其借鉴吸收,传统绘画与陶瓷的结合成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绘画的承载媒介换成陶瓷,用极其单纯的形式创造出富有深意的陶瓷装饰绘画。无论是明清时期的传统绘画,或者是现代水墨画对陶瓷装饰绘画的影响都很大。陶瓷装饰绘画的创新建立在传统绘画之上,陶瓷艺术家将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以及韵味融入陶瓷装饰绘画中,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了完美的形式。

猜你喜欢
纹饰纹样瓷器
蜡染的纹饰探讨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藏族日常纹饰与文化符号研究
雕漆纹饰的修复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