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人工育王技术要点

2023-01-05 20:23张前卫刘学蛟吴高奇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雄蜂德江县蜂王

张前卫,吴 娟,刘学蛟,吴高奇

(1.德江县农业农村局 565200;2.铜仁市农业农村局 554300)

蜂王的质量决定了蜂群的生产能力,人工育王是在严格选择种群的基础上,利用工蜂与蜂王的卵同源于受精卵的生物学特点,改善其环境和营养条件,让蜜蜂培育出成批的新蜂王,以达到生产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整体推进,促进了德江县养蜂生产发展,2020年全县存栏蜂6350群,其中意蜂3047群,发展养蜂户126户,养殖产值达1亿元左右,养蜂使德江县部分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并被列为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示范县之一。笔者通过深入基层,依托德江县茂强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蜂产品加工厂和养蜂场,采取公司提供种蜂、技术、包产品回收的办法,推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着力抓中蜂人工育王,带动100多户发展养蜂生产,推进了发展,取得了实效。现将中蜂人工育王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养殖中蜂朋友参考。

1 精心准备育王用具

1.1 制作育王框

育王框制作常用杉木条、松木条等无异味,不变形的木质材料制成。框架上梁厚度约为25mm,宽为15mm,左右及底部三边条为15mm×15mm,台基条厚度为10mm,宽为15mm,第一台基条与框梁相距25~30mm,中分3段,每段各钉一根活台基条,可以翻转,以便放台,取台。

1.2 制作蜡碗棒

蜡碗棒可选用柏树等无怪味木质细密的木料制作。顶端必须打磨成十分光滑半圆形,半圆的直径为7~8mm,端部10mm处的圆柱直径为10mm左右。

1.3 制作移虫针

移虫针多用水牛角材质制成。把牛角制成端部宽为1~1.5mm,厚约为0.1mm的富有弹性的舌装状薄片,下舌起虫,上舌推浆。

1.4 蘸制蜡碗

选用纯蜂蜡放入瓷杯中,加入少量水,放在沸水中加热后,置于75℃热水中以稳定温度。然后,将事先浸泡在冷水中的蜡碗棒取出,浸入蜡液9~10mm,立即提起,蜡碗棒上的蜡液凝固后再浸入,反复2~4次。操作时动作要轻快,在蜡液中不能停留时间过长,这样就蘸制成“底厚边薄”的优质蜡碗。并用手旋动棒端的蜡碗,使其脱落蜡碗棒,蜡碗就蘸制而成。

1.5 粘装蜡碗

先将剪成三角形的硬纸片在蜡液中浸泡一下后取出,待其冷却后,用毛笔蘸上蜡液粘在育王框的台基条上,再用25w的电烙铁或烧烫烙铁烫一下,立即将蜡碗放上粘住,每个台基条粘8个即可。

2 选择适时和适宜条件育王

2.1 适时育王的时间

各地气候不一,蜜源条件有差异。德江县主要是在春季油菜花期和秋季盐肤木属植物(五倍子)花期尾期,培育春王和秋王。但根据蜂场发展情况,其他花期也可培育一定数量的蜂王,随时更换老、劣蜂王[1]。

2.2 适宜育王的条件

蜂场里拥有可作为父本和母本的优良蜂群,蜜源比较丰富,气候稳定在20℃以上。交尾期要避开雨季。还要具有强健的哺育群和10~30日龄大量性成熟的种用雄蜂[2]。

2.3 父群、母群的选择

育王的种用群选择有效产卵力高、产卵整齐、卵圈面积大,花期能充分采蜜、造脾,巢里经常有余蜜等采集力强,分蜂性弱、抗逆性和抗病性强,全年中群势也比较强,体色比较一致的蜂群。最好选不同的品系或异地的良种蜂群培育雄蜂。

3 育王操作方法

3.1 提前培育雄蜂群

为了蜂王能够和适龄雄蜂及时交尾,必须采取提前20d培育雄蜂。在培育雄蜂群时,严格控制种用群和其他蜂群产生雄蜂,以防止近亲交配与劣种混交。春季在油菜花中期开始组织雄蜂群,在蜂群中央插入有较多雄蜂房的巢脾,加强保温和饲喂,促使蜂王提早产雄蜂卵[3]。

3.2 种用幼虫脾的组织

在移虫育王工作中,幼虫的组织是育王关键环节,不但要保证幼虫的质量,移虫时间应计划到位。在移虫前8~12d,将母群的蜂王用框式隔王扳控制在育王区中部,在蜂王控制区放蜜脾、虫脾、和粉脾3张。做到控制区内无空巢房,第8d后抽出子脾,插入1张优质空巢脾,让蜂王集中产卵在这张空巢脾上,记下第1d产卵圈的面积,第4d就可抽脾移虫育王,这样幼虫为刚孵化1d的幼虫,培育的蜂王质量较好。

3.3 组织哺育群

哺育群的群势要强,最好有8框以上蜜蜂,同时是一年龄或一年以上老王的蜂群,群内幼蜂占全势的30%以上,并且有幼虫脾。育王框放在育王区中央,一侧放以大幼虫为主的虫卵脾,另一侧放一张大封盖子脾。这样既可起到保温作用,又可保证哺育蜂集中吐浆饲喂蜂王幼虫。

3.4 移虫育王操作

移虫时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达到75%的室内进行。移虫时,首先把装好的育王框插入育王群内让工蜂清理,过3~4h,待工蜂清理每个蜡碗微显收口时,取出育王框和幼虫脾,立即进行移虫。人工育王通常采用复式移虫,用移虫钍移入较1日龄稍大一点的幼虫,1d后取出,用小镊子夹去幼虫,留下台内王浆,再移入16~24h的幼虫,放回育王群内哺育。动作越快则效果越好。

移虫后,应给哺育群饲喂蜜水和花粉。第2d尽快检查移虫的接受率,如果达到50%以上,不再补移。5d之内不再开箱检查。移虫后10d,要把成熟的王台去劣留优,移到交尾群中。移虫、育王过程中,不要使王台受挤碰、日光直射、风吹、冷冻、震动和倒置。

3.5 组织交尾群

一般由蜂场各个强群提出1~2框蜜蜂或带蜂的封盖子脾和1框蜜脾组成。中蜂无王时容易发生工蜂产卵,因此只能在介招新王或王台前1~2d组成的交尾群,才容易接受成熟王台或初羽化的新王。交尾箱用木隔板严密分隔成4个小区,每区放2框巢脾,各开一个巢门。

3.6 培育蜂王挑选

培育蜂王必须进行严格的挑选。优良蜂王选择标准主要为:蜂王出房后,王台底部还有很多剩余王浆;蜂王体格健壮,腹部秀长不肥纯,颜色解明;移虫后接近13d出房,出房后5~8d交尾成功,交尾后3~6d内产卵,一律产在房底中央,整齐成片,一昼夜产卵量达600粒以上。

猜你喜欢
雄蜂德江县蜂王
观雄蜂识蜂况
爸爸·我·山城
蜂群的雄蜂培育规律及其对蜂群影响研究初探
权力至上的蜂王
没有父亲的雄蜂
杜雄飞 藏石欣赏
宏 藏石欣赏
只会享受的雄蜂
蜂王入群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