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和对策

2023-01-05 20:22张自军
山东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耳病致病性病猪

张自军

(山东省沂源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渔业服务中心,山东 沂源 25610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及产品销售的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导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生猪养殖中濒繁发生。因此,相关防疫部门以及生猪养殖人员,要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此实现良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效果。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诊断

1.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的主要表现为感染猪的耳部以及其身体末端呈现蓝色。该病主要由携带这一疾病的病猪传染所致,且传染方式也非常广泛[1]。当前的养殖方式主要以集约化以及规模化为主,这样的饲养模式容易造成大面积的传染。病毒会通过携带这一疾病猪的唾液以及粪便在空气中传播,同时也会通过饮用水、以及饲料传播,使得健康的猪群在食用饲料或者水源之后被感染。此外,饲养密度与猪蓝耳病的感染概率呈正相关。进一步说,养殖场过小的空间会增加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会提高猪蓝耳病的传播速度。这一疾病不具有时间性,全年的发病概率相等,但是发病率在潮湿闷热的季节尤为显著,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增加感染病猪的死亡率,给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表现

生猪在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潜伏期往往在3~37 d的时间内,并且因为病猪发病的轻重缓急存在差异,因此发病后的表现会存在一些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慢性型、急性型以及亚临床型3种[2]。

1.2.1 慢性型 慢性型是病猪发病表现的主要形式,慢性型发病的病猪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生产性能低下、生长缓慢,若母猪则会在繁殖能力下降方面有明显的体现[3]。同时,猪群的整体免疫力也会出现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极其容易引发其他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感染,较为常见的幼链球菌、支原体以及附红细胞体等感染。

1.2.2 急性型 急性型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发病时间上较快,主要造成严重危害的对象是仔猪和母猪。仔猪在感染本类型疾病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呼吸困难现象,多呈腹式呼吸,特别是年龄在一个月以内的仔猪表现的最为明显[4]。同时,仔猪还会出现不断腹泻、食欲下降以及体温上升等症状,严重时体温可超过40 ℃,在站立或站立行走时不稳。常见的患病猪会出现转圈行为,严重时会发生抽搐,并且体重不断下降,身体消瘦。此外,病猪会在其结膜和眼睑等身体部位发生水肿现象,体表的不同部位会出现发红发紫的情况,大多数集中在乳房、耳部、外阴以及尾部等,尤其在耳部会有较为明显的表现,并且患病仔猪还会出现腹泻或便秘问题。处于断奶前期的患病仔猪,在发病后的死亡率达到了80 % 以上,即使患病仔猪没有死亡,也会极大地影响其后期的生长发育。而断奶后的仔猪在死亡率方面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相对较轻。母猪的发病症状则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食欲下降、精神抑郁,甚至会出现颓废绝食的问题。同时患病母猪还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并且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会出现呼吸不畅乃至呼吸困难的状况[5]。处于妊娠后期的患病母猪,会出现早产、流产问题,或是产出的胎儿为木乃伊胎、死胎,既使出现胎儿依旧存活的现象,也会因为体质过弱而呼吸困难、无法正常运动,甚至直接发生瘫痪情况,通常会在出生的一周内死亡。部分患病母猪还会发生产后瘫痪、胎衣不下等症状。急性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产率达到了50 %,死亡率可达35 % 以上。

1.2.3 亚临床型 本类型的病猪不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仅在相关的病理测试中有所显现,例如在检测时会出现抗体阳性的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处于持续感染状态。这种在临床上无法及时发现和排查的情况,会对生猪养殖场造成极大的威胁,给整个养殖场的生猪都埋下了健康隐患,对生猪养殖者的经济收益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会降低生猪食品的安全品质。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现状问题

2.1 防治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播方式极为广泛,不仅具有较高的致病率,还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该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同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毒会对病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并与其他病原产生继发性感染,因此极其容易导致病猪死亡。此外,由于该疾病发病率高,且发病迅速,相关防治工作很难及时对病毒的变异和更新进行控制,研制疫苗的速度也无法及时跟上病毒变异的速度,从而导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2.2 难以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

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暴发后,许多生猪养殖者产生恐慌心理,丧失了养殖的信心。还有部分养殖者未能在疫情暴发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没有将病猪与健康猪进行隔离,这就容易导致疫情在生猪间大规模的扩散,影响到健康猪的生长,加重了疫情造成的损失。此外,部分生猪养殖者会在疫情发生后过度自信,不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盲目使用抗生素对病猪进行治疗,或是随意使用驱虫药,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治疗疾病、控制疫情,还会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还有部分养殖者,由于没有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处理病猪的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而是随意将患病猪丢弃在垃圾堆或是河道中,这样不仅加重了疾病的传播,还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2.3 相关部门缺乏有效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部门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但由于部分基层地区兽医队伍匮乏,在面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时,无法及时对被感染的病猪进行治疗,继而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此外,部分基层防疫部门存在防疫人员老龄化现象,过于年长的防疫人员在接受新事物时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导致现代化的防疫知识不能很好地在基层防疫工作中推行。因此,面对疫情时,基层防疫人员无法正确及时地做出应对措施。同时,由于基层防疫工作的实际任务十分繁重,而防疫人员的薪资待遇相较于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低,部分地区出现了防疫人员短缺的现象,在岗的防疫人员也工作积极性不高。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的对策

3.1 预防对策

3.1.1 养殖场管理 养殖者应当在对生猪养殖场进行管理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猪舍消毒清洁规划,定期对生猪生长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并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养殖户需要依据季节和环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先要确保猪舍环境的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范围,再进行有效的通风工作。养殖户需要对生猪生长过程中要使用的养殖器具进行高温消毒,并定期对猪舍进行全方位的杀菌消毒工作,消毒时要交替使用消毒药剂,以此避免因为长期使用同种药剂而促使病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此外,养殖者还需要注意不得将生猪与其他动物混养,以免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情况[6]。

3.1.2 疫苗接种管理 接种疫苗是有效防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的重要方式,该方式能够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因此,养殖户需要充分结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合理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案,并严格按照实际方案进行定期的疫苗注射工作。若是发现存在患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猪,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栏隔离,防止出现大范围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感染。此外,若是有病猪被确诊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防控工作。在注射疫苗时,需要由兽医技术人员进行接种操作,或是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接种。初次接种疫苗是在仔猪断乳后的阶段,剂量需要控制在2 ml/头[7-8]。若是在疫情小规模发生的地区,需要在初次接种后的一个月再次进行疫苗注射。

3.2 治疗对策

3.2.1 及时降温 当猪只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病猪会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现象。因此,养殖者需要采取科学措施帮助病猪进行身体降温,以此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养殖可以按照说明用量使用阿司匹林等具有退热镇痛效果的药物,并详细观察病猪的情况,再斟酌药品的用量。在服药后,需要时刻观察病猪的状态变化,确保药效得以发挥。在病猪出现发热3 d后,可以在病猪的饲料或饮用水中掺入退热药,不得连续多天或过早用药,以免错过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9-10]。

3.2.2 控制继发感染 病猪在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后,会因为感染其他的细菌或病毒而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引发病猪大规模死亡的后果。因此,养殖者需要使用抗菌类药物如青霉素等,将其掺入病猪的饲料中,并对用药后的病猪进行密切观察。或是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将黄芪多糖与地塞米松配合使用,通常在连续使用14 d左右的时间后,可依据实际情况降低用药量[11],以确保既能够有效治疗疫病,也能防止出现损害生猪健康的过量用药情况。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依旧存在部分缺陷。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先进防疫手段的推广,保障我国生猪养殖市场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耳病致病性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