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干部之家建设探索

2023-01-05 20:54黄俊禹
广西电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监督干部改革

●黄俊禹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党中央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工程,是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以三项制度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打开切口,进而可推动电网企业整体变革。在新发展阶段的改革发展大局下,需要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上率下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同时,三项制度改革重点要健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的机制,客观上对当前干部队伍保持稳定、推动健康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干部之家建设的探索性分析研究,为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如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良好改革氛围、实现企业发展和干部成长“双赢”提供有益思路。

一、干部之家建设的必要性

(一)干部之家建设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主动为干部排忧解难”“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电网企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离不开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切实给予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安全感和责任感,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干部之家,需要搭建与干部交心交流的双向渠道,真情关爱干部,给予他们更多理解,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让干部在担当作为中轻装上阵,积极工作。

(二)干部之家建设是三项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

三项制度改革明确要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着力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良好政治生态。在改革工作实践中,干部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逐渐成为“新常态”,全员择优选聘和竞争上岗也业已成为“固定动作”。“能上能下”的工作要求,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但是也一定程度上给部分干部带来心理压力,一方面是面对竞争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下”之后对后续工作生活的压力。开展干部之家建设,可通过具体的思想引导举措,加强人文关怀,真正把关心关爱做到干部心坎上,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带动干部心齐气顺投身改革、参与改革。

(三)干部之家建设是解决队伍建设难题的有效路径

在新发展阶段的电网企业改革发展大背景下,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如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与高素质专业化要求不够匹配,对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抓得还不够扎实,对干部工作八小时之外的监督还缺乏比较有效的监督手段,部分干部政策研究水平、改革创新思维、奋斗干劲动能不足,适应企业改革转型发展的素质有待提升等难题。开展干部之家建设,可通过完善组织与干部之间联系沟通机制等方式,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找到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与干部成长成才需要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为基础打通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的堵点难点。

二、干部之家的构建思路

(一)坚持三个原则,明确建设导向

1.服务战略落地。坚持围绕中心工作,紧扣新发展阶段及国企改革发展新形势,将广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各项中心工作上来,形成队伍合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和战略落地。

2.服务管理到位。坚持全面谋划,整合干部选拔配置、培养、考核、监督、激励等机制与资源,统筹推进干部之家建设,提升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

3.服务干部有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应用前瞻思维和系统思维,主动识干部之所需、思干部之所急、解干部之所难,为干部成长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文关怀。

(二)通过三项机制发挥载体作用

1.谈心谈话机制。上级领导可不定期对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对干部在工作中的努力和成绩多肯定、多鼓励,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做好干部心理疏导工作,逐步解决干部思想障碍。关心关爱干部思想状态、成长成才,不定期组织青年干部、交流干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等开展座谈交流。实践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按照责任主体划分,采取主责约谈、提醒谈话、诫勉谈话、谈话函询等四种方式,教育帮助干部正视问题、纠正错误,提高抵御腐败风险的能力。各基层党组织可结合干部工作生活中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干部开展“六必谈”(落实工作变动时必谈,受到表彰或处分时必谈,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必谈,出现矛盾和意见分歧时必谈,群众有不良反映时必谈,退休时必谈)。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开展日常谈话、任前谈话、离职谈话、反馈谈话等,重点根据组织、干部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综合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方向,帮助干部找准能力短板、理清工作思路,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和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在改革工作推进中,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与“下”的干部谈心谈话,帮助改进提升,缓解“下”的压力,化“矛盾”为协同,变“对立”为共进。

2.联系沟通机制。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干部信箱平台,广泛收集干部意见建议,将干部意见按照建议类、评价类、需求类、咨询类等进行划分归类,充分了解干部对企业改革发展及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诉求,解答干部对相关政策规定的问题咨询,进一步畅通干部交流渠道,搭建沟通、互信的桥梁。设置定期“服务日”,将“服务日”作为各级干部向上级领导或组织人事部门反映问题和诉求的平台,通过倾听各级干部的呼声和需求,及时了解干部所思所想,积极反馈处理情况,做到及时鞭策激励、提醒帮助。

3.信息共享机制。注重信息反馈闭环,及时将干部谈心谈话、干部信箱、“服务日”等反映的需求诉求,或涉及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等状况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组织人事部门定期向经营管理层作总体情况报告,统筹协调、做好有关情况跟踪落实,为干部管理全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注重信息传递共享,对出现曝光、公开通告、约谈等情形的干部个人予以重点关注,主动将信息传递给职能管理部门;同时充分利用“大监督”工作机制平台资源,集中流转传递监察、巡视、审计等专项监督信息。通过信息共享集中整合干部日常监督情况,并将其应用至干部选配、培养、考评等管理过程,为促进干部自警自省、自觉履职奠定基础。

三、干部之家的功能探索

干部之家可通过发挥五个维度的功能作用,共同服务干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一)科学选配

搭建结构合理的干部梯队。结合干部队伍现状分析、干部梯队配备及通过谈心谈话、联系沟通机制掌握到的干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坚持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搭配,注重专业知识配套和领导经验互补,做到经验能力互补、性格气质相容,提升领导班子工作合力和整体效能。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近距离了解青年员工实情,建立分级管理、统一使用年轻干部队伍库,做好“选种育苗”,为干部选用提供“源泉活水”。强化干部“下”的跟踪管理,定期“复检”,对表现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允许再“上”,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立体培养

多措并举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丰富理论知识学习,强化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加强干部政治历练、思想淬炼、专业训练。通过干部之家充分了解干部知识能力短板和培训需求,结合企业内外部新形势新要求,开展干部精品课程系列讲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人才蓄水池等素质培训,帮助干部优化知识结构、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抓落实、能创新、有担当的能力,适应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结合干部履职经历和能力进行多专业岗位锻炼,通过地县两级、机关与基层干部交流或挂职锻炼,多领域培养干部;在改革发展前沿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有针对性地对年轻干部进行“墩苗壮骨”,引导青年人才立足岗位成长成才。

(三)绩效引导

进一步提升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科学化水平,考准考实干部业绩。强化干部业绩差异化考核及考核结果运用,加大干部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挂钩力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对考核末等、不胜任、踩红线底线的坚决实施“下”,推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充分发挥干部履职评价考核的引导作用。及时开展与干部的绩效沟通,干部与组织一齐找准履职业绩短板,促进干部能力与业绩“双提升”。进一步研究建立中长期激励、职级晋升、荣誉奖励等多重正向激励体系,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四)广泛监督

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从思想、组织、制度、机制、纪律提供保障,确保责任落实落地。综合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勤假管理等工作,持续抓好“裸官”任职岗位管理、干部兼职、配偶亲属经商办企业等专项治理,帮助干部清除放任心理、侥幸心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充分发挥大监督作用,依托干部之家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通过进部门、入家庭、访员工等方式,积极发挥家庭监督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五)关心关爱

落实容错机制,通过理性判断工作问题,确保容错机制精准落地,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引导干部敢担当、勇创新。强化模范引领,深入挖掘优秀干部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进行典型选树,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优秀干部引导示范实例,促使干部主动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帮助干部消除心理顾虑、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关心关爱干部思想状态、身体健康,不定期开展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工作,及时传递组织人文关怀。做好交流干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结语

干部之家的建设是一项持续改善的系统性工作,企业内部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联系与沟通,在日常业务中加强工作协调,保证工作一致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组织人事部门需不断加强干部专家建设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积极落实服务承诺,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保证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干部之家建设的探索是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机制,才能实现让广大干部在组织关怀下成长发展,形成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监督干部改革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改革之路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改革备忘
夯实监督之基
改革创新(二)
监督宜“补”不宜“比”
瞧,那些改革推手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