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05 23:44哈尔滨市公园小学茅庆军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李明双减作业

哈尔滨市公园小学 茅庆军

我校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围绕课程标准,突出学生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为根本,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体现层次差异与多元化的原则下,坚持“以生为本,基础作业提效;因材施教,分层作业提质”的作业设计理念,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成长还给学生。

一、设计分层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存在差异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为了达到让学困生强化基础、中等生巩固课堂、优秀生拓展思维的目的,我们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和布置时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努力做到让学困生爱学,易学;让中等学生“努努力,够得着”;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学校各学年设计的《数学点津园》每天会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A类基础题,满足学困生的基本需求,使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B类变式题,让中等学生能够经过努力,体会到“跳一跳够得着”带来的成功;C类思维拓展题满足了优等生对知识的渴求,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以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为例,A类基础题目这样设计:李明今年6岁,爸爸今年36岁,爸爸的岁数是李明的几倍。B类变式题这样设计:李明今年6岁,爸爸今年36岁。去年爸爸的岁数是李明的几倍。C类思维拓展题这样设计:去年李明6岁,爸爸36岁,三年后爸爸的岁数是李明的几倍?设计三个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我们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权力。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能够尽力的去完成任务,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我们也告诉学生如果完成了指定区域内的作业,还可以选择其他区域的作业。自主选择作业的布置时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师从来不指定要求哪些学生做哪个档的作业,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思想工作,防止偷懒思想的产生与蔓延。教师注重对学生选择分层作业的引导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分层作业巩固知识、收获自信。

二、设计多元作业,让学生乐于学习

研究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作业的设计要讲究趣味性、多样性,用生动、多元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此我校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进行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以看、听、说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1.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设计情境性作业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更倾向于贴近生活情境。丰富多彩的情境性作业,可以使其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求,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2021年11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来袭哈尔滨市,正巧三年级赶上《归一和归总问题》,我们就结合当前的疫情,设计了口罩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创设了爸爸、妈妈分别购买不同种类口罩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算一算、比一比、分一分来解决谁买的口罩多,哪种口罩贵,谁花钱多等问题。问题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真实体验,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知识理解得极为深刻,也引发了他们对疫情的思考与关注。这样既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质量。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好学者,设计趣味性作业

设计趣味性作业,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形式活泼,内容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对作业由“恐惧”“厌倦”变得喜欢起来。计算是小学数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作业往往枯燥乏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学完了加减乘除计算之后,我们设计了“猜猜我是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身高、体重、出生年月等信息编成计算题,同学之间互相猜。学完四则运算,我们设计了四人一组玩“24点”活动,这样形式多样的设计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计算不再枯燥,让数学作业充满了吸引力,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再学习、再发展的乐园。

3.启迪思维,提升能力,设计探究性作业

注重实践探索、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探究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批判思维能力。“面积”这一单元结束后,我们设计了探究作业,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越大,请你先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并说出你的想法。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画图、举例,交流了他们各自的想法,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呈现了不一样的作品,创新的火花被迸发,这是我们常规基础作业所见不到的情形。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注意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获得真知,撬动高阶思维,培育核心素养。

4.整合学科间各类资源,设计综合性作业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终贯穿着学科教学与实践,体现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我们尝试将各学科整合,设计了综合性作业,既加强了学科知识间横向联系,又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我们借助“过春节”这个主题,设计了“了解春节习俗;春节的饮食文化;为春节写春联;为长辈送祝福;合理支配压岁钱”等实践活动,我们有机地将数学、书法、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融合。学生们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访问、交流、沟通等方式,不仅提高了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5.让学生在践行中求知,设计实践性作业

富有兴趣的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获得实践经验,感悟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度单位1千米的建立,不是语言所能描述清楚的,也不是机械练习所能达成的,为此,我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到操场走步,体会1千米的长度;我们还以此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估一估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同样,我们鼓励学生进菜场、超市,找出用克和千克做单位的不同商品,用手掂一掂重量并记录下来,回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搭建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得扎实,感受深刻。

6.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设计开放性作业

开放性作业可激发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创造性意识,为学生开阔解决问题的思维空间。开放性作业答案不固定,不唯一,有多种解决方法策略,学生解答可以多样化,成功体验感更强。如教学“四边形的认识”后,教师设计了借助钉子板围图形的问题。取36个钉子,以钉子为顶点,能用橡皮筋围出多少个正方形?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自主探索找到解决答案。方法多样,答案多样。这样一方面要求学生用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自己探索和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多种围法的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巩固了对正方形特点的认识。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精细设计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设计既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培养他们核心素养。这既让所学的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又让“双减”政策落地生花,学生真真正正享受到双减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

猜你喜欢
李明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李明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