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表现”当摒弃

2023-01-05 15:29周二中
清风 2022年11期
关键词:慰问品事事作秀

文_周二中

前不久听闻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某街道给社区的老年人送些夏季慰问品,包括水果,委托社区负责人发放到位。然而社区却没有及时将东西发下去,说是要等上级领导来搞个仪式,在慰问品前拍拍照,以体现对民生的关怀。结果领导忙,三天都没来,东西就堆在社区门口。大热天的,估计那些水果也腐坏了;随之一起腐坏的,还有某些人那种事事都要表现一下的形式主义作风。

本来可以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省时省力省心,群众也受益。但有些干部偏不这样想,非要加上一些在他们看来非常重要的环节,从而达到体现上级重视、领导关怀的目的,当然也体现出自己的努力。这诸多附加的东西,我们姑且称之为“事事表现”。事实证明,这种烦琐的流于形式的表现,是要不得的,是会损害形象、败坏事业的。

东晋时的官员刘尹是晋明帝的女婿,皇亲国戚,身份显赫。但他为政清静,不搞花里胡哨的事情,一切以利民为本。他去世后人们称赞他说:“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意思就是不作秀,不摆官架子,而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率真。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更要弃“官官之事”,不能存“事事之心”。

“事事表现”表现在诸多方面。一是表现给上级看。某些干部认为,事情做没做、做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上级看没看到、表不表扬。某文化单位领导,刚上任就信誓旦旦地声称要编五六本书,并极言这些书的重大意义,凡开会汇报,必向上级描绘他的宏大计划。后来上级荣升调走,此人的编书计划也基本熄火了。二是表现给群众看。某些干部习惯于在群众面前作秀,满足于电视上有影、网络上有声,似乎没有镜头对着他就觉得工作没有动力。到底干得怎么样他不管,他只管在群众面前把话说好听。也许一时间他还真能蒙蔽群众,但时间一长、一到实事上,他就现了原形。三是表现给同事同行看。他们一天到晚团团转,好像对得起自己的岗位了,好像在忙工作;实际上他是在瞎忙瞎逛,实际工作推进很少。

适当表现是有益的,在合适场合、情境下讲讲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可以争取领导、同事和群众的理解帮助支持,有利于系统协调,促进事情的解决。但如果表现的出发点歪了,表现的方式错了,不是为了将事情做好,让群众得实惠,而是打自己的小算盘,满足于表现本身,那就偏离了方向,是不正之风。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过度跑偏的“事事表现”这种不正之风,得治。

一是要打“实”字针。“实事求是”是解决“事事表现”的良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坚持结果导向型评价标准,以最后切切实实的结果来衡量一切,不然都是自说自话。

二是要出“干”字牌。要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只有干到了位,群众才会点赞,好评自然会来。

三是要摸“真”字底。一个真正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是没有时间夸夸其谈、上下吆喝的。因此我们不能只听谁的喇叭响,只看谁的花样多,而要切实地考察干部作风、工作实效,客观科学地评价人和事,真正发现并支持我们事业必胜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慰问品事事作秀
不要因犯愚蠢病而死去
事事尽力,梦想就离你更近一步
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开展寒冬送暖活动
九十一团开展元旦慰问活动
受宠若惊
祈祷
作秀过敏症
韶关
趣谈汉字的另类注解
给“晒家底”的官员多些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