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视角下平潭古井的保护与利用*

2023-01-05 15:09曾锦秀魏宏林晓锋
建筑与装饰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古井平潭井口

曾锦秀 魏宏 林晓锋

1.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船政交通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7;3.平潭综合实验区城乡建设与交通运输服务中心 福建 平潭 350400

引言

关于井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古老实物井距今已有7000多年。作为中国乡愁古建筑典型代表之一,井在中国一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自来水系统的普及与完善,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古井依然具有军事、消防水利、历史文化、旅游、景观、冷藏等多重价值[1-3],因而引发了不少学者对古井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赵文明[4]针对长沙古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提出让民众参与到古井的保护中来。严向军等指出古井是城市文脉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了杭州现存的城市古井的保护原则。钟坷[5]以长沙天心公园市井风情园项目为例,提出了长沙古井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庄静霞等[6]针对杭州市古井的发展历史与文化价值,提出基于景观设计的古井保护关键在于古井单体设计与周边公共空间环境的有机结合。檀丹丹等[7]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仍可汲取水源以及已失去使用功能的长沙古井,分别提出保护和利用的思路。

福建平潭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岛屿,由于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无降水日较长,在自来水普及之前,村民用水均靠井水,因而产生了众多的水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自来水的普及与完善,井为村民供水的功能逐渐弱化,如今面临着被埋没和遗忘。当前,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开发建设,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井应如何进行保护与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基于延续性视角,对平潭古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古井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对平潭古井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1 平潭古井产生的背景

平潭各岛屿年降水量900~1200mm,时空分布不均(图1)。在空间分布方面,降水量总体趋势呈西北向东南递减,苏澳比东澳略多,东庠比南海偏多,中部地区为相对多雨区。在时间分布方面,以潭城为例,3~9月降水量占全年81.8%,其中3~4月占全年20%、5~6月占34.2%、7~9月占27.7%,10~2月仅占18.1%。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9~24d,其中潭城19d(1959年5月29日至6月16日降水量达442.3mm);最长无降水日数潭城达47d(1983年10月31日至12月16日)。降水强度以6月最大,7~9月次之,10~2月最小[8]。在自来水普及完善之前,村民依靠古井收集地下水以应对平潭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因而在平潭地区产生了众多的古井。

图1 平潭多年平均降水量随月份变化趋势图

2 平潭古井现状

随着20世纪50年代自来水系统的普及完善,结束了大多数古井以汲取水源为核心的使命[7]。平潭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平潭村民的用水量增多,原先的古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尤其在旱季,有些井水位下降十分严重,甚至已干涸。因此,用水成了不少农村的难题。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建设市政管道,计划通过增打机井的方式,在农村地区短期内实现机井供水,待市政管道完善后,实现市政工程供水,部分有条件的乡村甚至可实现市政工程供水为主、机井备用的“双保障”格局。平潭古井的原始功能逐渐消失,正面临着被埋没和遗忘,因此保存现状并不理想,这也是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通过对平潭50多口古井的统计分析,发现平潭地区的古井年代多为明清(80%以上),以单眼井(约90%)为主,多为方形或圆形(分别占50%与27%左右)。除了部分仍在使用且保护较好之外,多数水井保存一般,有些已濒临废弃。下面以几个典型实例对古井现状进行阐述。

斗魁村斗兴寺东南方向约60m处古井建于清朝,见图2(a)所示。井壁和井栏均由块石垒制,井口在平面上呈正八边形(八角古井),外径约1.2m,内径约0.9m,水井井口高出地面约15~20cm,水井周围地面由水泥后期浇筑而成,旁边建有若干洗衣池,水泥地面上存在数条裂缝,水井场地周边修筑高约1m的围挡,总占地面积约30m2,该井水质良好,为斗魁村村民世代提供饮用水。目前古井中安装有若干根取水管,还发挥着供给村民饮用水的功能,现今保存状况较好。

红山村九使宫以西方向约50m处的古井,见图2(b)所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井壁和井栏均由石头垒制,井口在平面上呈正方形(方形古井),外径约0.8m,内径约0.6m,水井井口高出地面约15cm,水井周围地面由水泥后期浇筑而成,总占地面积约5m2,现场可见一根居民取水用的管子分布于该井周围,但已废弃,同时井水位受降雨影响较大,调研时已久旱,井中已无可见水位,该井取水功能较弱,保存状况一般。

山利村村委会西北方向约140m、300m处各有1口古井,见图2(c)、(d)所示,两口古井均可溯至清代。古井1井壁由块石垒制,井栏由混凝土浇筑,井口在平面上呈圆形(圆筒形古井),外径约1.0m,内径约0.7m,水井井口高出地面约40cm,水井周围地面由水泥后期浇筑而成,并在边上修筑一圈高约50cm、厚约40cm的围挡,外圈直径约4m,总占地面积约13m2,目前古井中分布有若干根居民取水的管子,井周边长满杂草,较少有人踏足,保存状况一般。古井2井壁和井栏均由块石垒制,井栏外表面用水泥混凝土抹面,井口在平面上同样呈圆形,外径约0.8m,内径约0.5m,水井井口高出地面约25cm,水井周围地面由水泥后期浇筑而成,旁边建有两个洗衣池,水泥场地外修筑一圈高约50cm、厚约35cm的浆砌块石围挡,外圈直径约3.5m,总占地面积约10m2,目前古井还发挥着供给村民饮用水的功能,但水量不大,现今保存状况一般。

白沙村古井建于清代,是白青乡最早的一座井,见图2(e)所示,是村庄的生命之源,对白沙村村落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古井位于白沙村村民委员会东南方向约200m;后因修路加高了井口,并被民房的围墙包围,路上行人不易看到,井栏由混凝土浇筑,井口在平面上呈外正六边形内圆形,外径约0.6m,内径约0.4m,井口高出地面约50cm,现今保存状况一般。

国彩村吴氏宗祠以南约50m处古井始建于1935年6月,见图2(f)所示,距今86年,井壁和井栏均由块石垒制,井口在平面上呈正八边形(八角古井),外径约1.3m,内径约1m,水井井口高出地面约15cm,水井周围地面由水泥后期浇筑而成,旁边建有6个洗衣池,6个洗衣池连同高约1m、厚约15cm的围墙将水井围成一圈,只留宽约1.4m的通道进出,总占地面积约20m2,现场调研时仍可见较高的井水位,满足着周边村民的日常用水,现今保存状况良好。

图2 平潭典型古井

综上可知,平潭古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古井内部以及周边常有杂乱的取水管;周边往往杂草丛生;部分古井已失去取水功能;正面临着被埋没和遗忘。

3 延续性视角下古井的保护利用对策

古井保护利用的延续性包含四方面含义,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生态环境。延续性的前提是保护与利用并重。上述四方面又分别包含保护的延续性和利用的延续性。

目前,平潭还未出现专门对古井的比较正式、系统的保护措施。下文在借鉴其他领域、其他城市对古井的相关保护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平潭地域特色,确立平潭地区古井保护工作原则,提出适用于平潭地区的古井保护方案。

3.1 平潭地区古井保护工作原则

结合平潭地区古井的实际情况与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势头,制定平潭古井保护工作原则:应保尽保,能复则复;分级保护,长效管理;政府引导,公众参与;保用结合,挖掘价值;整体保护,尺度控制;分区治理,融合发展。平潭古井数量、种类较多,所处位置、保存状况不同,所采取的保护方案应有所区别,原则上应采用“一井一方案”,但对内外部条件均接近的古井,可以采取类似的保护方案。

3.2 平潭传统村落古井保护利用方案

3.2.1 建立平潭古井资源档案。根据古井的构筑材质、建造规模、周边环境、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等状况建立平潭古井资源档案,并对古井进行分类定级,依据分级结果,分别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方案对古井进行保护和利用。其中分级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估指标可包括古井本身的文化传承性、保存的完整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定量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古井年代、稀缺度、规模、取水功能、水质等方面。

3.2.2 挂牌昭示/立碑纪念制度。为了增强古井保护意识、明确受保护古井的重要地位,应建立挂牌昭示/立碑纪念制度。据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有些古井已挂牌昭示(如红卫村白沙垄古井被平潭县政府于2013年8月28日挂牌),有些则未被挂牌/立碑,比如仍在为国彩村村民供水的三落厝古井。铭牌可用搪瓷烧制或采用本地花岗岩进行制作(回收废弃的石头厝材料分级再利用),可不惧风雨、防锈蚀;建议在标识牌上加上“保护古井,留住历史”等文字,以明确其保护意义。

3.2.3 明确管理主体。古井的保护管理涉及建设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等多个单位,不同部门在管理古井的过程中目标不同,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古井的保护与利用的发展局面非常复杂,成为古井保护与利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5]。建议按照“古井原有产权保持不变,无产权单位的古井由属地进行管理”的原则,明确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的管理主体,由各街道/乡镇的文保部门对辖区内的古井进行维护和技术层面的保护,建设单位则负责古井景观的还原或者设计,落实长期有效的管理主体、管理措施和资金维护,设置保护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督促指导管理主体把古井保护工作纳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纳入平潭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避免保护工作缺位。

3.2.4 制定古井保护条例。由于《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未将古井纳入保护范围,建议平潭建立古井保护条例,包括:①由平潭综合实验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古建筑的保护工作;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古井及其附属设施的义务,对破坏、损害古井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检举和控告;③古井不得擅自迁移或者拆除,确需迁移或者拆除的,必须征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2.5 修复古井水利功能。村民饮水、生活洗涤、灌溉是古井主要功能,应加强平潭古井水源保护、淤塞清淤、内壁清洗等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同时加强水源监测,确保水源安全,并定期公布古井的水源监测报告,让民众放心用水,使得水井活起来,以用促保,避免成为死水,作为当代的小微供水设施之一。依据古井的原本的外形和原来的材质,对于等级高的古井以修缮为主,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整修、重点修复等;等级一般的水井以维修为主,主要原则是修旧如旧、原址原貌。对于仍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古井应加强水源保护。

3.2.6 加强古井本体修缮及周边环境治理。对于已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古井,其保护范围划定、档案建立、管理职责落实及其修缮保护工程的实施,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于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古井,根据古井水源保护需要,综合考虑古井水源的规模、作用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划定井口往外3m为保护范围,确保古井本体安全和完整,保护空间划定应当征求相邻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纳入管理的古井水源,不得随意废弃、破坏、占用等。

平潭古井存在接管随意的现象(图3),应对管线进行清理后埋入地下,对水井地上部分进行景观设计,保留古井原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图3 古井周边杂乱管线

3.2.7 充分挖掘古井的多重价值。古井同时具有水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景观价值等多重价值,尤其在平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背景下,可充分开发古井的旅游、景观价值,在发挥其水利功能价值的基础上,立碑注明其历史背景,并将其作为历史遗存景观进行展示,与现有的旅游线路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古井的旅游潜力与价值,活化古井,让古井“讲述”平潭往事,彰显平潭的文化魅力。可通过设置好玩有趣的打水设施如水轱辘等,供游客亲水互动;或将井水外引进行景观改造,比如建设浅水池并配上浅水沙滩、水景雕塑、水生植物等,打造具有平潭特色的地域古井文化景观。也可在古井周边建立口袋公园。还可以将古井作为村民日常生活、消防备用水源之一,融入平潭公共服务设施中,在细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予以考虑,纳入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 结束语

平潭具有众多古井,由于自来水普及与完善,为民众提供饮用水的功能逐渐弱化,有些甚至失去取水功能,古井周边环境较差,民众对古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本文通过结合平潭地区古井的实际情况确立平潭地区古井保护利用工作原则,提出平潭地区古井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为平潭古井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古井平潭井口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平潭映象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锦州25-1井隔水导管承载力及井口稳定性分析
一体化井口地面安全控制系统在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地面工程中的应用
井口之蛙
越王古井今何在?
古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