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丁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大鼠结肠炎的研究

2023-01-05 06:39郭建军凌应飞李强
安徽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芦丁结肠炎结肠

郭建军,凌应飞,李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其患大肠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近年来,UC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1]。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免疫、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由于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治较为困难[2]。当前西医药用于治疗UC的方法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这些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副作用,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3]。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核因子κB(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往往伴有肿瘤或炎症的发生,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5]。因此,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利于UC的缓解。

芦丁(Rutin)是一种从芦丁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炎,抗糖尿病,抗病毒,心血管保护等[6-8]。有研究报道,芦丁通过抑制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脑钠尿肽等,进而起着保护心脏的作用[9]。此外,杨巧丽等[10]发现芦丁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抗炎和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Power等[11]的研究显示芦丁可减轻结肠炎的程度和组织损伤。褚旭芳等[12]发现芦丁可抑制肠固有层Th细胞的应答来缓解实验性结肠炎的病变。但芦丁在缓解UC中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在2020年4—5月间探讨了芦丁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大鼠的治疗作用,为芦丁治疗UC提供参考。且本研究符合一般动物实验伦理学原则。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与试剂SD雄性大鼠购自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SS、芦丁(纯度为99%)、水合氯醛均购自Sigma-Aldrich(美国);小鼠TNFα ELISA试剂盒购自Biolegend公司;小鼠白细胞介素-6(IL-6)ELISA试剂盒购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BCA试剂盒)购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人磷酸化IκB激酶-α(p-IκBα)、IκB激酶-α(IκBα)、β-肌 动 蛋 白(β-actin)抗 体 购 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1.2 动物分组和模型建立50只雄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芦丁组(20、40、80 mg∕kg)。大鼠用1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起效后,以硅胶管轻插入其肛门处约8 cm,再向肠内缓慢推入3%DSS溶液0.25 mL。提尾倒置大鼠30 s,确保造模液在肠腔弥散分布。造模24 h后,芦丁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低中高浓度的芦丁。连续给药5 d后,脱颈椎法处死大鼠,收集大鼠结肠组织。

1.3 DAI检测指标在整个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况、活动、大鼠的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率,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DAI=(体质量下降得分+粪便性状得分+便血情况得分)∕3。评分参照DAI评分结果进行。见表1。

表1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DAI评分检测结果标准值

1.4 大鼠结肠组织MPO活性的测定收集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对结肠组织进行漂洗,以达到摒除其肠组织表面粪便、血液等黏附物。称取约50 mg结肠组织,加入匀浆介质制备成5%组织匀浆。按照MPO试剂盒说明书测定MPO活性。

1.5 血清TNF-α和IL-6水平测定称取20 mg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用电动混匀器把结肠组织磨成匀浆,3 000g离心5 min,取上清液。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IL-6的释放水平。

1.6 免疫印迹分析取各组结肠组织20 mg,加入200 μL组织蛋白裂解液,冰浴充分研磨后裂解20 min,在4℃、12 000g转速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BCA测定总蛋白浓度。30 μg上样,以10%的SDS凝胶分离,完成后转移至PVDF膜上。再用5%脱脂牛奶封闭1 h,加入一抗p65、p-IκBα、IκBα,4℃下孵育过夜,随后加入二抗,室温下孵育控制在1 h左右。然后用Supersignal West Pico系统显影。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采用one way ANOVA对多组间数据进行性比较检验,行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芦丁对DSS诱导DAI评分的影响从造模开始后即对各组大鼠每日进行固定时间评估其DAI评分,结果见表2。模型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加,软便、水样便、大便隐血、血便等情况。芦丁组大鼠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第5天时,模型组DAI评分为(2.98±0.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分(t=16.53,P<0.001);而芦丁组(20、40、80 mg∕kg)的DAI评分[(1.97±0.46)、(1.38±0.38)、(1.09±0.39)分]显著低于模型组(2.98±0.57)分(t=4.36,7.39,8.65,均P<0.001),并呈剂量依赖性。

2.2 芦丁对DSS诱导的MPO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0.52±0.09)U∕g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MPO活性(1.26±0.07)U∕g明显升高(t=20.52,P<0.001);而芦丁组(20、40、80 mg∕kg)MPO活性[(0.98±0.06)、(0.75±0.08)、(0.74±0.04)U∕g]显 著 低 于 模 型 组(1.26±0.07)U∕g(t=9.60,15.17,20.40,均P<0.001),且高剂量组(80 mg∕kg)的MPO活性最低。结果提示,芦丁可以有效降低DSS诱导的大鼠UC中MPO活性的异常升高。

2.3 芦丁对DSS诱导的TNF-α和IL-6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6、TNF-α的水平。模型组中TNF-α水平[(5.19±0.93)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36±0.07)μg∕L(t=16.38,P<0.001);芦丁组(20、40、80 mg∕kg)的TNF-α水平(4.26±0.87)、(3.75±0.72)、(3.16±0.52)μg∕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5.19±0.93)μg∕L(t=2.31,3.87,6.03,均P<0.05)。同样地,模型组中IL-6水平(6.54±0.8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18±0.03)μg∕L(t=23.65,P<0.001);芦丁组(20、40、80 mg∕kg)的IL-6水平(5.12±0.93)、(4.28±0.72)、(3.72±0.65)μg∕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6.54±0.85)μg∕L(t=3.56,6.41,8.33,均P<0.05)。结果表明芦丁可以抑制UC大鼠局部结肠组织TNF-α和IL-6的水平。

2.4 芦丁对DSS诱导的NF-κB的影响最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研究了芦丁对DSS诱导的NF-κB信号通道的影响。DSS诱导可明显激活p-IκBα[对照组的(3.24±0.31)倍]和核p65[对照组的(2.64±0.25)倍]的表达(t=22.85,20.74,均P<0.001),而芦丁(20、40、80 mg∕kg)处理可有效地降低p-IκBα[对照组的(2.76±0.24)、(2.43±0.22)、(1.16±0.09)倍](t=3.87,6.74,20.38,均P<0.05)和核p65[对照组的(1.74±0.21)、(1.46±0.14)、(1.25±0.11)倍](t=8.72,13.02,16.09,均P<0.001),且高剂量组(80 mg∕kg)时p-IκBα和核p65的表达最低。结果表明,芦丁可有效下调DSS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

3 讨论

DSS诱导结肠炎模型具有简单,快速,可重复性和可控性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中,该模型能够模拟人UC,出现腹泻、血便、体质量减轻等症状[13]。本研究采用DSS诱导结肠炎模型,研究了芦丁对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潜在的机制,结果表明芦丁能有效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降低MPO、TNF-α、IL-6水平,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DAI评分是一种大鼠精神状况、活动、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可反映结肠炎的状况。DSS诱导后,模型组DAI评分显著升高,而给予芦丁后,芦丁组(20、40、80 mg∕kg)D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80 mg∕kg)的DAI评分最低。结果提示,芦丁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UC。MPO为血红素蛋白,是嗜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功能活性及其状态的产物,可直接诱发MPO下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性改变[14]。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M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芦丁处理则可以有效地降低DSS诱导MPO的异常升高,且高剂量组(80 mg∕kg)的MPO活性最低。结果表明,芦丁可以有效抑制DSS诱导UC大鼠结肠组织MPO的活性。此外,DS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可引起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大量释放[15]。TNF-α是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介质,由多种细胞分泌,包括脂肪细胞、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16]。IL-6作为网络中细胞因子的主产物,在提示急性炎症反应环节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该指标水平的异常升高,诱导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生成,促进炎症的发生和发展[17]。TNF-α和IL-6受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其水平异常升高将导致大鼠结肠组织发炎和损伤,严重可诱发结肠癌。本研究评估了芦丁对DSS诱导UC的TNF-α和IL-6水平,发现芦丁(20、40、80 mg∕kg)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结肠组织TNF-α和IL-6水平,且高剂量组(80 mg∕kg)的TNF-α和IL-6水平最低。结果表明,芦丁可有效缓解DSS诱导TNF-α和IL-6水平的异常升高。

NF-κB在炎症中负责调控炎症基因转录,为最重要的基因转录因子。NF-κB激活后,导致p65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中并发生易位,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NF-κB又被这些炎性因子进一步激活[18]。IκBα是NF-κB的抑制剂,刺激因子诱导IκB磷酸化,从而释放NF-κB,调节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19]。有研究发现,UC病人肠上皮细胞和黏膜巨噬细胞中,活化的NF-κB表达明显增加[20]。因此,我们评估了芦丁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明确芦丁缓解UC的机制,结果显示:芦丁(20、40、80 mg∕kg)处理后p-IκBα和核p65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80 mg∕kg)时p-IκBα和核p65的表达最低。结果证实,芦丁可有效下调DSS诱导UC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综上所述,芦丁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NF-κB信号通路实现。

猜你喜欢
芦丁结肠炎结肠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