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突出多维重点

2023-01-05 03:13郭险峰
先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内需着力产业链

郭险峰

随着疫情发展进程的变化,疫情防控优化政策的落实,我们将逐步进入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要对疫情带来的冲击进行持续消化和修复,要建构新的发展秩序和发展格局,更意味着要重新塑造经济发展底层逻辑变迁下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建构和新塑造,是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新约束。我国必须深入分析内外发展环境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突出多维重点,冲破发展困局,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发展路上的不确定性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是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永恒不变的主题。过去十年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突破,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心无旁骛地搞发展。过去三年,我们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抗击疫情冲击,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也是因为之前的发展成就给予了我们信心和底气。步入后疫情时代,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会更少,只会更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全面研判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综合施策,系统发力,提升各个层面、各个维度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以发展抵御世界之变、破解矛盾、达成目标,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来对冲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

致力于提振信心,建构经济稳定发展基础,催发新的社会投资和消费

人们的经济行为本质上是未来预期的当下反应和现实应对。对未来发展确定性强,预期高,则经济体当下行为活跃度高,投资消费行为势能大。中央曾经提出过,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只有信心起来,信用才能实质性扩张,经济才能焕发活力。三年疫情,冲击了我国经济体的发展信心和未来预期,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市场投资和消费行为。2022年以来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住户存款总量高增,存款定期化明显,即是例证。

后疫情时代,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庞杂的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奠定经济繁荣的市场主体支撑;要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特别是要坚决呵护民营企业,做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着力于“降成本”,提振民营企业活力;要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传递释放经济稳定向好、经济活力持续焕发的强烈信号,以引导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催发新的社会投资和消费。

着力于全链强链,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产业链供给链的韧性和安全

这些年,我国一些“高精尖”产业领域遇到“卡脖子”难题,严重挑战和威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后疫情时代,如何全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给链的韧性和安全,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成为经济发展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傳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这些都直指产业链安全问题。

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要梳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产业链韧性状况,找出产业链不完整环节和脆弱环节,做到“链状有数”。着力发展产业集群,在国内补全、延伸产业链条;在世界范围内配置优质资源,寻求产业链国别替代方案,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恢复更新等能力。要把科技创新放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致力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涉及产业链技术创新的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集群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创新联合体,搭建世界级的产业发展平台,突破发展路径依赖。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务实性原则推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包括服务房地产业需求的效能,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

注重于促民增收,以消费场景之变应对消费观念之变,释放庞大内需潜力

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发展的着力点和关注点转向内需市场挖潜,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多次要求扩大内需。今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具体政策举措,进一步提升内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近几年实践也证明,包含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内需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挖潜内需市场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多方面着力。一是持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健全合理的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推升更多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最强,边际消费效益最大。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庞大的乡村市场是内需市场挖潜的蓝海。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优、绿、特、新、品牌化”现代农业;要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持续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同乡村产业结合,发展乡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效;构建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民支付能力,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三是着力开辟内需新市场,营造消费新场景。着力开辟“夜经济”“她经济”“暑期经济”“银发经济”“线上经济”“Z世代经济”等内需新市场;借助科技力量,营造诸如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社区民生夜市、音乐角市集等形式的消费新场景,以消费场景之变应对消费观念之变,做大消费增量。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内需着力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浅析中国公款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