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叠加新机遇镇域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3-01-05 08:30李好杨舒媚解静
先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镇域发展

李好 杨舒媚 解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从全国主要城市的发展轨迹看,镇域经济蕴藏着“镇域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强”的经济逻辑。从疫情冲击下各市经济的基本表现看,镇域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成为加速城市分化的关键变量。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叠加的新机遇看,镇域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粘合剂”。新征程上,成都必须在落实“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产业建圈强链及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中实现镇域经济的新跃升。

我国主要强镇发展的实践路径

深入研析全国先发小镇的成长路径发现,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于“建”,核心在于“新”,根本在于“特”。

建: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内生性发展新动能。新型城镇化建设兼具投资拉动和消费刺激的双重功能。上海浦东新区惠南镇建设完成上海市大型保障房民乐基地以及沪通铁路惠南站大型居住社区,有效提升了综合承载力,2020年全镇实有人口达到50萬人,成为上海近郊重要的人口承载区。浙江温州龙港镇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三大短板,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镇域治理现代化标杆。

新:立足供给侧改革创新新思维、新产业、新业态。新思维、新产业、新业态是供给侧下衡量镇域经济转型的重要维度。新思维方面,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睦洲镇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意识,推动存量资源“二次开发”,达到了“增资增效不增地”的良好效果。新产业方面,佛山顺德区北滘镇精准锁定智能制造、先进装备等新千亿产业集群发展风口,2021年GDP突破700亿。新业态方面,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运用互联网手段植入“旅游+文化娱乐”等新业态,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17亿。

特:立足资源禀赋走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化道路。以差异化厚植细分领域竞争优势,以特色化增强高端要素集聚效应,以产业化构筑经济发展规模效应是强镇发展的必由之路。佛山南海区狮山镇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显示、智能家电等主导产业,成为广东首个千亿大镇。江苏张家港市杨舍镇吸聚了众多全国制造业五百强企业,形成了核心技术引领、产业特色鲜明、规模企业支撑的现代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新格局。

成都镇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近年来,成都市也涌现出一批先行先试、迎难而上的乡镇,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具有参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模式。

基层党建引领型。双流区黄龙溪镇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华侨城欢乐田园等重点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1+4+1(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机制,推动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郫都区唐昌镇以战旗村为示范,全面探索“党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镇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龙头企业带动型。新津区安西镇先后引进四川毛哥食品、中以津惠现代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探索走出农村资源对接社会资本、小农户对接农业大市场的新路子。新都区石板滩镇以中车成都机车为龙头,持续吸附今创集团、新誉集团等20余家链上企业,构建起庞大的轨道交通全产业链。

行业协会推动型。彭州市九尺镇以“九尺家禽业联社”为纽带,把分散的养殖户、小作坊主和加工企业串联起来抱团发展,取得“小家禽大产业”的显著成效。邛崃市夹关镇联合区域内从事茶叶生产的合作社、农户,组建邛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享产业发展增值利益。

三产融合发展型。金堂县三溪镇、蒲江县甘溪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形成了“一产促三产,三产带一产”的良性互动局面。大邑县安仁镇以博物馆为轴,利用文旅拓展博物馆的形式,培育了“文博+文创+文旅”融合新动能。

双轮创新驱动型。崇州市桤泉镇立足特色蔬菜、红提葡萄两大产业,着力打造科技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温江区万春镇创新股权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和花木仓单质押,纵深推进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有效激活了乡镇金融活力。

以新发展理念加快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坚持产业兴镇,增强支撑力。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推进镇域工业向追求质量效率转变,借助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结合镇域实际有选择地发展新兴产业。二是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是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满足镇域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积极放大生产服务能力。

坚持协调强镇,增强承载力。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构建镇域特色发展空间。一是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新的发展增长极进行规划建设,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载体等方面全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二是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三是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医疗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坚持绿色稳镇,增强保障力。坚持绿色发展,夯实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一是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力度,支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工作,实施“互联网+绿色制造”工程。二是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搭建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

坚持开放活镇,增强吸引力。坚持开放发展,努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科学制定完善镇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方案,构建镇域在产业、区域及对外开放方面的协同发展能力系统。二是推动镇域在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共建共享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加快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紧抓“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契机,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镇域企业嵌入国际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

坚持和谐立镇,增强凝聚力。坚持共享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共享幸福家园。一是推动资本、科技和人才进入乡村,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二是加强乡村振兴人才的培育力度,探索城乡、区域、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三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作者:李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杨舒媚,中共蒲江县委党校讲师;解静,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镇域发展
2023全国镇域经济500强发布陕西10镇上榜
深入推进质量强镇建设 打造镇域经济新名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基于镇域尺度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分布特征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议镇域村庄统筹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基层法律服务在助推镇域经济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用PPP模式发展镇域公共交通——以宁波西店镇公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