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粮改饲”实施情况与发展对策

2023-01-06 00:10苏云顺亐开兴杨亮宇和凤平
草食家畜 2022年4期
关键词:姚安县肉牛养殖户

苏云顺,王 蕾,亐开兴,刘 琴,顾 茜,伍 玮,杨亮宇,和凤平*

(1.姚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姚安 675300;2.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675000;3.楚雄师范学院畜牧与动物科技研究所,云南 楚雄 675000;4.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昆明 650201)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生态协调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粮改饲”试点工作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载体,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事关种、养、加一体化协调发展[1-3]。楚雄州姚安县于2017年被列为国家“粮改饲”试点县,全县以“粮改饲”试点调整优化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业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为走出一条具有姚安特色的生态循环、优质安全、绿色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路子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促进了姚安县草食畜特别是肉牛产业的发展[4-7]。姚安县自2017年实施“粮改饲”项目以来,四年累计完成“粮改饲”种植0.40万hm2,收贮青贮玉米17.8万t,对巩固姚安县脱贫攻坚成效和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有明显的带动作用[1,8-10]。

1 姚安县农业发展和“粮改饲”工作实施现状

1.1 姚安县农业发展现状

姚安县国土面积1 803 km2,人口2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回等23个民族,常用耕地面积1.19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县。20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98万hm2,产粮10.4万t,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94万hm2,产经济林果424.5万t;畜禽出栏197.63万头(只)。姚安县立足饲草丰富,发展肉牛产业争地矛盾小、养殖难度小、产业链条长、消费需求大、废物利用潜力足的优势,把肉牛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进行集中打造、全力培植。2018年以来,共整合投入涉农资金3 468万元建成存栏3 000头云岭牛繁育基地1个,存栏1 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建成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3个。坚持示范带动,创建县级肉牛“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发展州级龙头企业2户、专业合作社17个,1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715户。2020年,姚安县肉牛存栏达到16.12万头、出栏5.1万头。

1.2 姚安县“粮改饲”工作实施现状

2020年是姚安县开展“粮改饲”项目实施第四年,共在6镇3乡开展“粮改饲”项目工作。根据上级文件下达任务,2017年姚安县“粮改饲”项目任务指标为收储量4.2万t,种植面积0.93万hm2,实际收贮4.34万t,完成计划任务的103.3%,实际种植面积0.99万hm2,完成计划任务的107%;2018年“粮改饲”项目任务指标为收储量4.67万t,种植面积0.11万hm2,实际收贮4.70万t,完成计划任务的100.7%,实际种植面积0.11万hm2,完成计划任务的100%;2019年“粮改饲”项目任务指标为收储量3.5万t,种植面积0.08万hm2,实际收贮3.5万t,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实际种植面积0.08万hm2,完成计划任务的100%;2020年“粮改饲”项目任务指标为收储量5.3万t,种植面积0.12万hm2,实际收贮5.3万t,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实际种植面积0.12万hm2,完成计划任务的100%。

1.3 “粮改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1.3.1 加强组织领导

姚安县人民政府结合肉牛产业发展与云南省“一县一业”申报创建,把“粮改饲”项目列为推动姚安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局、审计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粮改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县乡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强化责任落实,为“粮改饲”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县人大、县政协把“粮改饲”纳入监督审议议程,对“粮改饲”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视察调研和跟踪问效,确保了项目的有序推进和取得实效。

1.3.2 抓实规划布局

姚安县人民政府结合召开春耕生产工作会,对“粮改饲”推广作了全面安排布置,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和养殖户开展宣传动员和摸底调查,指导种植户与养殖户对接,签署种植和收购订单,按收购订单科学规划种植面积和落实种植田块,并结合规划落实情况编制《姚安县粮改饲实施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确保种得下,收得起,能增收。

1.3.3 强化技术培训指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组织县乡科技人员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全县共开展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培训15场次,培训种植能手1 050人次;组织全株青贮玉米制作培训班10期,培训735人次。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落实现场技术指导、种养殖户相互观摩学习,使养殖户熟练掌握了全株玉米的种植和青贮饲料的制作技术,为加快收储进度和提高收储质量奠定了基础。

1.3.4 做好技术服务和跟踪问效

抓好种植和收储期间检查督查,把好种植面积和收储质量关,促进“粮改饲”工作按质按量顺利推进。在进入种植和收储季节后,姚安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到养殖场指导青贮玉米种植和收储,帮种植户联系种籽化肥、帮助收储业主联系青贮玉米收割机械;在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的同时,根据全县收储进度情况,报请县委督查室定期下发“粮改饲”进度督查通报,通过以上几项措施的实施,为“粮改饲”工作按质按量顺利推进注入新动力。

1.3.5 严格检查验收

把“粮改饲”工作纳入姚安县对乡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列入姚安县督查考核重点工作,按考核评分标准,乡镇种植玉米任务每少1个百分点扣0.5分,收储全株玉米青贮任务每完不成100 t扣0.5分;通过纳入县对乡综合目标考查,细化工作措施,压实目标任务。实现“粮改饲”工作与乡镇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形成县乡齐心协力,共同抓好“粮改饲”工作的格局。

1.3.6 配套落实农机补贴相关政策

把铡草机纳入农机补贴,优先补贴为保障“粮改饲”项目能按时按进度完成,县乡农技人员引导养殖户购买铡草机,全株青贮玉米收割机等机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补助采购铡草机、全株青贮玉米收割机的养殖户。

1.4 “粮改饲”工作实施取得的成效和亮点

1.4.1 取得的成效

1.4.1.1 推动了肉牛产业发展

通过“粮改饲”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肉牛养殖户饲料短缺的问题,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四年来,全县累计投入“粮改饲”资金876万元,其中,争取中央扶持资金560万元,姚安县级整合涉农资金326万元(2019年220万元和2020年106万元),新建青贮窖达3.5万m3,累计完成种植青贮玉米0.40万hm2,收储全株玉米17.8万t,有力推动了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肉牛存栏从2017年的10.7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15.0万头,增4.3万头,增长40%。

1.4.1.2 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粮改饲”项目实施,催生了一部分全株青贮玉米收购经纪人、青贮饲料加工企业及专业收割队;全株青贮玉米收购经纪人通过向种植户收购全株青贮玉米,雇工收割后销售给养殖场,青贮饲料加工企业收储全株青贮玉米后在养殖户需要的时候出售给养殖户,专业收割队购买收割机械,帮助养殖户收割,加快了收储进度。目前全县有收储加工企业2家,全株青贮玉米收购经纪人56人,专业收割队2支。通过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调整优化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推动了粮经饲统筹、种-养有机耦合、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4.2 主要亮点

1.4.2.1 助推脱贫增收

通过“粮改饲”项目实施,带动了姚安县2 156户农户种植出售全株青贮玉米增加收入,平均每亩增收600元,共计增收1 062万元。其中,全县有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植或收储全株青贮玉米养肉牛实现增收脱贫,仅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青贮玉米68.3 hm2,销售青贮玉米3 075 t,增收41万元,贫困户参与收储99户,收储1 596.5 t,补助9.6万元,参与收储务工收入11.9万元,“粮改饲”政策覆盖贫困户1 071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粮改饲”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581元。贫困户参与度逐年增加,2019年有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粮改饲”收储,占全部收储的14.3%,2020年已超过130户。

1.4.2.2 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

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一是通过“粮改饲”项目实施,全株玉米青贮过腹还田,玉米秸秆得到了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在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有效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二是通过“粮改饲”项目实施,促进肉牛规模养殖,实现粪便综合利用,利于改善人居环境。

2 “粮改饲”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粮改饲”补贴政策持续存在不确定性

2017年和2018年姚安县被列为国家试点县之一,分别下达收储计划4.67万t,项目补助资金280万元;而在2019年之后项目资金纳入涉农整合,年初无法确定推广任务和补助资金额度,在“粮改饲”推广过程中,种植计划和收储存在变数,造成工作被动。

2.2 群众对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技术认识存在差距

“粮改饲”推广过程中,由于部分种植户仍处于传统种植的籽实玉米种植模式,对全株青贮玉米密植方式不理解,不敢尝试,加之部分青贮玉米种植户田间中耕管理不到位,导致产量不如预期,影响了高产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推广进度,制约了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的推广普及率的提高。

2.3 优质青贮玉米种子品种难选择

由于青贮玉米种子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抗病性及成熟时间差异大,由于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姚安县种植的青贮玉米优良品种。

2.4 青贮设施和机械配套建设滞后

通过几年的推广,全县青贮池(窖)得到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无相应的项目资金扶持,青贮池(窖)建设和青贮机械投入大、成本较高,大部分散养户不愿投资,现有的青贮设施无法满足养殖户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改饲”的推广普及。

3 “粮改饲”工作的发展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按照组织计划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宣传引导到位的要求,狠抓措施落实,切实解决“粮改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3.2 强化规划引领,创新机制促发展

一要以《姚安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围绕全县肉牛存栏实现20万头的目标任务,抓实科学规划布局,在栋川、光禄、弥兴、官屯、前场五个主要乡镇,利用坝子优势,在青贮饲草的规模化连片种植上有突破;二要创新机制和模式,提质增效降成本。动员规模养殖户通过流转土地实行专业化种植,方便机耕机收,降低青贮玉米种植和收储成本,探索创新“基地+青贮+养殖”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构建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提高养殖效益[1,5-14]。

3.3 加大投入力度

整合发改、扶贫、农业等部门涉农涉资金,有针对性地向“粮改饲”项目倾斜,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青贮玉米种植户、收储户的支持力度,为“粮改饲”工作提供资金保障[2,7,14]。

3.4 压实责任,推进工作落实,继续加大“粮改饲”项目的覆盖面

继续推进“粮改饲”工作,把“粮改饲”当成发展肉牛产业的重要抓手,增加“粮改饲”种植面积及收储量,把“粮改饲”推广到每一家肉牛养殖户,让全县肉牛养殖户都能充分认识和懂得青贮饲料制作的重要性,提高养殖收益。

3.5 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继续加强技术服务,落实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到户到场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重点做好种子选择、田间管理、窖池建设、收割季节掌握、青贮饲料制作与饲喂等环节工作;二是在“粮改饲”基础上,全力推广TMR(全混合日粮)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技术,使养殖户用好青贮饲料,养好牛、提高养殖收益;三是加大推广青贮玉米新品种和冬闲田种植,2020年通过姚安佳鑫牧业有限公司支持,利用冬闲田试验种植饲用燕麦5个品种18.7 hm2,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姚安县冬闲田种植的燕麦品种,补充了随着肉牛存栏增长而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及增加青贮收储量;四是努力实现种-养过程中的机械化[2,3,12]。

3.6 完善项目利益链接机制

积极鼓励、引导及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粮改饲”,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效。

3.7 加强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等传媒,宣传报道项目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树立典型及政策措施,引导鼓励广大农户和养殖场(户)、企业积极参与“粮改饲”工作[1,5,10-14]。

4 结 论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抓实规划布局,圆满完成“粮改饲”项目下达任务,极大推动了姚安县草食家畜特别是肉牛产业发展,提高了肉牛存栏量和养殖效益;同时推动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姚安县肉牛养殖户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姚安县总工会:举办主题演讲比赛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张雪梅国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