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1-06 08:38李朝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2年1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生活

李朝明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阳泉 045000)

引言

现如今,处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一个基础步骤就是垃圾分类,同样这也是重要的步骤,但是自从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时,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多方协调不充足,导致垃圾分类问题频繁出现,于是我国颁布了《固废法》,新固废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新固废法明确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提倡固废的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1]。并且,新固废法强调要严格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针对当前城市垃圾分类实施中居民参与度较低、垃圾分类制度不健全以及垃圾分类体系资金缺乏等问题,我们应健全垃圾分类体系,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落实新固废法。

1 解析新固废法相关要点

1.1 明确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新固废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要负责建立生活垃圾管理系统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协调的机制,建立起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与分类处理的有效系统,从而达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的目的。例如,上海市推行新固废法后,生活垃圾得到了更加高效的回收利用,回收率高达35%[1]。为督促市民减少资源浪费,严格执行新固废法标准下的生活垃圾分类,上海市通过媒体、宣传栏、办讲座等多种途径对市民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催生了一大批环保业务,有效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1.2 坚持废物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

贯彻落实新固废法的关键点在于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无论个人还是单位都应提高生活用品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努力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坚持废物减量化这一原则。在废物减量化的基础上,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还应当坚持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应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固体废物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2]。总之,未来生活垃圾的无害化与资源化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垃圾资源化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3 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

近年来,由于出行受限,外卖行业蒸蒸日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用量也急剧增加。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泛滥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威胁,还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伤害。新固废法针对以上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引导和鼓励减少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大力推广可循环降解的材料来代替塑料制品。旅游住宿等相关行业也被要求禁止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依据新固废法的规定和建议,一次性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会逐渐减少,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有取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趋势[3]。

2 新固废法背景下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现状

2.1 垃圾分类的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

垃圾分类首先要从居民的生活中做起,主要是通过在生活区域以及小区街道旁设置不同种类的垃圾桶来实现的,但是很多的垃圾桶在分类时过于简单和粗糙,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不可回收类以及可回收类,有一些城市还增加了有害物质类,大部分城市现今的垃圾桶还是这三种,但是生活垃圾的种类不仅仅只有这三种,这三种无法覆盖所有的生活垃圾,并且很多生活垃圾无法明确其属于哪一类物质,所以容易使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就会失败。

2.2 垃圾分类的社会参与度较低

垃圾分类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是因为城市居民缺少垃圾分类的意识,大部分原因归于人们缺少垃圾分类的知识。

随着垃圾分类问题的普及,民众能意识到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也愿意遵守相关规定。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混合投放混合清运”、“分类投放混合清运”[4]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对于部分城市居民而言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的参与。居民对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等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大部分居民仅通过“是否能卖钱”这一标准对垃圾进行区分。甚至有些垃圾桶已被环卫工人和拾荒者光顾多次,可用于回收利用的垃圾已被拾走,最终垃圾被环卫工人一齐倒入垃圾车。在某些居民看来,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这一行为意义不大,逐渐失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动力。另外,“邻避”现象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中也存在[5]。大部分城市在进行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臭气,还可能引发垃圾渗漏污染土壤和水源等问题。民众虽然支持政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但抵触在自身居住地附近进行垃圾处理,这使得政府和企业在扩建垃圾处理项目时所受阻力较大。

2.3 垃圾分类制度并不完善

部分城市的垃圾分类制度仅流于形式,政策制定因过于粗略而导致实践性不强。各城市普遍认为生活垃圾处理的收缴费用缺乏合理性,但并未及时出台有效可行的新收费标准。由于缺乏科学意见的指导,某些城市一味追求完成政府下放的垃圾分类硬性指标,缺乏前期调研和垃圾分类的实施细则,使得垃圾分类的流程成为一个“空架子”。在新固废法实施过程中,某些城市还出现了职能部门缺少监管,垃圾分类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新固废法的许多条款在实践过程中难以操作。例如,居民个人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认定问题、罚款方面裁量权的规则细化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难以使新固废法起到教育引导的目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执行。最重要的是,我国垃圾分类在立法这一层面上缺乏必要的约束性,同时也缺乏鼓励机制。不遵守垃圾分类制度所受的惩罚力度较小,居民对垃圾分类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鼓励机制的缺乏也难以激发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总体而言,垃圾分类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是新固废法落实的一大障碍。

2.4 垃圾分类工作缺少资金投入

新固废法背景下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的运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就目前新固废法的实施状况来看,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具备建设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条件,能获得足够的资源。

例如,我国一线城市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财政投入较多,这类城市在部分地区设置了智能垃圾回收箱,可以对箱内的垃圾进行自动操作,使得垃圾箱内没有异味,有效减轻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负担。反之,我国西北等城市经济发展较慢,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新固废法所规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难以落地。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些城市只能使用单一的垃圾车,而要做到真正的垃圾分类,则需要在生活垃圾投放之后调派不同类型的车辆进行垃圾运输。另外,德国所研制的先进设备能将废旧电器直接分解为可利用的现成资源,但这种设备的造价高达1000 多万元,对中国大部分城市而言资金负担较高[6]。

3 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改进策略

3.1 设置垃圾分类专门管理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应学习国外生活垃圾分类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立有中央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的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部门,监督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完成,将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完成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主要工作范畴就是宣传垃圾分类的常识及优点,并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奖惩垃圾分类中出现的行为,不断创新垃圾分类的管理监督手段,形成城市范围内的完整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此外,要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运送、清理、分类等设备,在各个街道等地方配备垃圾桶等,在每个区域也要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经监督,这样才会使垃圾分类工作完成的更有效率。

3.2 提高社会的参与程度

我国很多城市尝试将垃圾分类列入本校的课程,培养社会新一代的垃圾分类习惯。还有学者认为政府在垃圾分类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发动各级政府,使各级政府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最大化地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只有将社区这一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利用好,才能充分发挥社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效力,使城市居民逐渐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社区可以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的知识讲座,组织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进行科学的指导。

3.3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

要想提高城市垃圾分类的效率与实施面积,必然要发布相对应的强制性与激励性措施,以维护城市垃圾分类的施行进程。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提案相应立法措施,强化施行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强制性”,设计科学可实行、符合国情民情的分类标准,从而使末端处理的环节与分类垃圾环节得以配套,最终达到优化垃圾处理的目的。

在明确主体法律责任的前提下,再进行制定违法处罚的裁量标准的细化工作,从而使司法实践变得更加清晰可靠,该过程需要权威机关的政策解读、行为认定等进行辅助配合[7]。最后为了使垃圾分类的相关立法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后续的监督机制也要对应而生,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垃圾分类措施的执行有着明确的评判标准,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督促和监管,建立完善监督机制的同时,发动群众对垃圾分类的实施进行公众监督,并且建立反馈渠道,让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监督垃圾分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3.4 增加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资源

支持垃圾分类在我国的实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即是相关部门投入的资源不足、没有具备活力的政策支持,这就使得一个城市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大打折扣。相关部门应当对单位、个人、团体等建立正向鼓励机制,投入资源、引进垃圾分类的相关基础设施,出台对垃圾分类等环保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使这个行业从源头便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另外合理制定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对于政府增收有着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收费标准存在多方面的考量,呈现形式也灵活多变,最终目的是使垃圾分类在各个方面融入到每个公民的社会生活方式中去,而只有对垃圾分类投入资源支持,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结语

新固废法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热点问题,这一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也是保护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垃圾分类管理首先从居民层面减少了分类的工作量,减少了垃圾分类的成本,将垃圾转变为有效资源再次利用。我国城市人口居多,导致生活垃圾产生量大,所以进行垃圾分类是一个长久过程,需要城市中每一位成员协调合作,建造合理的垃圾分类体系,提高分类的质量和效率,政府、企业、城市居民进行合作,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垃圾分类问题在全国很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有透过问题的表象深入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对策,对症下药,减少新固废法在实施过程中的阻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生活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