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2023-01-06 10:30
科学中国人 2022年18期
关键词:肠癌半月板帕金森病

交通噪声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联合智能工程学院蔡铭教授团队揭示了交通噪声和中国学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关系。相关成果发表于《全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环境噪声现被认为是仅次于空气污染的第二大环境危险因素。其中,交通噪声作为大城市主要噪声来源,正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文章利用广州市学生健康队列2017年1—6月完成的基线数据,纳入3236名7~1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此项研究是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下的又一次尝试,为后续开展交通噪声与人群健康,特别是学校背景下的交通噪声暴露和学龄儿童身心健康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交通噪声与儿童情绪行为关系(图片来源于中山大学网站)

环境噪声源及声压级(图片来源于中山大学网站)

部分半月板异体移植可行性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余家阔教授团队为半月板部分切除患者提供重建半月板结构和功能新方案。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和转化医学》(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文章对比格犬半月板切除40%后进行同种异体半月板部分移植,并与半月板全切除后的半月板完整移植及正常半月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通过促再生基因上调、促炎信号通路下调(NF-κB通路、T和B细胞受体通路)和抑制巨噬细胞、T细胞作用的免疫微环境调节,半月板部分移植可以比完整移植更好地重建半月板的组织结构、力学特征和对关节软骨的保护能力,为半月板部分切除患者提供了重建半月板结构和功能的新方案。

青年肠癌肠道菌群、代谢物及细菌酶基因特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2科马延磊教授领衔一项最新研究,揭示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肠癌(早发性肠癌)与发病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肠癌(迟发性肠癌),在肠道菌群谱、代谢谱、细菌酶基因谱改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成果发表于《肠道》(Gut)。肠道微生物群是关系人体肠道健康与否的重要微环境。研究团队通过大样本队列,在全球首次描绘了中国青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谱和代谢物谱。青年肠癌多组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一类致病菌的富集、红肉饮食相关细菌富集及色氨酸、胆汁酸和胆碱代谢的增加;由红肉饮食相关菌、胆碱代谢物和细菌胆碱代谢酶构成的反应途径激活可能是青年肠癌发病的潜在干预靶点。

化学介导人工神经元

南京医科大学胡本慧教授与合作者开展了神经递质感知控释的人工神经元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目前脑机界面信号的传输主要依赖电生理信号,然而在生物体内,神经元之间的交互依赖神经递质作为信使分子。因此,现有脑机接口与神经元进行直接交互时,界面处势必存在信号模态不匹配的问题。工作发展了一种化学型脑机接口:构建了神经递质感知控释的人工突触,使其与生物神经元具备同样的信使模态,可以复刻生物体化学突触双向交互的功能,为下一代生物接口提供新的策略;下一步将建立一个化学介导的神经元网络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及多模态信息即时识别。

上海交通大学盛毓绶细胞与免疫学研究中心杨选明团队提出T细胞受体(TCR)的Vβ亚型可以作为CAR-T治疗T细胞肿瘤靶点的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CAR-T疗法通过工程化改造T细胞,使其获得靶向识别抗原并精准杀伤肿瘤的能力。CAR-T已经获批用于临床治疗B细胞肿瘤和骨髓瘤,但是目前尚无针对T细胞肿瘤的CAR-T疗法获批。这主要是由于缺乏T细胞肿瘤特异性抗原,无区别地杀伤正常T细胞和肿瘤T细胞会导致T细胞缺失综合征,导致患者严重的免疫缺陷。新研究发现在免疫健全小鼠模型,部分删除TCR Vβ的细胞,小鼠仍保留较正常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靶向TCR Vβ治疗T细胞肿瘤模式图(图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复合剥夺指数影响精神疾病患病风险:一项系统综述和综合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峰与合作者开展了社会环境因素与精神健康关系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神经科学和生物行为评论》(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公共数据,研究人员采用模型分析了复合剥夺指数(IMD)与3种常见精神疾病的相关性;发现较高的IMD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风险升高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索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精神健康的生物学机制,以IMD剥夺指数作为环境暴露因素,进行全基因组环境-基因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劣势与DAB1、GTDC1、CDH4等多个基因存在显著的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风险。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研究进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青教授团队建立了一个观察性队列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定量脑电图(QEEG)指标与血清炎症及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血清炎症及代谢指标与帕金森病痴呆(PDD)严重程度相关。相关成果发表于《E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结果表明,外周神经炎症、代谢指标可能参与PDD和脑电图减慢的机制;QEEG指标与炎症、代谢指标相结合可能是评估PDD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未来进行相关临床试验中,将进一步研究QEEG与PDD患者的神经炎症和其他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

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的新证据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团队领衔,联合中国8家医院共同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ASSISS研究结果发布。相关文章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历时10年的CASSISS研究对比了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和死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支架联合药物治疗在预防卒中或死亡方面,不亚于单纯药物治疗,从而在国际上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了新的医学证据。研究结果建议,血管内治疗应在症状出现3周之后进行。

猜你喜欢
肠癌半月板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