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施工技术分析

2023-01-07 06:06林晨
江苏建材 2022年4期
关键词:立杆预制构件吊装

林晨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0 引言

从建筑行业发展态势来看,装配式建筑成为日后施工趋势,和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应用装配式建筑可提升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对我国建筑行业朝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健康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1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施工技术

1.1 预制构件工厂加工

1.1.1 生产厂家选择

预制构件厂家选择需经过考察其公司资质、实验室能力、生产能力、排产计划、质量管理体系、协作运输能力、售后维修服务等,综合考虑之后方能选择合适的构件厂。

1.1.2 预制构件生产

预制构件生产流程如下:加工图纸消化→模具配置→模台清理→模具安装→钢筋、预留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压光→混凝土养护→拆模→起吊→入库。

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将构件随车附带相关质量证明资料运输至现场,经验收合格后进行吊装施工。

1.2 PC构件的运输及堆场

1.2.1 构件运输

构建运输的工作需要许多精细化的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的构件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例如,采用低跑类型的平板车来对预制构件进行运输,采用平放运输的方式对叠合板构件完成运输。

将构件放置在不同运输车的运输架上,必须注意的是,在各个运输架上最好只放置两块构件,而运输架要置于枕木之上,PC构件要正向放置,并且放置的角度不小于30°。务必采用更严密的方式,固定好构件、架身、运输车辆,充分保护预制构件。

1.2.2 预制叠合板的运输

(1)通过叠层平放的形式来运输预制叠合板,在运输前充分固定好叠合板的位置,相邻的叠合板之间要用特制垫木来隔离,并且垫木必须整齐放置,根据叠合板的尺寸调节垫木的大小,长、宽、高都不小于100 mm。

(2)预制叠合板的两端以及叠合板中间的位置都设置了特制垫木,并且相邻层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6 m。

(3)预制叠合板分为不同的板号,应当根据板号分别放置,叠放的整体高度最好不要超过6层。

(4)应当注重预制叠合板在支点位置的牢固性,必须绑扎得更为扎实,才能防止构件板块出现移动或错位的情况,底板边部以及捆绑接触处的混凝土较容易掉落,应当另外采用专门的衬垫来保护。

1.2.3 卸料点

卸料点的设置使运输车辆到达现场后直接进行吊装,避免二次搬运。

1.3 PC吊装施工流程

吊装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支撑杆件搭设→支撑架体调节整平→预制运输车辆就位→预制叠构件起吊→预制叠构件下落准确定位→安装→水平位置、标高确认→摘钩→验收→移交土建方进行叠合层及节点浇筑→移交下一道工序。

1.4 施工测量

1.4.1 土建工程施工班组的测量要点

(1)对每层楼面所设置的轴线,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要设置控制点,垂直方向的控制点不少于4个,应用专业的经纬仪来测定控制轴线,引测的方向是由底层向上。

(2)对于各个楼层,都要分别设置一个能够用于引测的控制点。

(3)在将预制构件控制线的轴线引出的过程里,相应的预制构件需要置十字形式的控制线。

1.4.2 工程PC吊装班组的测量要点

(1)根据建筑工程设计的图纸和工程对点定位的轴线,最终得出预制构件的定位边线和控制线,采用合理精确的仪器来定位预制构件,务必保证定位的精确性。

(2)在叠合板的支撑点上,需要加垫特制的垫木方,利用特制仪器测出其标高。在下层板需要标出板缝的位置及其定位线,标注的方法是采用严密的经纬仪设备,根据板分布图和具体的分布轴网。所标注的定位线误差范围在10 mm以内。

1.5 盘扣支撑架施工

1.5.1 施工方法

(1)清除组架范围内的杂物,使立杆满足基础施工要求。在底板混凝土强度达1.2 MPa后方可上人操作,材料堆放需设置垫板。施工前需进行配管工作,避免立杆接头在同一截面。

(2)杆件搭设顺序:根据模板设计图,在现场进行放样,弹出立杆平面位置图。铺设立杆垫板(200 mm×50 mm木跳板),根据模板设置图调整好可调底座的高度,拉线使立杆的底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在其上安装立杆、搭设支架。搭设顺序是:弹线定位→设置垫板→放置立杆底座→立立杆→安装横杆→接头锁紧→上层立杆接长→横杆→设置剪刀撑系统。

支撑架搭设以3~4人为一小组,其中1~2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搭设,每人负责一端。搭设时,要求至多二层向同一方向,或中间向两边推进,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拢搭设。

(3)接头搭设:立杆竖向接头应错开500 mm及以上,立杆接头为套管接头,连接套长度不小于160 mm,搭接长度不小于110 mm,上下管套接后,插入Ф12 mm插销。不同的杆件采取的连接方式基本相同,都是采用插销式。利用工具把斜杆和横杆的销片打入立杆的连接盘当中。务必保证水平杆和斜杆的相应端口能紧密吻合。插销的连接应保证较高的稳固性,其抗拔力不得低于3 kN。设置防脱构造时,为了便于后期检测,需要具备一定深度的刻痕或其他的标记。

(4)横杆设置:在纵横方向上都要设置水平的横杆,两端的插销部位要妥当地放置入立杆节点的盘扣当中,并保证接口处于销紧状态,设置一定深度的刻痕或标记以便于检测,插销连接处应保证较高的稳固性和紧密型,其抗拔力不得低于3 kN。步距不大于1.5 m,顶部步距不大于1.0 m。

(5)侧向稳定措施:支架在靠墙体一侧均采用顶墙措施,即采用短扣件式钢管与已浇筑的墙体顶紧,扣件式钢管与A型盘扣架的立杆连接时采用Ф48 mm扣件与横杆相连接。顶墙点按二步三跨设置。

(6)专用斜杆设置:本工程当中的所有支架都需要按标准规范来设置。在斜杆的支架架体四周,应当合理设置其安装配置,斜杆外立面向内的每层都应设置成竖向的形式,在整个支架的底层、顶层都要配套设置竖向斜杆,每隔五个跨度,都要由底至顶,从纵、横两个方向设置竖向的斜杆。

1.5.2 模板拆除

(1)混凝土在侧模拆除时要起到保护其表面棱角的作用。

(2)设置临时支撑以防拆除板底模时大片模板掉落,工作人员要在安全范围内拉拆立柱,防止模板坠落,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3)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支撑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支撑架。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4)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听从统一指挥对模板支撑进行安全拆除。

1.6 现场吊装

根据构件吊装顺序,提前对构件进行编号,大板块编号为1、2、3、4.......;每个大板块又分为6个小板块,编号为:1-1、1-2、1-3、1-4......。在构件进场后,构件吊装严格按已编排顺序进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在前两层PC结构施工时,稍作调整,后期严格实施。

1.6.1 合板模板支撑体系

(1)材料方面选择915 mm×1 830 mm×16 mm的厚优质多层酚醛树脂复合板。

(2)方形钢管:板底主楞采用50 mm×50 mm×3 mm方形钢管双拼,次楞采用50 mm×50 mm×3 mm方形钢管;梁底主楞采用50 mm×50 mm×3 mm方形钢管双拼,平行于梁截面设置,次楞采用50 mm×50 mm×3 mm方形钢管,平行于梁纵向设置。次楞计算时采用保守值50 mm×50 mm×2.5 mm进行验算,主楞计算时采用保守值50 mm×50 mm×2.5 mm方形钢管双拼进行验算。

(3)支撑系统:立杆选用48 mm×3.2 mm钢管及其配件,计算时采用保守值48 mm×3.0 mm进行验算;拉杆采用钢管48 mm×2.75 mm及其配件。

(4)对拉螺栓:选用M12的普通对拉螺栓,所有外墙、消防水箱侧壁等有防水要求墙面采用防水穿墙螺栓。

叠合板最大楼板厚度为150 mm(70/80 mm),高度按5.5 m验算。楼板模板采用盘扣架支撑体系,主梁(平行立杆纵向方向)采用50 mm×50 mm×3.0 mm方钢双拼,立柱横向间距1 200 mm,立柱纵向间距1 200 mm,步距1 500 mm。

1.6.2 吊具准备

通常而言,阳台板或者楼梯板都是要采用工字钢的吊梁。叠合板会利用桁架的吊梁,预制的叠合板要保证一定的厚度,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开裂的现象,吊装过程必须采用专用的吊架,通常是工字钢焊接的自平衡吊架。通过设置专用吊耳和滑轮组,可以确保吊装牢靠。吊装预制叠合板类构件,往往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吊装设备的平衡性,一般通过滑轮组来实现水平自平衡。

1.6.3 叠合板的定位与校正

完成了叠合板的吊装工作,需要通过管理人员来检查工作的完成情况,通常需要采用铅垂和靠尺等工具,来检验定位点和定位线是否出现了偏差,如出现了偏差并且已经超出了控制范围,或是出现的偏差已影响到其他叠合板的吊装,就必须立即调整该叠合板,重新起吊落位,直到合格为止。

及时完成叠合板位置的校正工作,主要校正的是叠合板的水平位置和叠合板的竖向标高,在校正的过程里要参考控制线和板缝定位线的位置。如果标高不合理,可以通过调节竖向的支撑来纠正标高的位置,误差范围在5 mm之内。对于水平方向的位置校正,利用撬棍和垫木进行调节叠合板,顺着水平方向来位移,保证预制叠合板和墙体搭接10 mm内,其中误差值控制在5 mm左右,距离较近的叠合板的平整度误差保持在5 mm内。

2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建筑施工理念,为了提高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与牢固,需要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生产施工,严格执行各种工艺流程,从而按时按质完成预制构件在预制厂生产任务。另外还需要注重提高预制构件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立杆预制构件吊装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地基冻胀条件下碗扣式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分析*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钢结构栈桥吊装施工及相关受力计算
半圆形溜尾提升吊盖吊装应力分析
±1100kV吉泉线跨越1000kV跨越塔吊装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浅谈BIM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管理领域的应用
浅谈高支模施工的质量安全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中脚手架工程监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