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人的现代化问题论析

2023-01-07 20:20靳玉军王梦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现代人现代化政治

靳玉军 王梦蝶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瓦尔马指出:“‘现代化’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关系结构,变革者不断地使它向前发展。”①贝迪阿·纳思·瓦尔马.现代化问题探索[M].周忠德、严炬新编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5.在历史进程中,西方启蒙运动打开了人的现代化研究大门,中国五四运动开启了人的现代化探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的现代化研究日渐丰富。在国外研究中,西方社会学者对现代人格做出的推论,为人的现代化实证研究提供前期理论铺垫。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伦理观,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清教徒是典型的现代人,指出现代人追求财富、精打细算,具有功利主义倾向,也较为理性②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0-212.,而这一切表现都是人的内心对宗教情结的反映。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理论、腾尼斯的社会共同体理论和社会组织过程论等对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行了探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为代表的学者明确提出人的现代化概念,具体描述了现代人具备的特征,探讨了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促成人的现代化的因素,回答了人的现代化运动的趋势,将人的现代化实证研究推入高潮。在国内研究中,立足马克思将“现实的个人”视为人的现代化发展逻辑起点,把“物质和精神生产”当作人的现代化发展重要动力,认为“自由全面”是人的现代化发展终极目标的现代化思想,中国开创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表面上看,中国的现代化是受到西方外源头式冲击所引起的巨大社会变革,但实际上中国的现代化少不了内源性需求的推动,内外因素的结合促成了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精神再到“四个现代化”,从“四有”新人到时代新人,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深层推进,其本质是人的思想、素质、行为的现代变迁。

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其人学向度要求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是完成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核心,其内在规定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演进推动人的各方面完善与发展,满足人的现代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目标所在。人的现代化的前提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现代化观念,以此为遵循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和价值指向,双方密切关联。以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回答“何为现代人”与“如何成为现代人”问题,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我生成,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逐步完成对人的现代化的改造,使教育对象充分获得现代性以提升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我们唯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才能完成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统一,赢得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主动。

一、人的现代化的理论意涵

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发展过程。学界对认识和理解人的现代化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素质论角度,认为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①周荫祖.物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二是多层次论角度,指出人的现代化包含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关系和能力素质的现代化②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4-71.。三是精神论角度,认为人的现代化区别于社会现代化是人的精神层面的发展③张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4.。英格尔斯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化的,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④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274.。人的现代化既是一种行为,又是一种状态;既包含理论又需要实践;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概括来说,人的现代化是全方面获得现代性的过程,其实质是人的本质的现代化。

(一)人的现代化是主观内在现代化与客观外在现代化的统一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现实的人”作为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逻辑起点,前提是生产力的提升和创造,生产力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承载着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无论何时人对物的需要和满足都是发展其他意识形态的基础。因此人的现代化首先表现为人的客观外在现代化,即物质的现代化。客观外在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现代人主体意识的觉醒提供坚实的物质后盾。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社会意识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人不仅是社会关系中的实践存在,还因为其意识的目的性和能动性区别于动物,所以人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主观内在现代化,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精神现代化。主观内在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超越性追求,为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精神修养提供内在原动力。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到,人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4.,对于“积极自由”的探寻是人的本质在“超越的趋向”上的表现。在对物质需求具备极大自由的现代性条件下,人的现实基础得到充分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以生产力相维系,重要的是,现代人对精神的向往和对超越的渴望成为促进彼此间交流的关键力量。

(二)人的现代化是主体性与全面性的提升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现代人,有什么判断和评价的标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具备独立自主意识的人就是现代人。很显然这一假设被“独立自主但墨守成规”瞬间击溃。事实证明,现代人无法被单一的特征所限定,而单独或孤立的答案也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具备现代性。总体而言,人的现代化是动态变化的,是其传统性与片面性不断削弱以及主体性与全面性逐渐提升的此消彼长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受到生产力和小农经济的限制,人与人只能依靠血缘和地缘结合为相互依赖的群体,在群体中个人没有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因而政治上也形成了等级森严、专制残忍的依附关系,在对权威和神灵的崇拜中个人的主体性得不到印证。工业革命的到来酝酿着现代化的同时,也冲击着人的主体意识,人渐渐在政治与经济的变革中冲破束缚具备了现代特性,归根到底说来人的现代化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不断丰盈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7.,包括人的需求的全面性与人的能力素质的全面性。摆脱传统性束缚的现代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能力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在多元、开放、平等的现代环境中现代人夺得“独立自主”头彩,具备开放创新精神,保持科学进取态度,拥有尊重包容能力,在不断发展进步中逐步完成现代化进程。

(三)人的现代化是传承性与创新性的集合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现代化的生产力,提出人的现代化理论,但这个现代化的活动受到一定的历史发展状况制约,对上一代人所创造的生产形式的继承是完成人的现代化连贯发展的客观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人能更好地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传统文化和生产关系的取精去糟是现代人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现代人将获得的生产力与新兴的科技结合创造属于自己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来超越过去、改变世界。人的现代化不是对已有活动的简单印制,其本质在于通过不断提升的主体性改变现实,描绘蓝图,迎接未来,实现理想。工业革命虽然给生产力带来了活力,但也使人们的身体和思维禁锢于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全球化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科技和信息的更新,推动着现代人的思维也要从实际出发,在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发展中比较、优化,不断创新和改变,思维因时而新,人的现代化发展也因新而进。

(四)人的现代化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无论是物的发展还是精神的变革,不同的历史阶段总有着独特的存在形态,但它们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继承、创新交替前进过程。概括来说人的现代化是无数个阶段连续发展的集合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具体发展目标呈现。人的现代化具有循序渐进性特征,不同的个体获得现代性的进程或快或慢,每一阶段的完成都为下一阶段的连续发展做出铺垫。处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的现代化内涵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无数“阶段人”的凝聚才能结成人的现代化发展的链条,推动“历史人”逐浪前行。正如人的现代化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演变推进,历经了“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到“自由发展”阶段,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过程。但有人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看作是人的现代化的完成是不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运动变化发展始终存在,没有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人的持续发展以及超越性渴求决定着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人的发展其现代化要求也会产生变化。阶段性的成就并不意味着现代化这一过程完全结束,某些地方及人群的现代化倒退很有可能推迟人的现代化进程。受到周围环境和多维因素的影响,人的现代化也在曲折中推进,其实现不是一蹴即至的,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五)人的现代化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

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于社会现代化而言是个别和部分,于“类”的现代化来说是个人与特殊,它不仅具备整体发展的共性特征,也有个别发展的独特属性,二者相互统一于实践活动之中,具体表现在人的现代化是群体现代化趋同性与个体现代化多样性的统一。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和约定,群体里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一致性,即人的现代化总是在人的价值观念更新、能力素质提高、行为选择理性、精神状态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在某一个阶段于目标、结果、路径选择上呈现出部分趋同性。但因为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不同,个体间存在观念、思维、道德修养、行为的差异性,每个人的现代化进程都不尽相同,素质发展高低不一,主体性获得程度也有差别。个体的现代化是现代人独特性的前提,是个体生存和发展方式的统一。群体现代化的实现不可能跨越现实个体的需求,离了个体性,类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虚幻无影,只有在类的指导下充分关注特殊个体的现实境遇,人的现代化才具有实践意义。因此人的现代化在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中深化发展,二者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二、人的现代化的实践境遇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现代化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价值旨归。完成对现代人的改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无论是解释世界还是改造世界,前提是必须了解世界。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人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明晰在这一大环境中主客观因素对现代人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聚焦现代人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才能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生动性和灵活性。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中丧失自身。”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4.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客观的视角和现实的具体来考察教育对象——现代人,才能肯定人的本质力量以到达提升人的现代性目的。客观视角和现实具体以人的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境遇呈现,包括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机遇与挑战既有并存性也有相互转化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人的现代化现实性困难,主动预估风险解决问题,积极将存在的挑战合理转化为人的发展机遇。

(一)人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代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和新的发展手段,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更改的潮流不仅为人的现代化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对人的主体意识的提升做出贡献。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下,以技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基础的个性化生产盛行,交往、竞争、合作作为人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是当代人的现代化发展重要实践课题,培养有个性的人、创新意识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新型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重点任务,这些都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的现代化奠定新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矛盾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其中创新素质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协调素质培养了现代人的整体精神、和谐理念,绿色素质为现代人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提供原则遵循,开放素质培养了人的全球性思维和世界视野,共享素质为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念指导、培养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人的义利观。尤其是中国精神谱系的构筑,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现代人确立了新的价值导向,引领了社会文化建设和人民精神力量的统一。

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拓展人的现代化新空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经济贸易全球化、科技信息的全球化以及各国市场的国际化,在经济跨国合作交流背景下,国际间的商品生产流通、贸易往来、资本投资使民族的向世界的融合,经济合作加深了国家间联合,在满足了现代人物质交往的同时拓展了人的精神交往空间,以合作和竞争的方式拓展了人们在思想、文化、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交往。而且,人可以把全球化经济对物的充分发展作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条件和力量,增强自身的竞争性与价值性,对于人的现代化建设来说,这些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现代科技信息革命为人的现代化提供新手段。这是一场深入现代人生产生活、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时代变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广阔交流平台,大数据的超凡整合与计算能力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而以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强算力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的现代化发展增添了新的可能,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文字被数据化、当信息被数据化、当人们的沟通也成为数据可测量的对象,人们的生活便出现了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形态。科技与信息革命改变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都建立在技术之上,为人的现代化实现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二)人的现代化面临新时代社会发展多重挑战

“当代中国现代化在快速‘浓缩’人类几百年现代化成绩的同时,也快速‘浓缩’了人类现代化的所有风险与问题。”①薛秀君.直面风险——现代性困境与当代中国求解[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7.即使具备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充分机遇,中国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阻滞现代人发展的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依旧横亘在现代人的全面发展面前,资本控制下的市场导致“重物轻人”的现象依旧存在,人们过度追求金钱、权力和享受使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天平发生倾斜,开放的环境带来新鲜活力的同时多元文化产生的矛盾冲突让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摇摆不定,技术虽然加快了社会现代化进程但其工具理性也对现代人的价值意义造成了挤压,面对“精神的流浪”和“价值的真空”,现代人该如何应对,又该何去何从?

一是多样文化碰撞激荡带来价值冲突。“现代化的每一历史投入,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最终都是将文化层面的问题突现到醒目的位置。”②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29.但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人在文化层面的价值、思想的现代化是最深刻也是最缓慢和最艰难的。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凭着自己在技术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利用大数据收集、分析中国国民的思想动态、情感状况,利用网络文章、小说视频、电影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对中国人民进行价值观影响和渗透,传播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虚无主义和异质文化,腐蚀国民思想、制造思想混乱以此来削弱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弱化现代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网络的普及化和便捷性使娱乐成为低成本的消费方式,现代人不仅在消费文化,更是在消费自己。在网络资本的炒作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娱乐性议题获得极大关注,青年群体对偶像明星、娱乐八卦、戏谑式话语兴趣浓厚,甚至在该环境影响下衍生出“饭圈文化”、“丧文化”、二次元文化等具有泛娱乐化倾向的亚文化。现实的情况对于人的思想现代化来说更为严峻,网络娱乐文化与现实娱乐文化叠加,国内娱乐主义与国外娱乐主义相勾连,造成了现代人审美取向庸俗化、道德取向虚无化、价值取向去崇高化等问题,人们逐渐滑向娱乐的深渊无法自拔。

二是市场化负向效应带来“物化”风险。经济的全球化使国内外资本相结合,而资本的绝对趋利性则引发了中国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发生偏离和“物化”风险,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逐渐畸形化。“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在资本的驱动和引诱下,人们热衷于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膨胀的物欲和支配欲望蔓延到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领域,人们以金钱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对金钱趋之若鹜,导致了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丑恶现象出现,从思想到行为、从生产到生活人们都被困于“物质”的枷锁中。只注重物质关系而忽视人文关怀和人的情感、精神诉求是市场经济最大的弊端,如果放任市场经济崇拜的发展,不纠正市场经济与现代人生活的“错位”状态,那么人的精神世界也只能是以畸形出现,现代人在精神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过程中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与此同时,消费主义在市场经济、资本、技术及信息的裹挟下快速蔓延至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其物欲性、虚假性和控制性特征让现代人失去了判断力、鉴别力和抵抗力,深受“消费异化”的影响,符号式消费、炫耀性消费等引起的“流量崇拜”、“奢侈品崇拜”严重消解了现代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在中国现有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如何才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如何才能加强中国现代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们的精神素质,这是当前人们在“物化”风险中为实现人的现代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难题。

三是技术化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挤压。过度“智能”的结果只能是被智能控制,这是目前人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信息茧房“包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以网络为载体的社会交往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圈层化,以致个体陷入沉默的信息螺旋。圈层化交往容易使圈层个体在关注同质信息强化身份认同的同时产生排他性,这就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人们的信息封闭,导致解读思维趋同。“信息茧房”效应所带来的信息窄化、同质化和定向化极易造成现代人价值认同的固化,不仅包裹了现代人的思考方式,还阻碍了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打破圈层文化的壁垒,使整体和全方位发展的现代文化破壁入圈、引起共鸣,重新激发现代人思维活力和重构其精神世界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技术工具理性对人的价值理性挤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数字理性”、“技术理性”增强了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仅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也发展了人的智力和脑力。但现代社会技术的压倒性存在已经控制和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使人成为服从于技术、受控于机器的附属物,严重挤压了现代人的价值空间和主体意识。我们如何运用技术,技术就表现为怎样的,我们什么时候运用技术,如何控制技术的使用范围了力度都与人的价值取向有关,因为技术只是手段,价值才是最终目的。人的现代化发展并不是单纯排斥和摒弃技术理性,相反,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和进步,因此促进技术与价值的协调整合才是我们迎接这一挑战的最优解。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人的现代化的路径解析

面对现代人传统价值的式微、理想信念的危机、工具理性的蔓延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张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用精神向上的动力克服思想颓废的引力,用道德向善的攀登摆脱品德堕落的滑坡”①颜晓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8(03):10-13.,引导现代人把准政治方向,激发现代人的精神发展动力,塑造现代人的独立品格、调控和规范其社会行为,才能提升现代人的素质和主体性、解决现代人的主体性危机,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的具体统一。

(一)以价值构筑引领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

复杂长期的现代化征程使众多风险与危机并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价值领域多元与碎片化冲击了社会主义理想和信仰的传播,精神迷茫成了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在这一状态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唤醒人的价值理性,提高人们的思想辨识能力和道德修养,筑牢现代人的精神之源、信仰之基和思想之舵。

一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精神感召。进入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的价值引领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信念,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自由全面的人生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牢筑现代人心中,成为现代人的精神之源。二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衡量标尺,为现代人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源源活水。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力引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群体中的传播和内化,才能发挥其导向作用,化解存在于现代群体中的信仰危机和精神迷茫,为人的现代化发展牢筑信仰之基。三是突显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涵标示。时代新人是新的发展阶段下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基于中国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反映了新时代的育人理念和现代新人的成才要求,对于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现代化人才,厚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丰富人的精神内涵具有引领性作用。

(二)以内容发展助推人的能力素质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人的塑造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个体上内容有所侧重,主要分为主导性内容、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三种结构②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48.,呈立体综合式形态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但从整体上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推动人的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教育现代人认知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普遍联系性和运动发展性,构筑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保证现代人能正确“观”世界。不仅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更要讲清楚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让现代中国人了解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培养现代人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内容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现代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加强现代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现代人保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念和信仰的坚定,这样才能提升现代人的精神境界,应对现代社会技术工具理性的挤压。三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性内容涵养。不仅要注重创新精神教育开发现代人的创造潜能,还应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现代人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创新思维引导和创新文化熏陶,促进现代人的思维客观化、科学化,尊重和支持现代人的首创精神,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破除守旧思想,培养其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关注教育对象的情感,遵循现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帮助教育对象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

(三)以方式创新保证人的行为方式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现代化的促进并不是单一片面的扁平式教育引导,而是多种方式创新融合共同完成现代人的塑造。针对现代人思想活动和道德实际情况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秉持与时俱进原则,以新的方式契合人的发展。

一是以主导主动增强双向互动。人的现代素质的完善和主体性的提升,不仅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也需要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二者在实践中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导与主动的联合在增强教育对现代人的引导作用同时,突显现代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现代人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现代个体多样能动性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实现的必要条件。二是以显隐结合促进资源整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对应的两种重要教育方式,并且隐性教育作为一种资源对现代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课程与文化的协同育人效应,才能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共同育人作用,才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促进现代人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式。三是以虚实融合推动全域统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合理利用网络智能技术,打造网络育人新阵地,构筑优秀网络思政平台,提高教师队伍网络媒体运用能力,用好“学习强国”等彰显思想性、新闻性的优质网络学习平台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育人效果,整合网络空间以提升其育人“微”能力,确保人的发展与时代相融合。

(四)以环境优化支撑人的社会关系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促进人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必然要与时代同步进行优化方能适应人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67.。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中“合乎人性的环境”不仅指制度环境,而是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总和。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共同优化是合乎现代人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人的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一方面,优化经济环境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改革创新的时代经济大环境,引导现代人以创新思维,为社会主义经济生产和经济关系服务。同时要自觉发挥能动作用,以正确的观念体系和原则调整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对因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物化”现象进行教化与引导,重构健康向上、绿色和谐的经济新生态。另一方面,优化科技环境为促进人的现代化提供动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科学精神,尊重知识和人才,倡导科学方法,培养良好学风,尊重科技价值,同时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解决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和心理问题,为科技发展提供价值导向,解决因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工具理性挤压导致的价值理性缺失问题。

二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首先优化文化环境为人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塑造现代人格规范其行为,确保人们建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要发挥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联动作用,利用课堂倡导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果鼓舞教育现代人,引导人们正确认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树立正确判断真假善恶的标准与尺度。另外,优化舆论环境为人的现代化营造清朗氛围。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提高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引领网络阵地的主流价值,凝聚现代人在网络空间中的思想共识。还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疏导能力。面对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敏感性和辨别力,引导人们正确区分网络舆论的是非界限。这是健全网络教学和提升现代人网络辨别能力、完善价值观的基础,对人的现代化在风朗气清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解惑、精神解忧、文化解渴、心理解压来帮助解决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而通过人的现代化塑造现代化的人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现代转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价值目标,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人之魂,文以化之,现代人之神,文以铸之。只有“形”与“神”的统一,人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现代转化,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也才能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现代人现代化政治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现代人的避难所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