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名词解释

2023-01-08 04:12沈正言
政策瞭望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设

沈正言

1.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具体包括:深化“最多跑一次”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行动计划、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行动计划、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行动计划。

2.六个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围绕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提出建设“六个浙江”具体目标,即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富强浙江;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浙江;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清廉浙江。

3.红色根脉强基工程。2021年,省委出台《关于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 高水平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规划,建立“红色根脉强基指数”,打造“浙里红色根脉强基系统”,实施政治铸魂领航、全面领导扎根、组织体系优化、新能力提升、党群连心共进、基层清廉单元建设等“六大行动”。

4.“重要窗口”10个方面、13项标志性成果。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重要窗口”主要包括10个方面内容,要加快形成13项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10个方面,即努力建设展示坚持党的科学理论、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窗口;展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窗口;展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展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窗口;展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展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窗口;展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窗口;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窗口;展示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的重要窗口。13项标志性成果,即打造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新时代引领改革风气之先的最鲜明特质;再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辉煌;建设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优做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巩固夯实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打造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地;走好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持续巩固全省域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均衡的特色优势;清廉浙江建设取得更新成效更大突破。

5.四大建设。即大湾区、大都市区、大通道、大花园建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高水平构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大力提升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综合能级和国际化水平。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为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将大通道明确界定为以义甬舟为主轴的开放通道、支撑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湾区通道、引领大花园建设的美丽通道。经过五年的发展,“四大建设”已成为我省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发力场和主阵地。

6.动态清零精密智控“七大机制”。这是浙江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防控方针政策、以数字化改革充分释放基层治理优势的创新性举措。包括预防和早发现机制,精密智控指挥决策机制,卫健、公安、地方政府党政一把手“三责联动”快响激活机制,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区“三区”最小单元管控机制,快检测、快流调、快编组、快转运、快隔离“五快”循环落实机制,社区清零、隔离点清零、有序解封分阶段清零机制,舆情、社情、疫情“三情”联动机制。

7.三大科创高地。即“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

8.凤凰行动。即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重点,通过上市公司数量倍增、实力倍增,培育形成数以百计的行业龙头企业和数以千计的骨干企业,打破“低小散”困局,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企业成长—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的发展格局,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9.“1612”体系构架。2022年2月,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提出,将全面深化改革“1+7+N”、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1+5+n”、数字化改革“1512”三套体系构架,全面整合为“1612”体系构架。其中,“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6”即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系统;另一个“1”即基层智治系统;“2”即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

10.五个群团。这是2020年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发展阶段群团工作总体目标,即打造忠诚于党的红色群团、唯实惟先的实干群团、共建共享的为民群团、协同高效的数智群团、创新创优的品牌群团,努力成为新时代群团工作的重要窗口。

11.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聚焦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突出风险隐患,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反馈”机制,健全防范严密、应对有力的维护政治安全体系,抓早抓小、常态高效的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体系,立体化、智能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链条、精准化的公共安全行业监管体系,网上网下一体化的网络安全体系“五大体系”,坚决防止发生任何打断浙江现代化进程、影响“重要窗口”声誉的重大风险。

12.“双尖双领”科技攻关计划。包括尖峰计划、尖兵计划、领雁计划、领航计划。“尖峰计划”即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药创制、前沿新材料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尖兵计划”即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目标,在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5G、脑机融合等领域,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领雁计划”即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为目标,在专用芯片、新一代网络通信、先进制造、新材料、精准医疗等领域,每年实施100项左右重大引领性项目。“领航计划”即以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为目标,每年争取100项左右国家2030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13.“登峰学科”建设行动。即引导省属高校聚焦优势、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以创建国家“双一流”或A+学科为目标,重点建设1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

14.“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制造强省建设的核心,是我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立柱。“4”即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15”即提升发展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智能光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智能电气、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生物医药与器械、现代纺织与服装、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炼油化工、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等15个特色产业集群;“X”即高成长性“新星”产业群,重点面向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工程、前沿新材料、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技术领先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15.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仿真体,实现对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的技术手段。数字孪生与城市治理相结合,通过对城市体征数字化建模和状态信息实时传感,在网络虚拟空间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城市相互对应、相互映射的数字孪生城市,打造城市级数字赋能闭环体系,推动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16.“大脑”体系。“大脑”是指综合集成算力、数据、算法、模型、业务智能模块等数字资源,具有实现“三融五跨”的分析、思考、学习能力并不断迭代升级的智能系统,是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能力所在。“大脑”体系由系统大脑、领域大脑、城市大脑3部分组成,系统大脑即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和基层智治“6+1”系统大脑,由各系统牵头单位负责建设;领域大脑是系统大脑中特定领域的智能中心,由省级有关部门负责建设;城市大脑是市域治理的智能化要素集,由设区市统筹建设。

17.雄鹰行动。即围绕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每年遴选100家左右优质企业,支持企业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迈向世界一流水平。

18.长三角一体化“六大行动”。2021年,我省出台《“十四五”时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计划》,围绕建设长三角创新发展增长极、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金南翼、长三角幸福美丽大花园、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的目标定位,提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创新行动,率先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畅通行动,率先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协调行动,率先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开放行动,率先推动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智治行动,率先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实施长三角一体化美丽行动,率先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19.四港联动。2018年,全省开放大会明确提出,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以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为关键支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国际大通道,率先在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上取得突破。这是综合交通运输转型、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构筑现代交通大物流体系,发挥综合运输效率和效能的关键内容。

20.两进两回。2019年,我省出台《关于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科技进乡村行动、资金进乡村行动、青年回农村行动、乡贤回农村行动等四个专项行动。

21.“五大关系”和谐。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包括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政党关系和谐,即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即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推进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促进阶层关系和谐,即进一步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即广泛团结港澳台同胞,广泛凝聚华侨、归侨、侨眷的智慧和力量。

22.浙江红色精神谱系。即以红船精神为源头,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浙江红色文化精髓和新时代红色印迹所蕴含的精神基因以及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转化,是浙江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和创新创造的强大力量。

23.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即传承弘扬两宋文化中具有文化创造价值和历史进步意义的优秀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文化价值,重点围绕宋韵文化挖掘、保护、提升、研究、传承,实施历史文化研究、遗址保护、文脉传承、数字展示、品牌塑造、文艺创作、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系列行动,高水平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形成展示“重要窗口”独特韵味、新时代文化高地建设成果的鲜明标识。

24.“141”基层治理体系。即“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1”即县级社会治理中心,是集矛盾调处、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协同流转、应急指挥、督查考核于一体的现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牵引作用;“4”即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四平台,发挥枢纽作用;后一个“1”即村(社区)全科网格,在村(社区)以下细分网格治理单元,配备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员等人员,协助开展政策宣传、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供便民服务等事项,发挥底座作用。

25.四治融合。即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自治”即注重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法治”即善于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德治”即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智治”即通过数字赋能,以信息化促进社会治理精准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自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先导,智治是支撑。

26.七张问题清单。2021年,省委办公厅等8家部门围绕巡视、审计、督查、生态环保、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群众信访等七大领域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集中交办、一体落实,建立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问题管控机制,具体包括问题主动发现、量化闭环管控、共性问题解决、问题管控力立体评价和举一反三建章立制等五大机制,形成了“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新格局。2021年,省市县三级共梳理出全量问题63.3万个,纳入三级清单问题7636个,其中,主动发现问题占74.83%,各地各部门主动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有效预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27.铸魂溯源走心工程。铸魂工程,即不断完善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效机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气、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溯源工程,即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与实践”研究,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提供更多的浙江素材。走心工程,即充分发挥理论宣讲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8.干部工作“一体系三机制”。2021年,省委着眼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方针政策,着眼推动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涌现,着眼解决基层选人用人突出问题,提出构建选人用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全面立体透视察人识人机制、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精密智控干部大监督机制,加快重塑组织新形态、干部好状态。

猜你喜欢
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走好关键“五步” 加强自身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抓好“五化”建设 促进代表履职
规范组织建设强化为民服务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