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内涵与价值

2023-01-08 10:32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

封 娟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法学与社会治理教研部,陕西 西安719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洞察世界大势、把握时代脉搏、紧扣中国国情,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把握其科学内涵,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乃至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共同富裕,是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结合所处的时代条件,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曾对共同富裕做过比较详细的论述。习近平关于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是对以往经验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新时代如何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理论源泉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实现路径和实现过程等方面对共同富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是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不仅能够使所有人在物质财富上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且可以使所有人的闲暇时间得以增多。关于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45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种剥削制度,会最终导致两极分化。因此,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与广大劳动者一无所有,只能受雇于资本家的生产关系,建立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制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加快发展生产力,使物质财富供给数量能够满足社会所有成员的需求,社会财富由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创造,并归所有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

(二)中共历代领导人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历史使命,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成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实行土地革命,消灭豪绅阶级对农民的封建的剥削”[2]48,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中国人民的贫穷状况,进而推动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国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迅速着手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并指出:“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3]495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在总结革命时期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并进行了大生产运动等新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虽然有些方面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相符,对当时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却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4]172他还强调:“国民的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4]16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373邓小平把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讲清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动力、基本方式和现实路径,并进而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4]166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始终坚持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5]164。在把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联系起来的基础上,他进一步论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科学性,指出先富带动后富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客观实际,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同时,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在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推动共同富裕提出新的战略举措,要求“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6]227。20 世纪90 年代末,结合新的国情变化,江泽民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开辟了共同富裕新道路。

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在继承江泽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新形势下实现共同富裕路径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要求在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的道路上更强调“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7]712。胡锦涛在继承以往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以往主要注重经济发展不同,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新形势下推动共同富裕赋予新的思想内涵。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思想核心理念、实现路径的认识,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做出的探索与实践,为新时代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与实践支撑。

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

从实践层面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在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部党带领全体人民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奋斗史。百年奋斗历程,按照其变革特征可大致分为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一)革命斗争推动阶段(1921—1949年)

1949 年之前,在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制度统治下,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中国处于民族分裂、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落后挨打状态。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就是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驱逐外国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中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的浴血奋战,终结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剥削制度,推动共同富裕迈出了最为艰巨的第一步。

(二)制度变革与经济建设推动阶段(1949—1978年)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转向全国执政,从而掀开了党领导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篇章。这一阶段,虽然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中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但仍取得了诸如《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原创性重大理论成果,和“两弹一星”、核潜艇等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党领导人民在一个文化极其落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旧中国,开启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路径创新推动阶段(1978—199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实际上也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中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释放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不仅如此,农村的改革还促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尤其在土地严重缺乏的东南沿海地带,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工业制造领域寻找生存机会,促成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这一时期,邓小平等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渐成为共识,以此为契机开始探索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模式,认识到“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4]166从而在区域发展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两个大局”[4]373-374的思想,即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地区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从区域发展的层面上为共同富裕指明了实现路径。

(四)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与西部大开发推动阶段(1992—2012年)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除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束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使得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区域发展方面实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落实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这一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

(五)决战脱贫攻坚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阶段(2012—2020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注重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统筹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尤其在扶贫方面精准施策,实施了“两不愁”“三保障”“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政策手段。2021 年,“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8]。标志着中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 年在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至此,我国吹响了全面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号角。在这逐步推动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脱贫攻坚与推动共同富裕的经验与智慧。

三、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9]科学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要从共同富裕的主体、内容、进程等方面着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紧扣中国国情,深入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力求理论上不断取得创造性新突破,实践上不断取得明显的实质性新进展,逐步推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一)新时代共同富裕是所有人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社会成员达到共同富裕[10]222。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人民群众被剥削被压迫的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史。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也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的共同富裕的主体范围是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些阶级或某些团体。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富裕,而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富裕

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11。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是物质富裕,同时还包括精神富裕。1876 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曾指出,以生产资料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的社会生产关系所推动的社会化大生产,不仅可以使每个社会成员能够享有富裕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12]322。这里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就是指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在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谈到中国梦的时候指出,中国梦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3]。可见,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富裕,还包括受人尊重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精神富裕。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双富裕。从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层次来说,是全体人民的五种需求层次都可以得到满足。

(三)新时代共同富裕是有差别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同等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而是时间有先有后的富裕。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人口素质等还没发展到足够富足的水平,没有达到满足同时富裕的条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人的优势与特长,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实现富裕,然后,通过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激励机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指出,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实现均等的富裕。每个人智力水平、努力程度不同,我们应该允许那些智力水平高、努力程度高,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获得的报酬更多一点,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使社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其余部分人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四)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经历漫长艰苦的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9]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深入分析和准确研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发展资源和条件,科学把握形势变化,谋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坚决避免犯超越阶段的错误。对此,1992 年,邓小平就曾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4]379-380他认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也反复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共同富裕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9]。“我们要实现14 亿人共同富裕,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10]。可见,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长期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四、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系统阐释和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要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是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并以此预示了人类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终将彻底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认为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来源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生产资料私有制是无产阶级受剥削的根源所在,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创建一个生产资料全社会共有、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与探索,为当代中国与世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14]。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富裕思想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理论体系和实现路径。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对新时代如何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战略总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11]“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5]基于这样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经过改革开放与脱贫攻坚,移走了绝对贫困的“大山”,百年来始终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接续奋斗,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到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还表现在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11],可以说在新时代,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更加全面,愿望也更加强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牢牢地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目标定位、战略步骤与实现路径等问题结合新时代特征进行了深邃思考、系统阐述和科学回答对指导新的历史阶段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对于全党、全国凝聚共同富裕的共识、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16]394。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并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党章和宪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进一步将“胸怀天下”列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经验之一。贫困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困扰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性、全球性难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必经路径。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真繁荣。实现各国人民共同富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减贫的实践表明,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中国愿意向全世界分享经验,并吸取各国的经验,互帮互助,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总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么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课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发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