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养老社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探究
——以南京溧水颐养中心为例

2023-01-08 16:56江王业上海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通讯作者
建筑与文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空间

文/江王业 上海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通讯作者)

罗露萍 上海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窦雅琳 上海罗朗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师

引言

近些年,CCRC 模式的养老社区成为更多老年人的养老优选。考虑到用地成本以及自然疗养效果,这类养老社区大多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地段,面向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对于老年人而言,进入专门的养老社区,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品质和服务配套,但也同时面临远离子女和亲人,感受不到家庭的氛围,让习惯了传统居家养老的老人产生了情感上的落差。在这样的养老模式之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亟待得到关注。本文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的交往活动中,弥补远离亲人、社会身份变化带来的心理缺失。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促使老人之间交流的发生,让他们在互动过程中感受到温暖、舒适的社区“家”氛围。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CCRC 模式养老社区

CCRC(Contin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指为退休老年群体提供持续照料的社区,通过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可获得针对自身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差异化养老需求的养老服务,包括居住、生活服务与健康护理服务[1]。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城郊型CCRC 模式的养老社区,只接收50 岁以上老人入住,老年人远离家人和朋友,需要重新建立社交关系。

1.2 户外交往空间

户外:室外露天场所,户外活动,也就是区别于室内活动的露天场所的活动。

交往空间:交往行为发生的空间,即为交往场所。它既具有实体空间的物理属性,包含空间的尺度、色彩、围合程度等因素,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在空间中潜移默化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交往空间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反之亦然[2]。

1.3 老年人户外交往行为调研及空间需求分析

首先具有针对性地调研CCRC 模式的养老社区,了解老年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交往行为,以及分析现有的空间是否满足了老人的社交需求。由于我国养老社区的户外景观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单单只研究养老社区中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不足以真正了解老年群体的户外社交需求,所以本研究同时又选择了城市中最受老年人群体喜欢的公园类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在没有空间约束且自发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社交状态以及空间特征。

1.4 CCRC 模式下老年人的户外交往行为及空间使用评价

设计团队实地走访调研了多个CCRC 康养型社区,通过观察、沟通,了解社区内老人户外交往活动的内容,以及其对现状户外空间的使用评价。

CCRC 模式下包括三类身体状态的老人,自理型、介助型、介护型,其中自理型和介助型是户外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调研发现,老人的交往活动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的活动包括聊天、喝茶等,动态的活动包括散步、太极等。其中静态的聊天占总数的40%,通过观察沟通等方法,了解到老人交谈的主要内容包括过往的经历、相通的时代记忆、共同的兴趣爱好等。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沟通,满足自身在群体中的归属感。

但在调研中也发现,真正参加户外活动的老人人数很少,他们对户外交往活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与老人的沟通中了解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户外空间没办法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空间特征不明显。没有界定明确的空间功能,不利于老人辨别和使用。

(2)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座椅等设施没有考虑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需求,并且存在安全隐患,老年人很少会去使用。

(3)景观空间氛围荒凉,不够生态。无法满足老年人接触自然、融入自然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户外的景观环境能让他们放松、愉悦。

(4)缺少停留交往的空间。大多宅间会预留开敞的硬质场地,老人会选择在这样的空间进行小群体活动,但是没有足够的休憩设施,为他们带来诸多不便。

1.5 公园模式下老年人的户外交往行为及空间特征分析

设计团队面向50 岁以上居民,采用长期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规模、业态的4个公园中活动的居民进行观察了解,逐步获取信息。通过提前熟悉场地,全天候、分时段记录老年人行为特点,掌握他们在时间、空间上的行为变化。从中总结出“活动类型多元化”“活动时间规律化”“步行轨迹呈环状”三类行为特征,同时观察分析“老年人社交需求下的空间特征”。

1.5.1 活动类型多元化

通过对32 组数据进行分析,将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康体健身的养生活动、修养身心的养性活动、情感共生的养心活动。养生类活动中广场舞和使用器械健身的人数最多;养性类活动中林下漫步、喝茶、遛鸟的人数较多;养心类活动中静坐闲聊和棋盘休闲的人数较多。

1.5.2 活动时间规律化

根据老年人活动峰值变化数据,总结出老人活动时间规律。全天时间段内,老年人偏向的活动类型有所不同,养生类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午时段;养性和养心类活动以下午居多。同样的场地在不同时间段承载了不同的活动类型,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可根据活动峰值变化数据,打造弹性化景观空间。

1.5.3 步行轨迹呈环状

从老人的主要行迹图来看,他们并不完全走主园路,而是沿着最外沿的环状道路行走,使行走路径最大化。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宜考虑多维度串联环道,满足多类型老人活动需求。

1.5.4 老年人社交需求下的空间特征

根据老年人的人数分布情况,分析最受老年人欢迎的活动场地的空间特征如下:

(1)步行系统安全、便捷。道路铺装统一、简洁、无障碍,老人能够明确自己的行走路线,快速到达活动场地。

(2)休息设施人性化。老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常常会出现“瞌睡”现象。休息座椅应考虑对颈部、腰部、腿部的支撑,让老年人有一个舒适的坐卧姿势。

(3)空间具有安全感。为轮椅老人提供停靠设施,提高水边栏杆高度,随处为老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停留点。

(4)为老人提供交往的可能。场地设置了鸟笼悬挂架和休闲座椅,为喜爱遛鸟的老人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

2 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的适老化设计HASINC原则

本文结合调研中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以及所需空间的特征分析,提出适用于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的适老化设计HASINC 原则。

人性关怀原则(Humanization)。根据老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情况、思维方式等优化设计,使老人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易于到达原则(Accessibility)。道路系统简洁,场地内部无障碍,老年人能够快速到达想去的空间。

安全性原则(Safety)。一个安全的环境,场地内部无潜在危险因素。

易识别原则(Indentification)。空间特征明确,指向清晰,老年人易于识别。

自然性原则(Nature)。营造绿色舒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提供给老人与自然接触的环境。

易于交往原则(Communication)。老人接触外界、参与公共活动机会丰富,以得到情感抚慰与心理补偿。

3 养老社区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策略

基于老年人的户外行为特征,结合适老化设计HASINC 原则的指导,对养老社区户外交往空间提出具体设计策略。

3.1 环状布局——多维度活动圈层

根据前文的调研结果发现,养老社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位置布局应按照老年人的出行能力划分多维度活动边界以及满足环状行走需求,形成易于辨别的流线特征,使老年人能够清晰、方便地到达目标场所。

活动圈层分为养生健体需求、疗愈养性需求、养心活动需求三个层面。依据这三类需求下的生活方式布置,打造养生、养性、养心三环结构。养生环利用环形康体步道以及开放空间打造娱乐康体养生场地。养性环利用环形步道、宅间空间、架空层等空间打造修养身心的养性场地。养心环围绕湖区打造情感交流养心场地。这种有规律的场地分布,使老年人更加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交往伙伴。

3.2 功能包容——多元化活动需求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并吸引他们走出户外,实现加强邻里间交往沟通的目标,针对老年人三类活动需求,通过合理布局、合理设置空间尺度来营造活动场地。

养生类交往空间——林下门球场。门球运动安全、简单、运动量不大,且是体脑并用的运动项目,适合中老年人参与。草坪场地与林荫边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候,为老人提供舒适的自然环境,球场边界选择树冠能形成林荫的乔木种类,下层以规整的绿篱围合,空间既通透又有明显的场域感,方便老人辨别与到达。旁边设置符合老人生理结构的座椅和观景吧台,促进老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养性类交往空间——临水画廊。中式的廊架构筑,为老人提供一处阅读品茗、书法绘画的空间。空间特征明确,指向清晰,方便老人识别。

养心类交往空间——阳光草坪。位于社区的中心组团区域,通过打造弹性活动空间,方便老年人进行文艺集会、社区宣传等组织性活动和阅读休闲、漫步等自发性活动。廊架搭成的灰空间,设置了可移动家具,同时也具备很好的观赏视野,为喜欢观赏他人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处舒适、具有安全感的停留角落。多人使用的座椅布置选择直角或向内弯曲的环形方式,促进老年人进行交流。

3.3 情感共生——互动式情动设计

亲子互动的交往空间——悦拾趣里。该场地以“重拾老人儿时乐趣”为主题概念,通过设置“串、翻、窥、互”具有年代感的游戏碎片,唤起老年人的童趣记忆。场地也是老人和来探望的子孙共享的记忆乐园,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获得良好的亲子互动效果,给老年人带来更多温暖。

参与营造的交往空间——山地亲子农场。农场选址位于原有松林山地上,自然环境舒适。老人在这里可以接受科普教学、认领菜园,增加了老年人之间的共同话题,便于他们互相交流学习,从而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每逢节假日,还会推出相应的限定采摘活动,让老年人有机会与来探望的子女、儿孙协作,在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家的温暖。

3.4 植物疗愈——沉浸式自然体验

场地在保留原有自然松林的基础上,策划了一条双重扶手的无障碍山林栈道,引导老人依次体验听、看、闻、触、尝的感官碰撞,打造适老型治愈五感森林。听觉区的万壑松林,让老人伴随阵阵松涛、虫鸣鸟叫,缓缓进入森林,充足的负氧离子带来神清气爽、舒适惬意的感觉。到达视野较好的视觉区,在老人视平线范围下种植色彩鲜艳的花卉,增强空间的亲切感和温暖感。嗅觉区种植了迷迭香、薰衣草、月季等芳香植物,通过芳香疗愈放松身心。触觉区和味觉区的植物强调花、叶、果实的大小、形态、触感以及味道,让老人通过亲自接触植物、品尝果实,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社区成为刚需产业,目前养老社区建筑理论与实践已经比较成熟,而针对户外景观设计的理论却很少。本文通过了解老年人的户外行为特征及空间需求,提出原创性的适老化设计HASINC 原则,融入到景观交往空间中。本文所针对的CCRC 模式下养老社区户外交往空间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断,期望能够为类似项目的发展带来一定借鉴作用,通过景观设计师的力量为老年人营造舒适、温暖的晚年生活。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空间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