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保护策略的新农村景观规划方法研究

2023-01-08 18:11李春雨
四川建材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体景观设计景观

李春雨

(燕山大学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0 前 言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农村的规划建设与城市空间的设计思路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的景观设计更是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如果将农村等同于微缩城市、将城市空间的建设思路不加改良地平移到农村,显然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1]。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活动需要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尽可能地把握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实质要求和使用特点,从而通过景观空间设计来推进其与时俱进的时代进程[2]。

1 新农村景观特色保护性设计的必要性

1.1 生态景观特色保护的必要性

新农村景观设计首先需要着力保护生态系统。农村的生态系统人工化程度低,生态系统基础较好的同时,也意味其更脆弱、更容易遭受侵害。例如,某种入侵性物种若进入某一区域的农村生态系统,其繁殖和种群的壮大会比入侵城市更快速、且产生更大的破坏。同时,农村的生态系统涵盖了作物种植与养殖业,不当景观设计有可能对农业生态与农业生产均产生不良影响。

1.2 历史景观特色保护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农村历史文化遗迹的区位、自然和文化背景比较特殊,大多数农村的历史景观涵盖了更多的景观设计元素,山水花草等皆有可能,和城市相比更“古老”、更“原生”,必须结合相应的规划设计予以合理的设计和强制性的保护。历史建筑往往对应着特定区域的民俗文化,淳朴的古老习俗;某些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和当地的景观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历史景观特色保护势在必行。

1.3 文化景观特色保护的必要性

农村景观空间作为当地居民高比例时段的行为容器,其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和引导潜力显然尚未全部挖掘、实现。新农村不仅是传承优秀历史的潜在阵地,而且将成为诞育新兴先进文化的摇篮,新农村文化景观建设需要潜移默化的设计手法,将正能量因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予以适当表达。

新农村建设中保护性景观设计策略有着迫切的必要性特征,系统、科学、完整、有针对性的保护性设计策略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

2 新农村景观设计特色保护策略的具体含义

2.1 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关键——生态维系

新农村景观的特色保护的首要任务即为维系农村生态系统的健康发育。农村生态体系是农作物种植与养殖业并存,景观体系的特色保护设计必须将二者同时纳入。此类设计一方面旨在对耕地实现最大限度的保护,禁止任何必要性的景观设施建设侵占耕地,另一方面对所在区域的原生态景观做出最大程度的保留和保护性利用,并使之与作物景观和养殖业所涉及到的生态体系互无干扰、和平共存[3]。

2.2 新农村景观设计的重点——历史保护

大多数农村的历史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完整性存留较好,但也因为未能得到相应的保护,其微观建构物的破坏程度往往较高。农村不同于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和环境,后者能够迅速退化为一个公共场所,其曾经的生活场景和事件记忆能够在使用中被现代生活完全置换,而农村的生活与文化的延续性和惯性相对较强,很多农村的历史建筑与景观环境在当地居民的心中仍然地位较重。农村的历史建筑与景观环境和城市显著的差异使其保护设计和规划策略将更为细致严格,综合性也更强[4]。

2.3 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目标——文化传承

自然生态维系是基础性要求、历史建筑与环境保护是保护不可再生遗产,新农村建设在此之外仍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新农村在代表并承担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社会责任方面并不逊于城市,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深厚的农业文明的古老国家,新农村建设是优秀文明传承与延续的阵地,更是新式文明开拓和诞育的摇篮。新农村的文化革新与继承性发展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其景观设计的混合型特征使其对其中的农村居民行为和心理均会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将在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中对农村新文化发展起到促进或者阻碍作用,因此科学、适当的创新设计必将推进上述历史进程[5]。

3 基于比较研究的新农村景观特色保护的创新设计

将新农村中的景观空间设计方法与同类情况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处理予以比较研究,可进一步彰显农村景观空间保护性策略设计的必要性、针对性和特殊性。

3.1 消极的设计——原汁原味原生态体系的维护

原始生态体系是最健康的生态体系,因此强制性的保护措施非常必要。农村的景观环境普遍基础较好,在暂时不考虑无法避免的生态伤害(例如化肥),农村景观环境以消极性保护为主,避免积极性的无谓建设使问题变得复杂、增加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消极设计包括景观设施的本土化以及艺术化提升、集群景观空间松散化处理、对不良影响的量化控制等。

1)就地取材的景观设施。城市中的景观设施更多的是在做加法,即将系统之外的构筑物纳入景观系统中来,而农村的情况大不相同,就地取材的景观设施往往比纯人工设施更适应农村环境。以树下景观的细节设计为例,在城市之中可接触的植被景观体系中均会考虑人的利用性行为,大型乔木之下设计硬质地面或者座椅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设计方法;而在农村的同样场景中,古树下的硬质地面和座椅并不是一个必需的设计。虽然硬质地面确实更为方便,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总量较少、由此古树下休闲强度和频次相对也较低,且铺装性的地面将阻碍土壤的水体回补、座椅的设计虽然对生态影响不大,但是几块当地的石头或者木头是更有趣的选择。一方面就地取材、本土意味浓厚,另一方面石头和木头上面可供苔藓和菌类的生长、也是微生物和昆虫的栖息之地,这样生态体系也将更加完整。

2)松散惬意的集群空间。景观空间作为公共空间是集群行为的发生地,农村的景观空间应是松散惬意的集群空间。大广场是城市景观空间呼应此类需求的惯用手法,但过大面积的广场对于农村来说并不合适,因为大面积的硬地铺装必将逼迫原有的本土植被和生物转移或者死亡;同时因为农村整体人口数量小而使大面积广场的利用率偏低。另外从行为集聚的方式上来讲,农村中的大范围集会和问题讨论更适合在一个松散、多元景观要素集成的有机环境中展开,村民在相对放松的情况下——或者坐在矮墙磨盘上,或者在树下讨论,这样的生活气息浓厚的家居式集群模式比一个大面积广场的整饬和单一更有人情味,也是农村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行为习惯,由此再次证明将城市景观中的成功案例直接转移到农村景观体系中的设计方法是相当不明智的。

3)本土景观的提升优化。农村景观设计还应着力于身边本土景观的提升优化,本文以提升作物景观的设计方法为典型案例。可将村中某些无污染、小规模的手工业操作嵌入到耕地附近,人为地集中多个无冲突的劳作行为、使之集群形成小型公共空间,由此将田中劳动人群的休息行为变得更有意味。当看到自己身边平常的普通物品还有“这么好玩、有意思”的可能,会激发村民对本土的热爱和自豪,这样的景观要素要比一个不明所以的城市化雕塑更加原生态。生态体系的保护性景观设计方法旨在最大程度上对生态体系的完整和运转予以维系,同时也应在最合适的时机对相应的景观进行画龙点睛的提升和优化,而这种优化和提升的出发点仍然基于对生态系统维系的促进和发扬,让农村居民发现农村生态体系中以往没有发现的可能性(包括审美、经济、文化等)、由此培养农村居民对原生态自发的保护意识,缓和或者避免在未来可能的文化冲击和经济诱惑之下,出于某些动机而大规模破坏生态系统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不良影响的量化控制。对农村景观空间的生态保护设计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化肥的使用。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化肥的普及司空见惯。但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态意识的提高,有机作物的利益空间日渐高涨。由此,鼓励有机作物的种植和普及、保护景观体系中的水体和土地尽可能地不受或者少受污染将成为理想的选择,同时以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控制将进一步缓和甚至消除此种生态隐患。定量设计方法的操作性更强,其主要方法为:对设计范围内作物的可能使用的化肥数量、种类等参数进行统计性分析并与相关的生态系统的耐受程度进行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采取可持续性的生态措施(如增加环境中能够分解不良物质的有益菌等)来抵消不良影响。

3.2 一体化设计——历史遗迹的利用性保护

农村历史建筑与环境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因此相应的景观设计应顺应此种混合性特征,以一体化的融合性设计来保护并利用历史遗迹。

3.2.1 水体的原质化保留及隔离——扩大双向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景观的精神核心。新农村也不例外,其间的历史建筑与环境中的水体是人工与自然的精华,设计者需要谨慎对待。

1)无作为处理。农村历史建筑与环境中生态水体的处理的首要策略仍然是不做任何处理,以保持成熟的生态体系,而水体中一般会有鱼类等各层级生物存活繁殖,同时还有景观的观赏特性,可谓一举两得。

2)免污染隔离。除了生态水体外,养殖鱼塘是农村特有的水体类型;作为一个单向的或者说超负载的食物链体系,养殖鱼塘中的鱼类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正是这种绝对优势使其失其生态体系层级化的基本特点。除了人为污染以外,人工养殖水体的软性污染是历史建筑与环境中景观水体的主要污染可能,历史建筑中的景观水体需要与养殖性水体绝对隔离,以免富营养化等污染影响景观水体,此类原生态水体,属于“生态原汤”。此隔离是农村历史建筑与环境一体化融合设计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保证此必要性条件,则融合性设计极易成为破坏性的举措。

3)融合性扩展。当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历史建筑与环境中的景观水体可以进行适当规模的开挖扩大、补充水量,当基地条件允许的时候,可以蜿蜒小溪类的线性水体、在不影响人行交通的情况下深入农村居民的居住点,若居民点同样有此类“生态原汤”,可将其全部连通,某些已经成为惯性的景观点,如古井、老树等,也可彩线串珠、连成一体,使村民在每天出入的时候均可高频率地“想起”村中的历史建筑。

此种处理方法的优势之一是从生态角度扩大了“生态原汤”的体积,从而扩大完整的生态体系,正如鱼缸换水置换一半水体,则补充水体在“原汤”将与“原汤”同质。另外,历史建筑与环境中的水体在文化心理上有特殊的地位,当这样的水体流经当地村民的家门口且与村中各类特色性景观连成一体之后,则历史建筑、现今的生活、村庄的特色场景的相关性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

3.2.2 农村历史建筑与环境景观自发性保护与利用

农村历史建筑与环境保护和城市同类保护同样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管理,而农村历史建筑与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密度和使用频率均相对较小,社会化保护的可操作性更大,即鼓励和支持村民对历史建筑与环境中的景观进行自发性的保护和利用。农村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村民的闲暇时间较多,而庭院种植几乎每家都会进行;由于原生态的景观体系的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小、且当历史建筑与环境的利用率得到足够的提高、并在心理上成功地引发村民的归属感和亲切感的时候,鼓励村民来维护“自己家的园子”的时机基本成熟。由于投入了自己的劳动且在景观植被等的生长过程中能获得明显的成就感,村民也将在后续的时间内投入更多的劳动和精力,由此产生良性循环,使社会化维护成为可能。

4 结 语

随着生态观念的加强、耕地保护的紧迫以及景综合性设计要求,农村景观设计早已经远远超出了审美的范畴,成为综合性课题。当农村居民意识到脚下的土地、周围的花草、地里的庄稼不再是“土里刨食”、温饱难济的符号和象征,而是具备丰富审美体验并能够带来财富的宜居之乡,那么新兴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农村优美的景观环境来养育心灵、引导行为,所谓居心之变、变革生焉,新农村景观设计的特色性保护之最大意义亦在于此。

[ID:012724]

猜你喜欢
水体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景观别墅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