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统筹使用编制资源回应民生之盼 提升编制之效

2023-01-08 20:31湖南省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3期
关键词:床位数核定教职工

●湖南省委编办

湖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的指示,聚焦打官司难、看病难、上学难,主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不断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闯出了一条统筹使用编制资源的新路子,受到各方面广泛好评。

一、聚焦“诉有所应”,创新统筹基层法院编制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诉讼案件数量快速增长,司法资源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均衡等问题日益显现,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诉讼体验感。针对“案多人少”等问题,湖南探索了统筹基层法院编制资源的“三个方式”。

(一)模型测算。在过去的法院编制管理实践中,尽管已经形成了“以案定编”“以工作量定编”的普遍共识,但如何衡量计算,各地探索中差异较大。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湖南省引入“年均工作量”这一概念,以近三年人均收案数为基础,综合考虑编制规模和省统计局提供的所在地人口指数、经济指数、土地指数、小康分类指数和乡村振兴指数,构建出一套统计学模型,据此测算需要配备的编制数。通过模型测算,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基层法院工作量与编制配备的关系。

(二)同级统筹。据统计,市县两级法院平均空编率分别为3%、7%,同层级法院定编最多的与最少的相差达5倍。考虑到同层级法院职责任务接近、可比性较强,确定了统筹应以同层次为主、调整应以空编量为基础的基本思路,结合模型测算,根据各法院空编比例计算出调整控制系数,两者相乘得出各法院应予以调整的编制数。通过计算,市县两级法院应统筹调剂编制2781名,比较合理地释放出工作量较少地区法院的富余编制。

(三)分步实施。兼顾全面统筹和重点保障、历史状况和工作实际、当务之急和长远发展,在统筹编制中,对单个法院调出编制总量及其占本单位总编制数比例作出上限规定,避免影响工作。同时,按照应调整编制数的5%先行调整,不搞一步到位和“一刀切”,2021年首次对118家市县法院调整139名编制;针对“案多人少”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通过预留编制予以适当倾斜和保障,逐步缓解地区间不平衡不匹配问题,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二、聚焦“病有所医”,创新统筹公立医院编制资源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与事业发展需要不适应、不匹配、不协调的矛盾十分凸显。为此,湖南探索了统筹公立医院编制资源的“三个体系”。

(一)综合分析指标体系。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去依靠床位数来核定编制总量的单一指标体系,已经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2021年,在对省内公立医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增加引入了公益职能、服务人口、工作负担等编制核定影响因素,提出了结合核定床位数、开放床位数、病床使用率、门急诊人次、每千诊疗人次人员配比等反映公立医院实际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指标体系,为科学配备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提供了基本思路。

(二)分类动态调整体系。在持续系统研究指标体系的同时,为应对公立医院近期发展需求,按照空编率低于10%、连续三年平均病床使用率超过85%这两个预设条件,并区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不同情况,充分考虑开放床位数和核定编制数的比率,建立起过渡时期的公立医院编制动态核增机制。2021年共为6所省属公立医院动态核增编制1879名,分三年到位。市县也参照省里做法开展动态调整,有效缓解了编制供需的现实矛盾。

(三)资源规划布局体系。通过调研发现,医疗资源规划布局、相关部门配套政策也是造成公立医院编制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对此,湖南通过建立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引导卫健部门对各级公立医院的核定床位数、开放床位数进行科学规划,抑制大型公立医院规模的无序扩张;引导财政、医保部门加大经费保障投入、优化医保结算机制;引导人社部门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统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降低对编制资源的需求和预期,拓宽了依靠编制外手段解决编制内问题的路径。

三、聚焦“学有所教”,创新统筹中小学校编制资源

湖南是教育大省,无论是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配备,还是结构性调整都面临很大挑战。对此,湖南探索了统筹中小学校编制资源的“三个机制”。

(一)“一标一附加”的全域设计机制。为回应群众关于“上学难”“上好学难”的呼声,立足省情,着眼全域,在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基础上,额外增加5%附加编制。同时,对在校学生数1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统一按照教职工与班级比为1.7:1的标准单独核定基本编制。截至2021年底,全省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5.36万名,超过国家基本标准4.88万名。

(二)“一年一调整”的省级统筹机制。为应对局部生源快速增长、地区间编制需求差异,以及规范民办教育带来的“民转公”等现实需求,湖南采取了在事业编制总量红线内,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省级统筹动态调整的做法。一方面,逐年开展动态调整,4次统筹调整市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提前完成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将教师编制管理使用纳入省委巡视,开展专项行动,重点规范长期抽调借调教师帮助工作、安排在编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等违规行为,确保7100余名教师回流返岗。同时,想方设法挖掘“潜力”,从省直2个改革试点事业单位收回769名编制、通过省地勘体制改革收回1.2万名编制,分批有序投入市县,确保动态达标、总量稳增。

(三)“一地一侧重”的长效达标机制。根据省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分省会城市、省会周边地区、相对偏远地区,鼓励基层创新,构建各有侧重的编制长效达标机制。省会城市保供,除省级统筹调增1.82万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外,还从市直单位调剂编制建立优秀教育人才编制专户、城区公办小学优秀校长编制专户,并规范长沙四大名校等集团化办学。省会周边地区消超(消化超编人员),实行富余学科教师转岗,按比例“多出少进”。相对偏远地区聚力,加强偏远地区政策倾斜,探索了一批“穷县富教育”模式。比如泸溪县推行“县管校聘”,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小科目老师实行“走教式”教学;新田县推行“集中办学”,全县104个农村教学点整合为27个,集聚编制资源规模优势,取得了多赢效果。

猜你喜欢
床位数核定教职工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浅谈高中工会女教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思考
7万行业协会2020年完成脱钩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核定征收
水库移民无法核定人口分布的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