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和真实的建造

2023-01-08 22:34文/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木构场所诗意

文/ 周 琦

建筑美学长期以来是建筑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如果在东西方的广阔地域和古今历史长河中做比较,我们会发现,人类在营造最原始栖居场所的一开始便很关注对于“美”的建造。那些长期积淀形成的居住地,特别是民居,都很贴切地适合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比如沙漠中的风塔、江南的山水园林等。同时当地的居民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组织,邻里、族群、家庭关系在居住地的场所之中得到融合。场所的精神、空间的美学在这种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联系、互动中产生,也成为了当今建筑创作时需要重点体验和认识的因素。

当场所空间的本质被挖掘、理解之后,我们需要将建筑物质实体进行分割、包裹,从而联系出场所感,用物质的材料、工艺、技术措施等将空间实体搭建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盖房子”。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贴切的房子都是真实的建造,即忠实于当地的建造材料和长期积累的建造技术,使房子和大地成为有机的整体。这种建筑是从大地、山川、河流中生长出来的。如中国的斗拱、木构源于榫卯体系,其需要稳定的结构关系,进而反映出建造之间的关系。同样,西方的石构体系形成固定的梁柱关系,从而演绎出柱式构图和建造。可见,真实的建造同时也是美的建造。

当我们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钢筋混凝土、玻璃等现代材料形成了现代建筑的语言和美学,逐渐风靡全球。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如何能够让建筑美学返璞归真。我们需要记住建筑是营造合适的、贴切的、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空间,是能够让人们诗意地栖居的空间。同时,建筑也要维护建构这种空间所用的真实的手段和技术。在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当下,真实的建造如何与古典时期积累的传统木构、砖石体系融合运用是建筑创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真实而美的建造在需要积累的同时,更加需要创新。

猜你喜欢
木构场所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冬日浪漫
木构的味道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