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门市侨乡博物馆方案设计场所营造

2023-01-08 22:34陈兰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建筑与文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侨乡江门市江门

文/陈兰娥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讲 师 硕 士

1 场所与场所营造

诺伯舒兹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中认为:“场所是行为和事件的发生空间。场所不是抽象的区位,而是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组成的整体,这些物的总和决定了场所的特性。亦即环境不是抽象的空间,而是具备特定意义的场所。”[1]空间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等元素决定了场所特性。建筑学的“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的主要要素与形式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定位的统称。“场所”是由特定实体要素围合的、满足人的活动感受需要的客观存在。建筑学上的“场所”形成有两个成因:一个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定位空间;另一个是人在空间中所处的状态或活动。而“人的状态或活动”是其真正的目的,赋予这空间功能与存在的意义。

特定空间被赋予自然、地域文化环境、地方的习俗和地方特色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等特质,使得特定空间具有浓厚的当地文化气息,场地空间与建筑周边环境的协调就是场所感呈现——场所营造。

2 博物馆场所功能

现代博物馆以各种模式延展空间轴、时间轴上的历史文化文脉,是人为的城市遗存和乡村演变的历程,是能记忆乡村、城市的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历史,具有一定历史责任和教育功能。博物馆展品承载特定历史时间空间的物质文化特质,参观者通过博物馆展品唤起记忆和情感。江门市侨乡博物馆建筑设计注重建筑与其环境形成的外部空间场所的营造。侨乡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理念是容纳承载侨乡文脉和本土传统文化,外部场所空间是建筑内部空间向城市空间的延伸纽带。博物馆的公共性决定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以及外部场所空间面向广大公众开放,使公众对于该博物馆建筑空间和场所空间产生亲和感,能让公众共享场所空间、体验建筑所承载的文化气氛。

3 江门市侨乡博物馆场地概况

江门市侨乡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甘化厂旧址,东面临西江长堤,西北为新宁街,西南紧靠甘化村,东南隔北新街为江门市中心医院,项目场地内江门市蓬江区新宁火车站旧址是重要建筑文化遗产;靠海傍路一侧面向广东西江,景观优美。总用地面积约18118m2,总建筑面积约为10220m2。基地处于一个具有注入深厚西方建筑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的人工改造的环境,具有公共共享性的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如何应对并协调周边的场地条件?如何营造满足让公众共享场所空间的目标?方案任务要求:侨乡博物馆设计应要“注入江门城市历史和现代文化,结合片区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江门侨乡文化和岭南建筑特色,达到引进和丰富片区文化元素、改造和增加江门市城市肌理的目的”[2]。

4 江门市侨乡博物馆方案场所营造

4.1 场所融合——自然环境融入

《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3]天地具有伟大的美,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即遵循“天地美”的原则,追求一种与自然、地理、人文互动、和谐共生的境界。表达了建筑场地上所呈现的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自然环境融入场地设计,是场地环境整体性设计策略,这是建立环境有机整体的价值观和设计观,尽可能地让项目场地设计推进周边环境的品质,使建筑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相互协调,统一结合。对于自然环境、周边建筑风格的介入往往形成建筑场地设计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设计理念。在江门市侨乡博物馆场地广场的创作中,对江门市侨乡博物馆场地作了各种因素的分析。场地总体布局设计的策略是纳景观——融入西面江水的自然景观,结合更新沿岸景观,与入口广场场地空间形成空间渗透。积极呼应场地周边具有历史深厚的人工改造环境特色。建筑场地广场景观设计是通过与保留的场地原有树木和草坪、新植竹子、灌木等景观融合,建筑形体通过退让、组合,使大地景建筑体量被“融入”到场地环境中,从视觉上弱化建筑体量,让建筑隐入建筑场地空间环境中。建筑体量、高度、形态恰当融入建筑场地环境,低调地介入,进行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流,表达了建筑场所上人的活动以及建筑形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2 场所气质——侨乡文化与侨乡建筑传承

地域性文化是具有相同文化属性的人群的生存样态、生存环境的空间特征。“而侨乡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以外来文化为辅,兼容了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华侨文化和港澳文化等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征的一种文化类型”[4]。这使地域性文化具有开放兼容精神。侨乡建筑是具有西方的建筑文化、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并与江门地域性固有的本土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的结果;侨乡建筑在中国五邑侨乡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与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建筑,通常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设计容纳历史传统文化的容器——博物馆建筑,应注重将建筑功能与形式恰当地融入文化文脉,这是一种传承态度,也是一种开放兼容的精神。在项目场地中,南边有新宁铁路火车站历史建筑旧址,新宁铁路受西方经济与城市规划的影响颇深。历史建筑遗存是记忆文化、文脉的载体,新宁铁路见证近代五邑华侨历史历程,承载着厚重的侨乡历史和文化底蕴。利用新宁铁路火车站表达历史文脉的形式,可以建构场地外部空间与新宁铁路火车站历史建筑的场所,实现场所营造和空间叙事的场所精神,体现华侨华人对祖国的家国情怀“乡愁”。

场地总体布局中采用了江门传统居民建筑总体布局的特点。江门传统居民建筑总体布局:村落民居建筑后一列房屋要比前一列房屋突出一二层砖的尺度,前列房屋不会阻挡后列房屋,寓意传统村落节节高升,一代一代传承发展;并且,这样有坡度的布局有利于自然组织排水和自然通风,宗祠是村落至高控制的建筑[5]。民居建筑场地总体布局特点以开放的空间融合周边地形、自然环境,引进天井层进式院落布局,南北向为层层叠进姿势,有力地加强了当地夏季主导风向贯穿村落空间,有效地增加了村落空间的通风强度和质量。部分侨乡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采用的是大进深、小天井的层进式的院落中式布局。侨乡博物馆场地总体布局:场地临江面做了后退空间,设置为场地广场和娱乐广场;建筑体型主体定位在西面(至高建筑),形成西边三层高建筑体-大地景建筑-博物馆场地(入口)广场-沿西江岸景观带-东面西江水面的视线通廊和轴线空间。同时,通过引进新宁铁路空间线和新宁铁路火车站旧址空间节点,丰富博物馆场所空间层次,推进场地周边环境的品质。大地面建筑屋面引入漂浮大坡屋顶,像悬浮在水面上的浮萍,大坡屋顶的玻璃形、草坪景观营造屋顶花园,弧曲线天际线勾勒出江门城市侨乡建筑的气质。结合容纳新宁铁路火车站历史旧址建筑的神韵、形式,融纳江门侨乡文化和岭南建筑特色。综上总体布局设计、场所营造是根植于侨乡文化与侨乡建筑的容纳和传承。

4.3 场所空间——建筑内外空间

江门市侨乡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方案从项目场地出发,自始至终以侨乡本土的人文环境、功能空间为价值取向。建筑室内外空间营造吸取江门侨乡建筑的三间两廊式的三合院民居、碉楼等型式,侨乡博物馆方案设计注重打造侨乡建筑空间功能和性格特征,建筑形态空间呈现“容纳传承”的态势。江门市侨乡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1)建筑内部门厅空间结合骑楼的“形”构建木架构造,营造江门商铺空间气氛,展现老一代侨乡华侨智慧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勇气和担当的历程;还在廊道空间、休闲空间注入江门民俗文化元素,以展示和叙事方式应用龙舟、舞狮、灯会等侨乡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符号,营造地域性场所文化气息。(2)在大坡屋顶通过架空廊道建立穿过式庭院空间、展示空间、体验空间等公共空间,公共空间贯通于建筑内外空间,为博物馆的多样展览艺术文化活动营造了丰富的空间。建筑观望西江景最佳位置是屋顶面,屋顶面设计一个开放的景观平台,参观者不用穿越博物馆内部,通过室外坡道可以直接到达观景平台,从而营造公众共享空间。(3)在历史建筑火车站南边设计了商业街廊,街廊空间将入口广场界面延展,室内外空间展现江门传统民居的空间特征。建筑内外空间营造中体现出对于侨乡文化和本土文化民俗的融合,使建筑内外空间具有浓厚的当地文化气息。

4.4 侨乡建筑的神韵营造——建筑立面外部装饰和细部处理

侨乡建筑是西方的建筑文化、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与江门地域性固有的本土文化结合的结果。江门侨乡建筑装饰模仿西方古典建筑的特征,兼有江门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而建成。遗存江门民居建筑(碉楼)、公共建筑立面、屋顶装饰普遍使用古典柱式和西式拱券,用本地传统灰雕技法和外来技艺以及材料雕刻制作中西式图案。部分公共建筑和祠堂建筑使用了以表现当时侨乡文化为内容的壁画和灰雕作品。江门市侨乡博物馆的建筑立面应用了西方风格的拱券、古典柱式。在博物馆的南面设计一条骑楼商业空间,其细部处理为:底层栏板、门口与窗户的装饰为多层曲直的弧线;顶层为拱券、锥形穹窿顶。方案设计体现了侨乡建筑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与容纳,比如:构建装饰以及立面细部处理具有形似侨乡建筑立面细部元素。这设计手法是通过侨乡建筑元素和符号,提炼侨乡文化底蕴的具象表现,能让侨乡人在体验博物馆空间过程中感受到侨乡建筑神韵,从而唤起他们对于“乡愁”情感的归属。

结语

侨乡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的场所营造是一种容纳传承的设计,在具有注入深厚西方建筑文化和本土传统文化的人工改造的环境中,侨乡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利用侨乡建筑神韵和周边的场地条件,注重注入江门城市历史和现代文化,结合片区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江门侨乡文化和岭南建筑特色,达到引进和丰富片区文化元素、改造和增加江门市城市肌理的目的。注重挖掘、提升场所中的侨乡文化性格,以“容纳传承”的姿态容纳侨乡文化和新文化精神。在侨乡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创造中,无论场所融合——自然环境融入,还是营造场所气质——侨乡文化与侨乡建筑传承,都注重延续侨乡建筑的文化特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江门的城市人文和场地特征环境。场所空间——建筑内外空间:场所营造和空间叙事实现场所精神;提炼历史建筑、侨乡建筑的形,以现代的建筑技法构建侨乡建筑神韵。侨乡建筑的神韵——建筑立面外部装饰和细部处理所体现的侨乡建筑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理解与容纳。场地营造的“容纳传承”更是一种场地设计的态度,积极地将侨乡博物馆建筑的文化气质与整个城市的文化环境紧密结合。

猜你喜欢
侨乡江门市江门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广东江门380名50岁以上居民患膝骨关节炎情况调查
近代昌邑市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审美特征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阳光路上歌声扬
——广东省江门市老干部大学校歌
精彩观影,欢乐K歌 江门开平优之名商务多功能影音室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大白兔奶糖
广东江门“多证合一”再开全国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