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梓白皮基原考证

2023-01-09 09:04侯真真唐婷婷姜诚淏张国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白皮楸树本草

侯真真 唐婷婷 吕 佳 姜诚淏 董 琦 张国豪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梓白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梓白皮,味苦,寒。主热,去三虫”。《名医别录》云:“主目中患,生河内。又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傅”[1]。《本草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啘,煮汁饮之”[2]。

根据古代医籍记载,梓白皮有诸多的应用,如《伤寒论》阳明篇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伤寒瘀热在里,身黄,方中用梓白皮一升,取其清热利湿之功而退黄疸[3]。《本草纲目》引《肘后备急方》文则有:“时气温病头痛壮热,初得一日。用生梓木,削去黑皮,取里白者,切,一升,水二升五合,煎汁,每服八合,取瘥”。关于梓白皮的基原,按《中华本草》,梓白皮为紫葳科(Bignoniaceae)植物梓(CatalpaovataG. Don)的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并记载:“梓白皮味苦,性寒。归胆、胃经。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用于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4]。对于梓白皮基原品种考证,《中华本草》但云“据其生态环境及形态特征, 应为本品”,未作更详细的考证说明。近年有学者从训诂学、文史资料、考古及本草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证,认为东汉《伤寒论》方中梓白皮为楸树皮[5]。

那么古代使用的梓白皮的基原是什么?是否与今天应用的梓白皮基原相同?搞清梓白皮的基原对于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

1 对梓白皮基原为梓树(Catalpa ovata)或楸树(Catalpa bungei)的辨析

关于梓白皮的基原,由古至今,认识不一。分歧主要集中在梓白皮来源于紫葳科梓(Catalpaovata)或楸(Catalpabungei)[6]。查阅古代文献,对于梓树和楸树的描述确有混淆。

1.1 古代关于梓树 楸树的早期记载 古代文献很早就记载了梓树,而楸之名出现较晚。如公元前6世纪的《国风·鄘风》有:“爰伐琴瑟,椅、桐、梓、漆”。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周书·梓材》有:“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雘”[7]。如《山海经》中大尧之山,“多梓桑”,隅阳之山“其木多梓桑”。《孟子》中有“梓匠轮舆”的说法,梓匠指的是木工,因为当时的木工加工常用的木材就是梓木;轮舆是指制作车轮和车厢的人。《诗经》里有不止一处对梓的描述,如《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诗句,大意是看到父母种植的桑与梓,就犹如见到父母一般,要毕恭毕敬。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种植梓树了,把它和桑树并列。而楸之名,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史记》。《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此处的“萩”字同“楸”,文中描绘了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楸树在我国中原、华北、西北广大地区大量栽培的盛况。

1.2 一部分古代文献记载梓树 楸树为一物 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梓、楸互训,《说文·木部》:“梓, 楸也”,又:“楸, 梓也”[8]。晋代郭璞注《尔雅·释木》“椅, 梓”曰:“即楸”[9]。宋代罗愿《尔雅翼·释木》:“然则椅梓槚楸,一物而四名”[10]。因而也有人持古代楸、梓二树不分的观点[11]。还有学者从训诂学、文史资料、考古及本草应用等方面进行考证,认为东汉《伤寒论》方中梓白皮为楸树皮[5]。

1.3 古代文献关于梓树 楸树形态区别的记载 如前文所述,《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楸树,也记载:“江南出楠梓”。也就是说,《史记》中同时出现了楸和梓的名称。说明在西汉,还是认为梓树和楸树是有区别的。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浮侈》中提到 “楸梓槐柏杶,各以方土所出”[12],这就是直接将梓和楸分为不同的植物了,说明古人已经区分梓和楸。三国时期吴国陆玑所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上:“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13]。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云:“然则楸、梓二木,相类者也。白色有角者名梓。以楸有角者名为“角楸”,或名“子楸”;黄色无子者为“椅楸”,世人见其木黄,呼为“荆黄楸”也”[14]。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把楸、梓2种树分别介绍, 并引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说:“楸生山谷间, 与梓树本同末异, 或以为一物者, 误矣”,并且对于梓树与楸树的区别进一步描述:“木理白者为梓,赤者为楸”[2],“角”即为梓树所结的线形蒴果。古人认为结实的为梓树,不结实的为楸树,梓树木材质地文理为白色而楸树为红色。这些文献具体指出了梓、楸的区别点。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农学著作之一。其中有关农林种植的内容详实可靠,对于植物辨识的参考价值远超一般著作。《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对梓树和楸树的栽培分别做了详细介绍, 这些方法直至现代仍在采用。种梓采用播种育苗的方法,而种楸则采用插根育苗法,原因在于古人观察到楸树经常不结种子或结实甚少。楸树是异花(或异株)授粉植物,而散生树、单行树成片林往往由同一个无性系所组成,所以不能结实或很少结实。如采用适当的方式异花授粉,也是可以结实的[15]。

梓树、楸树为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植物,该属有10种,我国产梓树(CatalpaovataDon.)、楸树(CatalpabungC.A.Mey.)、灰楸(CatalpafargesiiBureau.)、滇楸(Catalpafargesiif.duclouxiiDode)、藏楸(CatalpatibeticaG.Forrest)5种,国外引进黄金楸(CatalpaspeciosaWard.)1种。其中以楸树、灰楸和滇楸分布较广。楸树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和选择的结果,出现一些自然类型,类型间在形态、材质、生长和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优良的类型有金丝楸、心叶楸、长果楸3个类型。其中心叶楸品种心材淡肉红色,金丝楸品种心材黄色。滇楸的木材为灰黄色,灰楸略灰白。查我国原产梓属植物惟有梓树的心材颜色偏于灰白色[15],且线形蒴果常见,与《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关于梓树的记载相符。结合古代文献对梓树形态的描述及栽培应用历史,古代文献所提的梓应该是今天的紫葳科梓(CatalpaovataG. Dou)。中药梓白皮的惟一来源应为紫葳科(Bignoniaceae) 梓属(Catalpa L.) 梓(CatalpaovataG. Dou)。

从植物形态上来说,梓树和楸树尽管有相似之处,也是不难分辨的。梓树的叶片为宽卵形或圆卵形, 楸树的叶片为三角状卵形;梓树花冠淡黄色, 楸树的花冠淡红色, 内有紫斑;梓树为圆锥花序, 楸树为总状花序[16]。至少从汉代开始,在植物形态方面,古人已将梓树和楸树做了较为明确的区分。古代关于梓树的形态特征记载,与今之梓树植物形态基本一致。

1.4 历史上梓木和楸木用途上的区别 梓树分布广泛, 梓材耐朽, 花纹美观, 材质优良, 素有“木王”之称。梓木适合用来制作各种器具, 古人把制作器具的木工称为梓人。梓木材质坚硬,耐湿耐腐,具芳香,抗蛀,不易开裂,有“千年不朽”之称。梓木在古代的一个常见用途是作棺材, 称“梓棺”。古代帝王所用棺木亦多用梓木制成,故称为“梓宫”。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棺,现保存在湖南长沙省博物馆中,江西木材工业研究所对棺椁木材树种进行了研究,鉴定结果,四层棺木鉴定为梓属的一种, 但不能确定为楸(Catalpabungei)或是梓 (Catalpaovata)[17]。帝王“梓宫”用料考究严谨,通过对考古出土的梓宫用木的鉴定,可为古代梓木的树种考证提供有力的佐证。20世纪70年代植物鉴定手段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期待未来对“梓宫”用料有更精确的研究结果。

梓木材质坚硬, 纹理细致, 有很好的音声性能,宜做琴瑟等乐器,不仅使瑟体牢固不易变形,更重要的是能使面板的发音得到良好反射和回响。《国风·鄘风·定之方中》云:“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意思是种植了桐树和梓树,准备采伐木材,制作乐器。桐指的是梧桐,常用于制作琴的上半部分,而梓一般用于制作琴底,因此有“桐天梓地”的说法。

梓木在古代另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作雕版印刷的板材。梓木材质坚硬, 存储不易变形开裂, 纤维细匀, 吸墨与释墨性均匀,故而常用于雕版印刷。书稿写成之后,就要用梓木刻成雕版,用来印刷,所以图书出版也称“付梓”。

唐代《新修本草》引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梓白皮下注文:“梓亦有三种,当用柈索不腐者,方药不复用”[18],意为梓树有三种,陶弘景指出应药用取其皮做绳索不易腐烂者。而经考察梓树皮韧皮部纤维性强,古今制作绳索都曾用梓树皮作为原料,这也为梓树皮作为梓白皮药用来源提供了佐证。

楸木用途与梓木有所差异。楸木枝叶茂盛,紫花似锦,树干高耸笔直,自古楸木常用于做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 走马长楸间”。李周翰注:“古人种楸于道, 故曰长楸”[19]。楸木花纹美丽,木质坚硬,落子清脆,《本草纲目》评价楸木:“其木湿时脆, 燥则坚, 故谓之良材, 宜作棋秤”。古时用楸木板做的棋盘, 被誉为“楸枰”, 历来受帝王之家、王公贵族、名人雅士等好奕者所喜爱。

由古今文献记载和使用沿革来看,梓木和楸木在用途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再结合植物形态认识,古人也较明确区分了梓树和楸树。

古代本草著作大多将梓白皮和楸木皮分列2条。楸木皮入药始载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楸木皮,味苦,小寒,无毒。主吐逆,杀三虫及皮肤虫。煎膏,粘敷恶疮,疽瘘痈肿,疳,野鸡病,除脓血,生肌肤,长筋骨……生山谷间,亦植园林以为材用,与梓树本同末异,若柏叶之有松身。苏敬以二木为一,误也,其分析在解纷条中矣”[20]。对比《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所记梓白皮功效,二者功效相似。但从古代本草记载来看,《本草拾遗》以后的本草著作大多将梓白皮和楸木皮分列2条,因此将梓树皮作为中药梓白皮的来源是合理的。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治伤寒,及时气瘟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方,取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瘥”。同时《肘后备急方》还载有:“瘘方,煎楸叶枝作煎,净洗疮了,内孔中,大验方”[21]。可见在医疗应用上梓与楸也是有别的。

既然古人对梓树和楸树的形态和应用大多做了明确的区分,作为东汉时期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名称为梓白皮的中药当然只能是来源于梓树。

1.5 梓白皮的用药部位 《中华本草》等文献定为梓树根皮或树皮的韧皮部。但古代文献中并未见以根皮入药的记载。而《肘后备急方》则有用生梓木削去黑皮,取里白者入药的记载。可见梓白皮以削去外栓皮的韧皮部入药是有依据的,而以根皮入药还有待文献或临床经验支持。因此,梓白皮的入药部位仅定为梓树的枝干韧皮部为好,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梓树资源。

2 结语

通过对古代文献所记载梓、楸形态异同的分析考证以及梓、楸制作器物应用上的差异,可以确定从汉代开始已区分梓、楸为2种植物。《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梓白皮以及《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所用的梓白皮之基原应为紫葳科梓(CatalpaovataG. Dou)去除栓皮的干皮或枝皮。

虽然目前临床梓白皮应用不多,但随着对梓白皮研究的深入,梓白皮的药用价值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梓树易于种植,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用途广泛,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一旦大规模种植开发,可望为梓白皮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充足来源。

猜你喜欢
白皮楸树本草
浅谈李根白皮的应用及其替代品*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幸福的一日
——致秋天的花楸树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足球黑白皮
幸福一日
对与错
致秋天的花楸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