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多能“塑造”全媒型人才
——传统主流媒体从业者的守与变

2023-01-09 19:39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塑造苏州工作者

王 英

当今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这让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受到严峻挑战。

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在确保传统主流媒体权威性、守住主阵地的同时,也为当前多元化社会呈现更加丰富、生动的新闻产品,这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也是传统新闻工作者顺流前行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为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一专多能,在全媒体时代更好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时代倒逼,记者要用“十八般武艺”演绎“千招万式”

互联网飞速发展,大众传媒趋于多样性和多元化,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满足于单一传播媒介展示的文图信息,更希望得到立体的、全方位、多角度、动态化的综合信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既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又要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是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的重大挑战。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从业者,传统媒体记者在坚守职业操守的同时,要进行角色转换,从原本单纯的新闻记者,转变为全媒体时代的全媒型人才,这是一个新课题,更是一个新挑战。

所谓全媒型人才,是指能够适应全媒体需要来完成内容采集、制作和发布的新闻人才。这就要求如今的记者,不仅具有全媒型思维和理念,熟悉各种传播载体的传播规律、传播知识以及传播技能,善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内容的传播。

这里说的传播载体,除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外,更包括微信、抖音、视频号、手机客户端等新型媒介。这里所说的传播技能,不仅包括采访、文字写作、摄影、摄像等,还包括声音和视频的编辑制作,H5、VR、VCR等全新的数字传输技术。

自2019年9月成立以来,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吴江全媒体中心努力引导年轻记者提高自身技能,升级成为真正的全媒体记者。

全媒体记者,首要要求便是“全”,即成为“全面手”,不仅能写稿子、会拍照片,而且能根据不同的媒体定位,写出不同风格的新闻报道;能够根据受众的不同特点,制作不同的传播内容,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简单地说,即记者要用“十八般武艺”来演绎“千招万式”。

2020年,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吴江全媒体中心承接了吴江江陵街道的一项重要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巡演。活动主要通过社区巡演宣传,倡导百姓人人参与文明创建、共建共享创建成果。活动要求吴江全媒体中心记者在巡演结束就迅速用15秒短视频以及文字+图片+长视频的方式报道活动过程、展示每场巡演亮点。

为此,吴江全媒体中心3名记者分工合作,从照片视频拍摄、短视频制作到H5、文创海报设计,以及传统纸媒、新媒体的联合发布,用浑身解数使出“十八般武艺”。其结果,不仅用线上线下立体式呈现了每场活动的精彩瞬间,更通过全媒体方式强化了主流媒体在政务性活动中站位高、政治性强、老百姓信任度高的优势,受到高度好评。

顺流前行,记者要用“独门秘籍”形成品牌效应

全媒体时代,要求新闻工作者掌握多种工具和多种技能,这既是时代的逼迫,更是记者顺流前行的必然。

采访结束及时发布高质量图文并茂的新闻,是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每名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自2017年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进行融媒改革以来,苏报全体记者,从“90后”到“60后”,无一不拿起手机、相机,奔赴在各新闻和活动现场,用全媒体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

很多在报社工作二三十年的老记者,如今也开始研习视频拍摄、编辑制作,尽管设备并不专业,但他们努力穿梭在各个新闻和活动现场,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实现从文字记者向全媒体记者的转变。

而这样的转变,带来的更是传统媒体品牌效应的不断提升。2019年4月,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区域融媒中心在《苏州日报》推出特刊——“春暖花开赏苏州”。特刊集结苏州的乡村在春暖花开的4至5月间推出的各项踏青旅游活动,用苏报记者最擅长的文字+图片整版报道的方式,通过图文全景呈现苏州乡村美景,为苏州旅游提升热度、吸引人气。不仅如此,特刊还通过海报制作、视频拍摄、小视频制作、H5等全媒体方式,立体式展示文字报道的内容。

各种呈现方式的特刊一面世,便广受好评。如今“春暖花开赏苏州”已经成为区域融媒中心的品牌项目,每年都会在纸媒报道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全媒体创新产品。2021年,此栏目更是在文字见报的当天,邀请有代表性的乡村来到苏报集团全新的演播室,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展示“春暖花开赏苏州”的具体内容。

顺流前行,全媒体时代,记者不仅需要跳出传统媒体思维,通过学习新技能,掌握多种信息传播手段,转变成为顺势而为的全能记者,更要擅于运用“独门秘籍”,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在媒体生态越趋恶劣的环境下,站稳自己的脚跟。

在苏报品牌的照耀下,苏报记者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不做“可有可无”的搬运工,深度参与实施“运河十景”“党史学习教育”“走百村”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同时,围绕着长三角一体化、智改数转、数字经济、城市更新等方面,采写了一批高质量的稿件,运用全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努力成为采访对象心中的“不可或缺”,让读者能有舒服的阅读感,做出苏报影响力。

一专多能,记者要用“全面视角”讲述新闻故事

全媒型人才,并不是说每名记者必须“采、写、摄、编、播、发”样样精通。对于大部分已经从事传统媒体很多年的记者来说,这样的要求确实很难做到。

因此,作为全媒型人才的“全”,更多的不是指技术,而是指一种全媒体的理念和意识。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通过新媒体传播,也不是任何作品都必须用“另类”形式来吸引眼球,全媒型人才必须熟练掌握的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全媒体手段来展示所需展示的内容和产品。

全媒型人才更值得推崇的是有着“几把刷子”“一专多能”型新闻工作者。记者不是天才,但也绝不是庸才,行业的属性决定了新闻工作者一定能在某一方面成为行家里手,兼顾全能型基础并形成自己的特长。

作为全媒型人才,首先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业务学习,全力弥补自身知识上的不足、经验上的盲区、能力上的欠缺。主流媒体的全媒型人才要始终走在媒体发展的最前沿,精心、精准、用心、用力、用情于内容建设,在突发事件、重大舆情面前,体现主流舆论的使命价值、责任价值和媒体人的担当作为。

其次,要全面锻炼专业能力,进行多岗位锻炼,全力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努力用“全面的视角”讲述新闻故事。如今社会,“千文一面”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特长的新闻工作者用不同的视角去解读,用不同的媒介去呈现,这是避免新闻同质化的基本要求。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记住,只有个体的特色和差异才能带来新闻的鲜活性和生命力,要努力用全面的视角讲述好新闻故事。

再者,要努力深入基层一线,要有善于发现和挖掘鲜活新闻素材的意识和能力。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信息获得和采访线索的获取更加容易,甚至一些采访活动只需要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来完成。所以一些新闻工作者在网络上通过复制粘贴,就能完成新闻采访以及写作或制作的工作,导致一些新闻报道无法触及受众的内心,难以打动人,缺少感染力。所以,全媒型人才必须到一线去,到实践中去,这是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工作作风。

当然,全媒体记者转型之路不止于此。

未来,全媒体记者需继续提升采访、写作、编辑、播音、主持、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综合业务能力,以向受众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为目标,提供新颖且有贴近性的作品满足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用多元化、更全面的视角传递新闻,讲述新闻故事。

猜你喜欢
塑造苏州工作者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