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3-01-09 08:20余先群
南方农机 2023年2期
关键词:寿县拖拉机农业机械

余先群

(安徽省寿县丰庄镇农机站,安徽 淮南 232293)

农业属于复合产业,包括农作物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存储及运输等环节,农业生产会受到自然环境及社会条件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已基本解决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机械化进程被提上日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期,只有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进程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粮食安全[1]。

1 寿县农业机械化的条件和基础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隶属安徽省淮南市,下辖25个乡镇,全县面积2 948 km2,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寿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每年粮食总产量150余万t,曾荣获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寿县农业机械服务机构包括农业机械事务管理中心、农机监理站、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每个乡镇设有1个农机站,主要负责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农机合作社管理工作、机械化生产服务工作及农机化示范项目工作等,各部门各司其职,构成全县的农业机械服务网络。

1.1 农业机械拥有量情况

从寿县农业机械管理的年报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底,寿县农业机械设施全部动力为2 530 968 kW;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26 68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369 900台(套),水稻插秧机6 000台,谷物联合收获机11 200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寿县农业机械拥有量

1.2 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机构情况

寿县农业机械管理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寿县农业机械维修点共420家,从业人员约1 310人;农业机械经销机构共35家,从业人员62人;与农业机械相关的培训机构仅1家;与农业机械相关的从业人数为11 574人,如表2所示。

表2 寿县农业机械管理组织

1.3 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情况

根据寿县农业机械管理的年报数据,截至2021年底,寿县16.3万hm2的耕地已实现农业机械化,运用最多的是机械耕种和收割,全年度机械耕种面积达306 900 hm2,全年度机械播种面积达230 160 hm2,全年度机电灌溉面积达131 000 hm2,全年度机械植保面积达136 000 hm2,全年度机收面积达306 500 hm2,如表3所示。

表3 寿县农业机械化作业情况 单位:hm2

综上可以看出,在寿县的农业机械设施中,机械耕种收割是常用的设备;而水稻及小麦是使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两种作物,其中水稻机耕面积达16.57万hm2,机收面积达16.73万hm2,小麦机耕面积达11.3万hm2,机收面积达11.40万hm2。

1.4 农业机械补贴逐年增加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数额逐年增长[2],寿县农业机械设备得到一定的更新,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30日寿县当年农机具补贴数量为4 018台,3 172余农户享受到了农业机械补贴资金,全县共使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金额达4 106.947万元,有力推进了当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中,有收割机370台,拖拉机401台,新购买的大型农用拖拉机马力都在50以上,有60余台拖拉机马力达200以上,原有18马力的农用拖拉机逐步被淘汰,寿县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在寿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3]。寿县县委、县政府每年会拿出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作为当地急需农业机械购置的追加补贴,通过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此外,寿县还利用财政扶持资金建设了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并利用财政资金加强了县乡农业机械服务站建设。同时,淮南市财政每年下拨给该县农业经费26万元,用于农业机械化的资金补贴。总之,寿县农业机械补贴的多渠道投入迅速提高了寿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2 寿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困境

2.1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尽管寿县加大了农业机械资金扶持力度,但对于当地农业机械化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一是农业机械补贴资金不足。随着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扶持措施,其中给予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户一定数额的资金补贴是最好的扶持措施,但国家及省级下发的农业机械补贴资金到达县级的数额较低,且多数是用于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所以从总体来看,县级农业机械补贴资金明显偏少,多数农户在农业机械购买中并未享受到相关福利。二是农户的农业机械购买力有限。对于寿县来说,当地多数农户经济收入有限,部分农户的主要收入是务工所得,加之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外出务工多是从事无技术含量的建筑等工作,整体收入较低,故多数农户无法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只能购买功能单一的中小型农业机械。

2.2 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从总体来看,尽管寿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强劲,但总体水平仍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一是大型农业机械的配置不合适。如在拖拉机方面,寿县往年购置的多为中小型拖拉机,马力小,大型拖拉机匮乏。据统计,2018年寿县有大中型拖拉机3 625台,小型拖拉机达8 000余台,是大中型拖拉机数量的两倍多;从机械利用率来看,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明显高于小型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且成本低,而小型农业机械经济效益较低,难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4]。总的来说,小型农业机械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大型农业机械发展迟缓,阻滞了当地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二是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配套农具的结构失衡,农业机械配套农具数量少,无法满足农业机械的需求。据统计,当前寿县大中型农业机械配套比为1∶2.1,而小型农业机械配套比为1∶1.3,与农业机械配套比最低标准1∶1.3持平。三是农业机械应用结构不平衡,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寿县农业机械多用于播种与耕地,在农作物收获领域的应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2.3 农业机械化人才较少

农业机械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当前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较广,但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相对较少,寿县的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依靠种地为生的农民越来越少,尽管寿县农业机械数量持续增长,但因缺乏专业人才,机械设备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3 寿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进措施

3.1 完善农业机械基础设施

第一,改善农业机械结构。各级农业机械部门要明晰寿县现有农业机械设施情况,如当前农业机械的结构、分布、类型、数量等,结合实际需求及时作出调整,确保农业机械发挥作用[5]。第二,改进农业机械更新制度[6]。实施农业机械补贴政策,引导农户购置技术性能高、需求较大的农业机械。改善农业机械报废制度,简化报废流程,从而确保农业机械补贴政策落实。一方面是提高农业机械购买动力,改善农业机械的配套占比。另一方面是改变种植业和其他行业的农业机械占比,特别是经济作物与畜牧业农业机械的占比。

3.2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第一,改善财政支农结构,增加农户收入。当前,寿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低,故需改善农户的生产条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引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项目,加强农业机械操作技术的推广,将农业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增加农户收入[7]。第二,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实现农业机械化,资金是关键。由于大型农业机械利用率较低,而农户没有充足的资金去购买实用性能较高的收割机械,所以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力度,并根据农业机械的应用情况明确补贴范围与金额,坚决杜绝农业生产补贴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3.3 加强农业机械研发

第一,调整科研投入制度。科技创新是农业机械发展的原动力,要加大农业机械科研投资力度。当前,寿县并未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研发的作用,究其原因是资金使用不合理,研发队伍不稳定,所以要把研发资金应用于农业机械科研上,同时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8]。第二,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和国外学者及研发机构进行交流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水平,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机械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第三,借鉴国外农业机械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管理模式。

3.4 加强农业机械队伍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需要加强农业机械队伍建设,开展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就大中型农业机械来说,其使用效率和寿命与操作人员直接相关,为了确保操作人员使用农业机械时的专业与规范,要加强操作人员的规范培训,要求操作人员至少掌握两种农业机械的操作技能,同时学习农业机械的维修知识,从而减轻农户在农业机械维修方面的经济压力[9]。在培训中,培训机构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从示范讲解到指导上机操作的顺序培训,并做到集中培训、统一发证,力求培训规范化。同时,要结合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农业机械化建设[10]。

4 结语

从整体来看,寿县农业机械发展势头较好,为区域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客观来说寿县农业机械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要通过完善农业机械基础设施、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机械科研、加强农业机械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寿县拖拉机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拖拉机内燃电传动系统
飞上天的“拖拉机”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寿县古城墙:千年守护御“洪兽”
红色拖拉机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