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斌教授临床诊疗视频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0 04:32高娜白童瑜车志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诊断学老中医

高娜 白童瑜 车志英

(1.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2019 级,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生2019 级,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河南 郑州 450046)

王国斌,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曾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务院学部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6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立了王国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40 余年,其诊疗方法独特,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通过日常专家门诊跟诊王师学习,参与工作室日常交流讨论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对王国斌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认识更加深刻,并切身体会到跟名师做临床的重要性。

1 王国斌教授临床诊疗视频库的建立

该视频库以王国斌教授名老中医工作室为依托,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新华中医院为临床基地,开展王国斌教授门诊和国家继续教育项目授课等实录拍摄。目前本团队拍摄王国斌教授门诊视频超过300 小时,国家级继续教育学术会议举办3 次,病案超过11 200 份,与中医诊断学教学相关视频课堂拍摄和讲座拍摄达40 学时,大量的临床诊疗视频素材为名老中医药专家思想传承记录了最为珍贵的原始资料。从2016年12月开始,本团队在王国斌教授诊疗过程中,每周开展门诊病例实拍,通过摄像机直观地呈现中医四诊,对患者就诊的情景及患者的形态和舌象,进行实时录制,对病历书写、医生处方等进行实时记录。把这些视频储存做成光盘留存,这些都是第一手临床资源,也是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资源储备[1,2]。

2 王国斌教授临床诊疗视频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将3 次国家级继续教育会议视频(2018年王国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修班、2019年王国斌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修班、2020年王国斌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传承研修班)在王国斌教授临证医案选讲选修课上为学生讲解。学生借助河南中医药大学无线网络全覆盖,课下可以随时随地把视频资源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后学生可在学习讨论交流区评价,并将学习中的疑问反馈给教师,由王国斌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老师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2020年王国斌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传承研修班学术会议视频中,王国斌教授讲解心律失常,王师对心律失常的辨证中以脉象为要,四诊合参,当脉症或脉舌出现不一致时,可按照“舍症从脉”或“舍舌从脉”的原则,反之则会影响疗效。脉象的变化在心律失常的分类中最具鉴别价值,根据“数则为热”“迟则为寒”的原理。大凡数、疾、促、涩而数者主阳热证,而缓、迟、结脉多主阴寒证。如是弄清了脉象,就抓住了大纲,也就有了正确的治疗方向,从而有利于拟定治法,选方用药,就不会被患者所出现的非本质表现所迷惑,而出现阴阳颠倒,寒热反谬的错误。教师授课时在讲脉诊这一章节,引入会议视频,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脉象,在中医诊断学实训室让学生在脉诊仪上感受心律失常的脉象,也告诉学生看病不能从一点论出发,要从两点论出发,这种中医哲学思维的引入,导引式的教学可逐步促进中医诊断学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3 将王国斌教授临床诊疗视频引入课堂的意义

3.1 有助于传承王国斌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中医的许多理论知识、基本辨证技能和辨证思维如舌象、脉象、脉证舍从、四诊八纲等问题,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慢慢领悟、感受,真正认识、体会和掌握。特别是通过侍诊临证,目睹一些疑难重症经老师诊后而霍然病愈的实例,才能感受到中医的疗效,这些单靠书本是不能完全表达清楚的。学生借助名医的视野,在传承人的指引下,与真实临床近距离深入广泛地接触与学习,可实现中医临床能力的提升[3,4]。王国斌教授业医40 余年,临床效果满意,深受患者信赖。将王国斌教授临床诊疗视频引入课堂,学生可以借助视频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实现互联网技术下“名医—学生”“门诊—课堂”近距离互动。院校教育培养学生存在共性问题:偏重理论与研究,临床技能实践水平较差,导致部分学生“考得了证,辨不了证”,学生受教材固化影响,大部分学生没学会看病、不敢把脉,遇到患者普遍无从下手,不会运用中医思维看病,独立临床的信心和能力差。国医大师熊继柏提出,今后要真正成为中医临床人才,还必须要有明白的老师来引路指点,发蒙解惑,如此,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5-8]。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是我国传统中医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将王国斌教授临床诊疗视频引入中医诊断学课堂,探索了一种新的中医师承教育方式,对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起着重要作用。

3.2 有助于名老中医隐性知识的挖掘“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辨证论治的方法和经验是隐性知识在中医药学中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名老中医视频学习,在跟师学习辨证施治过程中耳濡目染、揣摩推敲,领悟中医隐性知识的精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囊括其一生甚至几代中医先人临证经验的学术精华,通过真实、特色的门诊案例,对其经验的总结和口传心授的教导,每种独特治疗方法的选择也是建立在中医师个人知识结构、经验和阅历基础上,是中医学术薪火相传、经久不衰的宝贵经验。学生通过名老中医视频这种隐性课程模式,跟师临床,切身感受所处时代背景下名老中医的诊疗思维、临床判断和应急能力等,通过隐性课程长期的感染,逐渐培养自身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6]。跟诊作为中医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通过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中“隐性知识”的挖掘,将有助于拓宽传承研究的思路,提高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的效率[7]。

3.3 有助于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融入中医院校思政教育新时期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需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好的课程思政工作应该像盐一样,洒到并溶解到食物中去,让食用者自然而然地吸收[8]。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王国斌教授名老中医视频,通过名医言行举止无形的影响,让学生亲身感受名医高尚的医德及高超的医术,树立“做名医”的专业理想,有助于培养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学生通过名医视频如身临其境般地跟随王老进行诊疗,通过王老的言行举止感受他诊疗时对患者的关怀,学习他的诊疗思想和经验,充分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特别是通过患者亲口叙述的显著疗效,让学生耳闻目睹中医药的优势所在,提高学生对中医药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中医药的热爱[9-12]。

4 小结

如何将名老中医中医药临证经验传承好、发展好和继承好,是值得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将王国斌教授临床诊疗视频引入中医诊断学教学,这既是中医诊断学实训课程模式的创新,也是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新途径,同时也促进了名老中医隐性知识的挖掘及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在中医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诊断学老中医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避短扬长”思路开展科研攻关创新实践——许其凤院士学术思想侧记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名老中医举办座谈会共话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暨樊祖荫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