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朗读教学的运用策略

2023-01-10 23:11张红梅
中学语文 2022年24期
关键词:营造苏轼文本

张红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渐渐把朗读教学纳入语文教学中。但如何开展朗读教学,如何正确运用朗读教学的策略,仍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普通话水平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停留在“言传身教”的阶段,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新型课堂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为最终目标。新型的课堂结构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影响着整个语文课堂的节奏和走向,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从一开始就将朗读教学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影响学生的朗读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是当代语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营造朗读情境,引导学生情感融入

营造契合文本内容的朗诵情境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文本探究的自觉性,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入心动情,促使学生在情感融入中产生朗读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各种条件,从相对贫瘠的教学资源中挖掘能够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文本元素,为学生营造朗读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朗读。

常用的营造情境的方法有:第一,通过文本背景营造情境。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工农革命运动轰轰烈烈的势头,引导学生体会满腔革命热情的毛泽东面对湘江美丽的自然秋景,对过去的追忆和对革命形势的预判,并将这种情感融人到朗读之中。第二,结合作者经历营造情境。例如在朗读李白的《蜀道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李白游历四方的经验,以及其在统治者面前备受排挤的经历,引导学生剖析“蜀道难”背后的感情,并展开朗读体验。第三,结合文本意象营造情境。如在《荷塘月色》的朗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中描绘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感受月下美景,感受散文的无尽美感。第四,利用艺术元素营造情境。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琵琶曲引导学生朗读,感知文中琵琶女的形象,引导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注人情感。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教师在朗读中依然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优化朗读教学过程,提升学生朗读质量,促使学生从朗读中体验文本情感。在语文教学指导中,教师常用的朗读指导方法有:第一,讲解法。即教师通过讲解朗读提示语言和朗读基调,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方向,提高朗读的针对性和自主性。例如在遇到不同的标点符号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语气朗读,应该停顿多久,同样的结构应该保持怎样的节奏等等,都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在细节中提升朗读技巧。第二,标示法。即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分析,为学生讲授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并要求学生结合例文做好标识,反复朗读,熟能生巧。例如在《蜀道难》中,开头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应采用强列的语气奠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然后在文中的七言、长短句等结构中做好标记,形成抑扬顿挫的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效果。第三,练习法。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以及文本特点,设计个人领读、男女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略读、默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保持学生对朗读的新鲜感,提升其朗读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朗读效果。第四,比较法。即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篇章、不同技巧引导学生自觉对比,在相互比较中自我纠正,提升朗读能力。例如在《蜀道难》的朗读中,教师可以引入萧纲的《蜀道难》两篇诗歌,引导学生结合相似的意境,感受不同的描写手法,并在对比朗读中,感受李白诗歌一咏三叹、曲折回环的特点,感受文本中的饱满情感,进而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提升对比朗读能力。

四、组织朗读活动,丰富学生朗读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元的朗读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阅读体验,提高朗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苏轼诗词两首》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走进苏轼:一首诗词、一腔豪迈”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策划中,教师设计目标:自主选择苏轼诗词,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充分发挥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多种形式演绎苏轼经典作品,积累名句,感悟苏轼在豪迈的诗风中传递的人生哲理;赏析苏轼诗词,提高鉴赏能力;通过苏轼了解豪放派诗词,提升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诵读需求,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多样的开放式活动,有诗朗诵,少儿名著改编,广播诵美文,配乐唱古诗,知识抢答等。学生在活动中也需要展现出主动性,即在课下组成学习小组,通过书籍、网络查找,收集苏轼的诗词,并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整理,形成阅读素材。在活动中其他小组互动沟通,交换意见,共同欣赏,朗读比较等等;教师就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进行评价,结合学生朗读中的体验、鉴赏给出建议,促使学生回归主题活动,在诗词的朗读与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借助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朗读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中,需要不断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可以将知识用多元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视听、体验等等多个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播,激发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朗读水平。《黄河颂》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爱国诗,上课时我配以慷慨激扬的背景音乐,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被激发出来,大家朗读得声音高昂,气魄惊人。整节朗诵课,学生在我创设的氛围中,借助作者的文字,高唱出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赞歌,教学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活动和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与语文教学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引入课堂,为学生讲解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和认知,让学生从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堂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在落实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营造朗读氛围,采用多种方法,优化朗读过程,组织实践活动,借助现代教学设备,促使学生主动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感受作者情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营造苏轼文本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从善如流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