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术类专业教育资源的艺术高校美育建设

2023-01-10 11:26张珂语
关键词:美育美的美术

张珂语

(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71)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2]。美术类专业由于其学科特性,学生在艺术认知、鉴赏能力、艺术表达能力、艺术美学理解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且美术作品及艺术衍生品有着很好的传播性[3],加大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以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推动高校美育建设,是发展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及手段[4]。

1 高校美育的内涵与要求

美育,即美感教育[5],是充分利用自然、社会、精神中美的形态,使人形成美的心灵、美的品质、美的道德的教育[6]。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要力量,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与形成的关键期[7],也是处于由依赖父母到走向独立的过渡期。对美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个性且多样。高校美育应顺应学生的生理特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健康的思维方式,在保护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审美方式。

首先,美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审美眼光与欣赏习惯,使学生情感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发展。其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国际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封环管理中不仅要面对学业、就业、社交等压力,还要忍受各种心理问题。教师要通过美育途径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用美的事物振奋精神、排解压力,培养学生以乐观和美的心理状态面对各种挑战。

2 高校美育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

高校美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 教师对美育教育认知不足

教师是美育工作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教师的美育教育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美育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大部分教师对美育教育理解较为片面,单纯地认为美育就是美术类教育,在课堂中仅讲授鉴赏类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忽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发与引导[8]。尤其是艺术类高校,美育教育严重依赖艺术类课程,忽视其他课程中美育元素的挖掘与发挥,美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2 高校美育活动形式流于表面

现今艺术高校纷纷鼓励学生参与丰富的美育活动,但活动多由学生组织,缺少专业老师进行把关、指导。活动目的不够明确,活动内容流于表面,活动结束后也缺乏总结提炼,无法达到深层次的思想渗透[9]。

2.3 学生审美易受环境影响

由于学生美学理论结构尚未完善,缺乏对美的判断力,又对周边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所以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快销时尚吸引,盲目跟风模仿。不利于学生稳定、科学的美学眼光的构建。

3 艺术类高校美育建设路径

在统筹各学院美术类专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层次,统一规划与引导,从课程美育、实践美育、环境美育三个方面,由专业到学院,再到学校开展艺术类高校美育建设,使学生达到由知识、应用能力,到思想境界的全面提升。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艺术类学校美育建设路径

4 基于美术类专业资源的高校美育建设

4.1 课程美育

4.1.1 拓展通识课程,丰富美育资源

以虚拟课堂为载体,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丰富多样的美术通识课程,如:东西方艺术史、壁画欣赏、中国古建筑、书法、摄影及动画制作等。同时可通过校内线下授课、实践课等形式,丰富大学生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对于美术类知识、技能学习的需求。促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课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拓展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感知与鉴赏能力。

4.1.2 挖掘思政元素,践行以美育人

在开展通识类艺术选修课程的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凝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美术类课程融合,达到美育与德育同向、同行的效果。例如: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诗画一体等艺术理念,唐代壁画中所蕴含的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等价值理念,中国古建筑中榫卯结构、藻井、墀头、望柱、镂空等精湛传统技艺、艺术瑰宝所体现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古代书法中所蕴含的阴阳思想、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思想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所体现的和谐共生、融于自然、顺应自然等人文精神与理念。通过美育教育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构建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心圆。

4.2 校园美育

4.2.1 繁荣社团文化,激发美育活力

社团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自愿参加的亚文化组织,是大学生在校交友、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平台。开办多种类的美术类社团,如汉服社、剪纸社、设计设社、建筑社、绘画社、动漫社等,以兴趣为纽带,使学生社团活动中获得美育教育与培养。社团联谊活动还能产生美学教育的外延,影响校园内的其他同学。如:以“发现身边的美”为主题,组织校园线上绘画、摄影、征文展,在锻炼学生熟练运用不同手段表达美好事物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图2为河北传媒学院在疫情期间举办的“百米长卷绘初心,青春共绘中国梦”主题活动(图2),师生共同创作,合作完成了百米长卷。增进了师生感情的同时,缓解了学生在疫情封校期间的负面情绪。

图2 “百米长卷绘初心,青春共绘中国梦”主题活动

4.2.2 引导校园文创,增添美育内涵

校园文创是将校园核心文化与设计相结合,将校园精神与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展现出来的表现形式,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组织校园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校园精神内涵与个人视觉感官及产品功能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对美的把握和运用能力,以及对使用性与观赏性的融合能力。校园文创产品通过配色及图案搭配,为学生带来美好的心理暗示及体会,通过文创产品的长期使用、人与物的交互与沟通、美学元素的长期熏染,使学生逐渐形成稳定、高雅的审美情趣。

4.3 实践美育

4.3.1 优化校园环境,增强美育氛围

通过美术作品或校园艺术创作,将名人美术作品、学生优秀美术作品融入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与校园海报、绘画墙、展览厅、艺术长廊等相结合,通过美术创作让教室、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建筑都成为美育的场所,让全校学生都能随时随地欣赏美学、感受美学、亲近美学,增强校园的美育文化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4.3.2 立足实践育人,提升美育创新

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活动[10],面向企业和社会文化需求,结合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无人机摄影等技术,开展动画、动漫、短视频、油画、雕塑及美术衍生品等的设计和创作,使得美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养成及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提升高校美育生命力。

5 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美育视角下,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利于人才素质提升的美育教育手段。通过科学的美育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三观、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政治立场,通过美育中传统文化的讲解渗透,使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1]。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美术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