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排行

2023-01-10 03:23陆泓浩金城可
决策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申请专利创板长三角

文/ 虞 坷 陆泓浩 金城可

安徽与浙江和江苏相比,科创板企业整体处于发展中状态,盈利能力偏弱。

目前,科创板已经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首选之地。分析对比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情况,可以揭示各地推动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以及已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苏数量领先,上海市值最大

截至2022年5月13日,长三角地区共有科创板上市公司197家,占全国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46.90%,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其中,三省一市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均跻身全国前十。江苏有8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居全国第1;上海有64家,居全国第3;浙江有36家,居全国第5;安徽有15家,居全国第7。

从新增数量来看,江苏近两年新增数量最多,分别为30家和29家;上海其次,分别为24家和22家。安徽在2019年和2022年未有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从平均市值来看,上海平均市值最大,安徽最小,浙江和江苏规模相差不大。2022年前5个月,各省市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均有不同程度缩水。

其中,安徽科创板上市公司多数小于50亿元,规模较小。浙江和江苏也大多集中在50亿元以下,其中江苏上市公司天合光能市值达1210.81亿元,浙江和安徽没有规模超千亿市值的上市企业。上海多数在100亿至500亿元之间,市值最大为中芯国际达到3353.17亿元。

从平均营收来看,浙江和上海近三年增长相对较多,江苏在2020年有较大增长,安徽近两年变化不大。其中,上海中芯国际和电气风电近三年营收增量分别为136.13亿元和138.38亿元,江苏天合光能增量达211.59亿元。

从平均净利润来看,浙江与安徽分别达到18.29%和10.79%,而上海与江苏则分别为-59.57%、-74.36%,系因上海与江苏的科创企业数量较多,且企业规模与其余两省市相比较大而导致差异显著。

从净资产收益而言,浙江平均达到16.36%,江苏、安徽和上海分别为12.04%、8.99%和8.83%。安徽与浙江和江苏相比,科创板企业整体处于发展中状态,盈利能力偏弱。

上海生物产业优势明显,皖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先

长三角科创板上市企业共涉及13个一级行业,其中电子、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行业的企业占65%,略高于全国;电力设备、计算机、基础化工、环保行业为第二梯队,约占30%;国防军工、汽车、通信、钢铁和农林牧渔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皆低于5家,其中唯一一家有色金属企业大地熊来安徽,唯一钢铁企业广大特材来自江苏,唯一农林牧渔企业申联生物来自上海。

分省市来看,江苏和上海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皆为20家左右,展现出极具规模的集聚优势;计算机行业浙、苏、沪分别有7家、6家、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然而,在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这三个较有代表性的行业,安徽尚未有企业上市。在机械设备领域,安徽分别有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苏、浙分别有19家和12家,数量远超安徽。

安徽共有1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分布于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环保等8个一级行业,其中13家来自合肥市,剩余2家分别来自蚌埠市和芜湖市。

战略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从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产业覆盖来看,安徽涉及6个产业,与江苏相当,略低于浙江;上海涉及产业最广,覆盖8个产业;各省市均未涉及数字创意产业。

其中,安徽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占比分别达40%和20%;上海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占比为40.63%和31.25%;浙江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为36.11%和33.33%;江苏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

分产业看,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生物产业相比其他三省优势较为明显,占比达40.63%。安徽和浙江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先上海和江苏,占比分别为40%和36.11%。安徽科在生物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占比仅为6.67%和13.33%。

上海创新投入最大,皖苏创新产出表现亮眼

从创新投入情况看,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平均研发支出和平均研发强度,在长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安徽相对规模较小,平均研发支出和平均研发强度较低。

2021年,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计196.48亿元,江苏110.54亿元,浙江53.39亿元,安徽12.14亿元。

从平均研发强度看,安徽科创版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为12.23%,强度低于上海和江苏但高于浙江;浙江平均研发强度最低,上海最高,江苏其次。这表明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研发力度较大,安徽仍需加大研发力度。

从排名来看,上海拥有大批较高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在2021年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强度排行榜前20位中,上海有10家,浙江有5家,江苏有4家,安徽有1家,国盾量子以50.81%研发强度排在第6位。

在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排行榜前20位中,上海有11家,其中中芯国际研发支出高达41.21亿元;江苏有6家,浙江有3家,安徽无科创板上市公司上榜。

安徽和江苏科创板上市公司创新产出表现较为亮眼,在长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安徽科创板上市公司累计新增专利数达1183件,平均申请专利数84.5件,低于江苏,高于上海;平均员工每百人申请专利数为9.31件,在长三角地区居首位。

江苏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申请专利数量远高于其他省市,在长三角地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平均员工每百人申请专利数略低于安徽。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申请专利数量和平均员工每百人申请专利数较少,分别为71.66件和8.16件。浙江创新产出表现平平。

2022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十强

2022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十强

在2021年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排行榜中,浙江天能股份专利申请数最多,达794件;江苏上榜企业最多,有10家,浙江4家,上海5家;安徽仅1家上榜,巨一科技排在第16位。

在2021年长三角科创板上市公司员工每百人专利申请数排行榜中,江苏东微半导以73.33件位居榜首。江苏上榜最多,为8家,上海7家,浙江3家。安徽2家上榜,元琛科技和科威尔分别位居第8和第15。

猜你喜欢
申请专利创板长三角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科创板/创业板观察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Joseph F. Engelberger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