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助餐式”作业设计策略

2023-01-10 01:40安徽安庆市潜山梅城小学246300韩晓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2期
关键词:练习题数学知识作业

安徽安庆市潜山梅城小学(246300) 韩晓霞

数学课程标准早已阐明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明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体验教学活动。以生为本,是教师设计数学作业的根本,也是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出发点。“自助餐式”作业正是以生为本的作业形式。所谓“自助餐式”作业是指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分层练习为手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驱动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学生是最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人。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可以保证作业内容契合其自身发展情况,便于其迁移所学,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由此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基于此,教师要把握“减负”时机,尊重学生主体性,立足不同教学阶段,设计“自助餐式”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助力数学教学减负增效。以“百分数的意义”的作业设计为例,笔者的“自助餐式”作业设计策略如下。

一、前置作业,课前自学

课前是数学教学的首要阶段,是学生预习新知的重要阶段。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传统教学实践证明,当缺乏课前预习或课前预习效果不佳时,学生难以胸有成竹地走进数学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对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笔者深刻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设计了前置性“自助餐式”作业,为学生提供预习依据,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新知,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在课前预习阶段,笔者研读新授课内容,结合学生学实际情况,设计了“自助餐式”作业(如图1)。

图1

在“自助餐式”作业中,教师标注了必选作业和自选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选择,保证作业内容与自身学情相契合。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通过“自助餐式”作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预习,初步了解了新知内容,同时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此外,一些学生在完成“自助餐式”作业的过程中,挑战自我,选择稍有难度的作业内容,有利于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学习效果,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二、随堂作业,课堂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生及时应用课堂所学的良好载体,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随堂“自助餐式”作业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形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探究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建构了认知。教师及时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地出示随堂作业,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练习题,暴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予指导。

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后,为学生发随堂作业单,引导他们自选练习题(如图2)。

图2

练习题虽少,但难度不同,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在学生解答练习题时,教师巡视课堂,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请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讲解所选问题的答案、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这个过程,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过程。教师认真观察、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弥补知识漏洞。与此同时,教师及时调整后续课堂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契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后作业,拓展学习

课后作业是学生拓展学习的途径之一。拓展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发展多样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设计难易适当的课后作业,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锻炼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

1.设计阅读性作业,在阅读中拓展学习

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之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弱,无法读懂教材内容、练习题等,影响了学习效果。鉴于此,教师精心设计阅读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使学生通过阅读,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又锻炼数学阅读能力。

以“百分数”为例,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同时从网络上下载与百分数相关的内容,将两部分内容编制成“百分数知多少”的小册子,发给学生,并据此设计了阅读性作业(如图3)。

图3

这样的作业将学生从纸笔练习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机会。阅读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百分数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了解了百分数,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的理解。此外,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数学家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受到激励,纷纷表示要向数学家学习。

2.设计绘制类作业,在绘制中拓展学习

绘制是“做中学”的具体形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但是,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较为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有效建构认知结构。而思维导图是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结构、发展逻辑思维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在设计纸笔练习的同时,设计绘制类作业,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使他们在拓展学习活动的同时,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能用百分数描述具体的生活现象。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笔者设计了课后的作业(如图4)。

图4

在完成这项作业时,学生梳理学习过程,将有关的知识点,用直观的框架图一一地加以展示,顺其自然地厘清了知识的脉络。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实现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透过知识发现了数学学习方法,便于今后有方法地学习数学,数学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3.设计调查类作业,在调查中拓展学习

调查是学生走进生活的途径。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调查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建立生活认知,储备生活经验。

以“百分数的意义”为例,教师设计了下面的调查类作业(如图5)。

图5

按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家庭生活,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同时,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有助于学生形成理财意识,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

综上所述,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把握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设计“自助餐式”作业,让学生自选作业,提高作业的完成率和正确率,促进学生理解数学内容,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练习题数学知识作业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暑假趣味练习题(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