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理念探讨

2023-01-11 23:34常小雅
山西水利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利水资源水利工程

常小雅

(山西水务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1 生态水利概述

传统的水利工程以防洪治涝、农业灌溉、水产养殖和发展旅游业等为主要任务,体现其经济性和社会性,却忽视了水利工程的生态友好性,因此在兴修水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水利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形势需要,以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任务的生态水利应运而生。

生态工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首次出现“生态水利工程”一词是在《海河平原区生态水利工程体系研究》[1]一文中,其针对海河平原的气候特点,在解决抗旱需水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涵养和回补,从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生态水利工程体系。董哲仁[2]在《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一文中,首次定义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他提出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工程理念,并提出了生态水工学的相关设想。黄强[3]结合新形势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要,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水利的内涵,并构建了生态水利学体系框架。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生态水利内涵可概括为:生态水利是在保持生态繁荣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符合现代生态文明要求的、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模式[4]。生态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利是新形势下“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在2021年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绿色”和“生态”已作为山西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2 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已从2013年的4 39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 576亿元,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也逐渐扩大,但在获得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2.1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建设会对河流生态以及周边的陆地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水利工程大都是在天然河道附近建设,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水文状况,导致部分地区的含沙量和水深发生改变。如果建在河流上游,那么水流速度将会变慢,使得河流与外界的交换频率降低,河流的自净能力减弱。同时,水域面积的扩大和缩小会改变河流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包括降水量和水温等,气候条件的微小变化直接影响到水中鱼类、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除此以外,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石材,导致植被表层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河流的侵蚀。大型的水库建设甚至会破坏当地的地质构造,引发地质灾害。

在社会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占用耕地、房屋、工厂等,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实现搬迁移民的妥善安置。

2.2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难点

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生态结构的破坏,若需恢复平衡状态,需要的时间、物力、人力是巨大的。虽然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增加相应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对河流区域进行建设规划时,往往仅对河流的开发进行设计,而未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无法真正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此外,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可借鉴的资料较少,特别是缺乏水文勘探类的前期资料。缺乏生态水利建设的高水平设计人才[5],此类专业型人才需要同时具备水利工程以及生态学、生物学和环境工程学相关知识和能力。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工程设计建设方式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不足,给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带来了许多困难。

3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人水和谐社会,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6]。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型工程,因此我们要严格把握好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工程安全性、整体性、和谐性五大原则,协调好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3.1 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要重视对生态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专业人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做好规划工作,在规划设计时要依据五大原则,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项目实施时要按照规划进行,对在建或已建工程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反馈调节的方法及时做出调整。

为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需要在项目实施前做好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评估。要遵循工程安全性原则,确保工程本身稳定可靠、安全耐用,并与周围自然环境条件及社会条件相适应,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从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水利问题上下功夫,考虑移民安置问题,减少耕地占用,尽量减少移民数量,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在生态方面,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要以符合生态要求为准则,遵循生态系统自我设计和自我恢复的整体性原则以及和谐性原则,维持区域多样化,注重对生态系统环境的保护,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水环境和谐健康。除此以外,要及时掌握生态水利工程区域的水资源信息,构建水资源数据库,并对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全面考察项目对水资源供给、水质以及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3.2 项目实施及评估

项目工程区域的水文数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要依据整体性原则和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实施要以流域为单元实时更新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数据库,对当前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并结合已监测数据做出发展方向的预测,从整体出发完善水利规划体系。

在项目完成后,也要综合评估已建工程是否符合项目预期,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增加植被面积等相应措施,进一步减少因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挖掘其经济价值。如利用丰富的水利风景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依托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开展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和科教文化活动。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 生态水利建设的目标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区域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保证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水资源量,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提高水环境净化能力,有效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质安全,防治洪涝等自然灾害,减轻水旱灾害带来的威胁。

大力建设生态水利,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利用水能发展水电,用阶梯水电开发代替部分火电、核电,解决部分地区的用电紧张问题,满足工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的需求,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水电站的枢纽建筑还可以调节河道径流,减少洪涝灾害,控制供水和灌溉条件。

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对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水环境好的地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生态繁荣,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是行业发展的自然基础。有利于区域内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生态水利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对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生态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成为生态水利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水利水资源水利工程
水资源(部级优课)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水文水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