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1-12 12:28田竞蒋德书
内江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成都市高新技术高新区

◇田竞 蒋德书

①成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②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③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先驱性产业的基石之一,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对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已进入全球前列,但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核心技术,依赖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1]。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企”)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聚焦四川省“5+1”和成都市“5+5+1”现代工业体系,四川省先后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培育方案》、《四川省“十四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文件,明确了培育打造新材料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将新材料产业培育成先进材料万亿级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成都市作为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主干”,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基于此,通过分析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对推动新材料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企发展现状

1.1 新材料领域高企数量不断增长

成都市高企主要分布的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先进制造、资源与环境[2]。其中,新材料领域的高企数量从186家(2017年)增长至406家(2021年),增长率从11.83%增长至17.00%,其中2020年达到增长率高峰42.21%,总体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良好趋势。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企数量和增长率变化见图1。

图1 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企数量和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1.2 新材料领域高企区域分布情况

从2017至2021年的5年间,高新区的新材料领域高企数量和占比处于绝对领先,占比接近20%,这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高新区科技创新地位相符。中心城区“5+1”区域(五城区+高新区)的新材料高企数量占比为26.11%,新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聚集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高新区新材料领域高企占比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其他区(市)县亦在新材料这一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着力。表1反映了2017-2021年成都市各区(市)县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及占比情况。

表1 2017-2021年成都市各区(市)县新材料领域高企数量及占比表

1.3 新材料领域高企经济效益与产出

整体上看,2018-2021年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贡献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21年,成都新材料领域高企的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446.25亿,相比2018年增加了88.19%,实现较大增长。平均每家企业营收为1.10万元,相比2018年略微下降3.64%;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比达83.00%,近年来均保持平稳;吸纳就业人数5.22万人,比2018年增加59.14%。

1.4 新材料领域高企投入统计

2021年,全市新材料领域高企科技人员达0.9866万人;研发经费投入累计56.75亿元。2021年各区(市)县新材料领域高企中,高新区科技人员有1153人,占全市总量的11.68%。其中,科技人员超过1000人的还有新津区,占全市总量的10.60%。各区(市)县中,新材料领域高企研发经费投入最高的三个区域是高新区、双流区和龙泉驿区,其中高新区新材料领域高企研发经费投入6.8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2.13%。

1.5 研发投入强度统计

本文采用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作为指标来衡量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2021年全市高企研发投入强度为5.78%,比2018的5.14%有所增加;其中新材料领域高企研发投入强度为4.30%,略低于全市高企研发投入强度。2021年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企研发投入强度较大的区(市)县分别为高新区、郫都区、龙泉驿区。

2 存在的问题

2.1 新材料领域高企竞争力不够强

一是新材料领域高企的研发投入强度不够,低于全市高企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二是规模效应不足,缺乏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市场规模水平领先的龙头型、引领型企业。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领域达到亿级、10亿级、50亿级、100亿级以上的企业数量还不多。新材料领域高企中60%的营收规模都在2000万元以下,属于规模以下企业,新材料领域高企规模发展还不够。如何让规下企业逐渐壮大,发展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甚至超大型头部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对于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2 新材料领域高企集约发展度不够

新材料产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区域产业竞争激烈,产业结构趋同,集约发展度不够等问题。从成都市新材料领域高企区域分布可以看到,尽管高新区新材料领域高企数量最多,但没有形成绝对优势的区域新材料高企集中现象,且高新区的数量占比在逐年下降,说明成都市新材料高企存在一定程度的散、点式发展特点,集约发展程度不高。目前,成都市新材料领域的高企间的合作项目较少,相对处于“孤军作战”的状态,新材料产业生态圈尚未形成。

2.3 新材料领域高企享受创新政策不够

目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各项创新政策,主要集中在支持技术创新研发、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投入后补助、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大多以普惠性质为主,并未对新材料这一特定领域制定细分、倾斜性的政策,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企业盈利问题等影响,新材料领域高企在享受高企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参与性和积极性都不高。高新区内的新材料高企没有呈现出绝对优势,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高新区以外,这部分企业没有享受到高新区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新环境。

3 对策及建议

3.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一批新材料领域高企

一是落实好省、市高企培育倍增计划,用好成都市、区两级的高企奖励补贴专项资金,做好后备高企库建设,吸引鼓励新材料企业积极申报高企,用高企的理念管理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二是引导规模以上新材料高企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引导新材料高企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与四川大学等在蓉高校院所在新材料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合作,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加快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新材料企业集约发展

一是发展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具有全球行业引领能力的新材料领域龙头骨干企业,推动若干小企业加快进入行业百强,培育壮大形成一批创新型新材料产业集群。二是鼓励、推动大型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新材料领域的硬核科技企业。三是加快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营造利于新材料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聚集一批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生态圈,构建新材料创新生态链。

3.3 加大政策培育力度,推动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重点围绕新材料领域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力度和覆盖范围,落实更加优惠的创新扶持政策,二是以更大力度、更便捷的方式落实科技创新券、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三是加强新材料领域专业孵化器建设,鼓励骨干企业或其他社会资本参与新材料专业孵化载体建设。三是拓宽新材料融资渠道,落实好上市补贴政策,鼓励新材料企业在科创板等多渠道上市融资,引导企业充分运用好政策和市场工具,加快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成都市高新技术高新区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遂宁高新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2019年1~9月 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