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研究

2023-01-12 12:28田川邬小平罗苏
内江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三力民办高校党组织

◇田川 邬小平 罗苏

①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②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基于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借鉴和理论分析,从政治性和科学性入手,界定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科学内涵,是内在蕴含的生命力、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对外处理与群众关系形成的合力。当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状况、内外组织力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与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办学体制、国家所制定的适宜性法规不完善、民办高校自身基层党组织制度缺失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三力整合”分析框架,同时指出该分析框架的价值和适用限度。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管理体制有着较大差异,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二者都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都需要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为立德树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然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涵是什么?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何困境,为何引起?本文遵循文献查询—理论探讨—困境分析思路,从组织力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困境成因,以供实践之用。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文献回顾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组织力”概念[1],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此,学术界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了研究,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渊源及发展。组织力理论发端于现代西方管理学,马克斯·韦伯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由此而建构‘官僚制’的理论框架[2]。无产阶级也强调加强政党组织力建设,毛泽东等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政治组织力”[3]等概念,主张通过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社会动员凝聚民众的革命力量;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4]。

第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现有困境及成因。一些学者分析了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所面临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不强、组织动员力不够[5],高校的党组织整体功能不够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不严不实和党支部建设不够均衡等[6]。一些学者具体分析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困境成因,包括难以形成领导力、行动力、协调力、服务力、学习力这“五指合力”[7],以及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也可能会出现错位和缺位[8]。

第三,多视角分析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化路径。如组织力意识视角,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发展三个维度[9];组织设置视角,根据高校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生活特点,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10];组织力提升模式视角,即“个体靶向化、支部规范化、党委整合化”[11]的精准提升模式。

以上成果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困境分析与出路研究提供了深化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的有益借鉴,与此同时存在研究的不足,主要是界定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内涵不够准确,对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困境研究不够深入。

二、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逻辑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理论内涵如下所示。

组织力的理论源自管理学等学科,随后延伸到政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以行政组织或企业为研究对象,给“组织力”界定概念,就是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12]。政党政治学多偏重于组织结构和活动等,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界定,即对内开展组织活动,对外联系群众的综合能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理论是有关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要素、功能、结构及其相关性的高度理论概括,旨在揭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建构起有关组织力提升的理论基础、研究框架和实践指引。不同学者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从各个层面进行界定,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一种资源配置能力,需要对师生进行引导、整合和动员[12];有的学者坚持“合力”论,要求把领导力、行动力、协调力、服务力、学习力进行组合[13]等。受益学者们的研究,本文基于政治性和科学性两个维度,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概念进行界定:一是政治性,主要指教育、管理党员和组织、服务群众,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高校贯彻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方针政策;二是科学性,汲取、组织、配置和支配治理资源,领导高校全面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为了完成自己的法定职责而内在蕴含的生命力、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和对外处理与群众关系形成的合力[9](简称“三力”)。通过“三力整合”,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协同效能,如图1所示。

图1 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结构示意图

这里的“三力”主要是指生命力、内部组织力和外部组织力[14]。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生命力的根本是人,是不断学习、勇于超越的个体,具有自我保护和修复机制,因此需要高校党员具有更新理论资源的知识力、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的发展力,是新党员人数与质量的提高。内部组织力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内开展教育、管理党员的管理力和贯彻党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外部组织力是指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唤醒群众偏向党组织的动员力和扎根师生引导群众跟党走的凝聚力。其中,生命力是组织力的根源,是基层党组织内在的向上喷发的动力;内部组织力决定外部组织力发展方向和持久力度,外部组织力对内部组织力起到适应和促进作用。“三力”的有机整合,势必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大增强了高校(含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强调,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5],同时指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仍然面临“党员教育管理比较松散,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发挥不到位”[15]等新问题。借助“三力整合”分析框架,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命力方面,党员发展数量质量不足。

这里所说的生命力,主要是指民办高校提供加入党组织的优秀生力军,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后继有人问题。调研显示,当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生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教职员工入党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部分高职称的教师或者教学科研骨干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或者愿意加入民主党派;二是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还存在重入党前发展轻入党后培养,导致部分学生入党前后动机异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退化。这与民办高校的办学动机和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关系。在民办高校,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资本办学必然导致逐利性,抓好教学基础设施等硬件有利于吸纳更多生源,而生源就是民办高校的利润源,因而学校更愿意在教学和招生等方面投入物力与人力;而对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落实不到位,发展和培养师生党员投入匮乏。同时,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处于“被动弱化”和“主动弱化”状态[16],党务工作者多以兼职为主,任务繁重,疲于应付杂务,而对吸纳和培养新党员无心或无力,必然影响新进师生党员的发展和质量。

(二)内部组织力方面,管理和治理党组织能力不足。

内部组织力是教育引导党员以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运转过程中,存在规范性不足、标准化不够、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内部有序运行。一是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有的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内容与方式随意,政治属性不强;二是在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方面,有的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觉性不够,责任心不到位;三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方面,有的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不强,效果不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国家所制定的法规更多是针对公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而对民办高校的基层党组织缺乏规范有效的指导;与此同时,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和组织文化,也直接影响其内部组织力的建设和发挥。

(三)外部组织力方面,动员和凝聚群众能力不足。

外部组织力是领导基层社会和群众同心同德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能力。当前某些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边缘化”问题严重,这里的“边缘化”,实际指的外部组织力差,基层党组织难以胜任服务、动员和凝聚群众工作。具体包括:在服务群众能力方面,为师生服务意识淡漠,深入解决问题缺实招;其次,在动员群众能力方面,因为缺乏群众的信任导致有组织没力量,党员干部做事没人跟,讲话没人听;最后,在凝聚群众能力方面,因为基层党组织缺乏察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意识和能力,难以团结群众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究其原因,基层党组织外部组织力不足与民办高校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紧密相关。一般说来,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统揽决策权,不能也不愿准确合理地定位民办高校党组织,学校党组织也因为自身在民办高校没有财务、人事的自主权,很难充分有效地做好服务、动员和凝聚群众工作,甚至在完成上级的规定工作上也会打折扣。

四、结束语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借鉴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本文界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概念,表现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自存生命力、内部组织力和外部部组织力的“三力整合”,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提振,一方面,需要国家完善适合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并严格落实,督促民办高校把体制优势与党的政治优势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民办高校需要建立起要素优化、功能突出的组织力架构,实现基层党组织具有自我持续发展、内部有序运行和外部有效领导群众的能力。本文构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三力整合”分析框架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三力整合”分析框架,其主要理论与现实价值在于:一是综合汲纳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展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深度,进而有助于丰富高校基层党建理论;二是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历史与现状,挖掘新时代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增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三力整合”分析框架在指导民办高校基层党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来自于管理学和经济学对企业的研究成果,组织力理论从企业到高校的合理迁移、与新时代的有机嵌入等,研究中可能出现偏颇,这需要在研究中具体分析,谨慎对待。

猜你喜欢
三力民办高校党组织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与舞蹈学“三台三同三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清华党组织公开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