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的策略

2023-01-13 21:54吴尔江黎云锋
南方自然资源 2022年1期
关键词:向海陆海北部湾

储 瑞,吴尔江,黎云锋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二、第三作者单位:广西海洋研究院)

2017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做出“打造好向海经济”的重要指示;2021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到广西,强调要“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经过多年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广西已逐步形成了以通道为纽带、以港口为支点、以沿海地区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向海”发展空间布局。

一、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的时代背景

(一)新发展阶段下的战略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从外部环境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向海经济,促进内外联通、陆海统筹、双向开放,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从内部发展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北部湾城市群、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强首府”和“北钦防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为广西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建设带来了重大的市场机遇和优越的发展环境。

(二)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历史逻辑

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60%左右的GDP 来自海洋和离岸100 千米内的沿海地区。我国沿海地区仅占了14.2%的国土面积,却集聚了近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贡献了66.7%的国民生产总值。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能够率先崛起,其成功的奥秘之一就在于做好“海”的文章。广西沿海沿边沿江,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通过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能带动沿海、内陆和腹地经济整体发展,实现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提升区域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现实诉求

坚持向海发展的战略方向,全力推动向海经济加快发展,已成为推动广西区域发展的蓝色引擎。然而,广西向海经济规模总体偏小、向海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粗放、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高,碳达峰碳中和也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出新要求。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有利于促进陆海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有利于推动更高层次对外开发水平和高效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的基础条件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广西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同时有陆海通道的省(自治区)。从区域合作来看,广西处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的结合部,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陆海统筹发展的重要区域。从互联互通来看,广西拥有西江黄金水道、出海港口和中越边境通商口岸,目前正在推动北部湾国际枢纽港口和平陆运河建设,广西已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路互联互通主干通道的交汇点和铁海联运的陆海交汇门户,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走向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物流枢纽。

(二)丰裕的向海资源禀赋

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自治区,广西大陆海岸线长度约1 629 千米,拥有海域面积约4 0000平方千米,海岛643 个,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海域面积约7 000 平方千米,沿海滩涂9.55 万公顷。北部湾近海海洋生物900 多种,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北部湾海域油气和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沿海六大含油盆地之一;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沿海地区港湾水道众多,海港条件优越。广西海洋资源富集,“蓝色”潜力得天独厚,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可拓展空间。

(三)完善的陆海交通体系

通道是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广西成为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江海联动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已纳入国家《内河航运发展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获批设立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公路网结构逐步完善,铁路建设高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出区、出海、出边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20 年底,广西北部湾港共有生产性泊位271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8 个,最大靠泊能力为30 万吨级油码头,综合吞吐能力达2.76 亿吨;西江黄金水道基础设施优化升级,高等级航道(千吨级及以上)达1 532 千米;民用运输机场达到8 个,初步建设形成“两干六支”运输机场体系。

(四)众多的向海优势平台

广西拥有25 个国家级口岸和5 个综合保税区。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广西拥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等5 个国家级平台。广西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广西—文莱经济走廊、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4 个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目前形成了产业类型丰富、各具特色的开放平台格局。这些平台将逐渐凸显广西向海而兴、对外开放的合作共赢发展优势。

(五)深厚的向海历史底蕴

早在秦汉时期,华夏先民就从广西合浦出发,开启了贯穿东南亚、连接亚非欧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的沿海海域是驰名世界的南珠产地,已经具有3 000 多年珍珠采集的历史;另外,分布在沿海各地的贝丘遗址、伏波庙、白龙珍珠城、潭蓬运河、北海老街、冯子材刘永福故居等,以及传承的京族哈节、南珠节、疍家文化,都在记录着广西厚重的海洋文化发展史。

三、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的策略构想

依托“强首府”和“北钦防一体化”战略,广西将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等5 市作为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范围,旨在发挥产业、交通、生态、开放等优势,引领全区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建设向海经济北部湾先行区的构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造陆海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先导区,在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边海联动上先行先试

实施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山海协作,构建以陆带海、以海促陆的发展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向海经济发展新模式。一是打造沿海经济带。以沿海三市和玉林龙潭产业园为依托,加快发展临海(临港)产业园区和“飞地园区”,集聚向海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形成现代化的沿海经济带。二是打造陆海通道经济带。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强与沿线省(区、市)产业互动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促进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通道重要节点枢纽,培育西部陆海新通道经济带。三是打造边海联动经济带。统筹沿海、沿边协调发展,依托百色、凭祥和东兴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坚持以海带边、以边促海,打造边海联动经济带。四是打造桂东向海经济带。依托贺州、梧州和玉林等桂东地区,推动桂东地区和沿海地区协同联动,吸引大湾区企业到桂东地区布局向海产业链、创新链,打造桂东向海经济带。

(二)打造人海和谐生态文明示范区,在“双碳”行动和绿色发展上先行先试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重、海陆污染协同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并举,推动海洋经济循环、集约、低碳发展,打造人海和谐、生态良好的海洋生态文明广西样板。一是加强陆海统筹污染防控。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科学划定并严格落实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海洋两空间一红线,筑牢蓝绿生态屏障。完善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二是推进陆海统筹整治修复。加强流域水系与河湖湿地保护,加快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补偿,探索建设生态经济市场,加快蓝碳经济体系的市场化发展。三是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洋防灾数据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全区近海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网络。建设海洋灾害应急体系,推进海洋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

(三)打造中国—东盟海洋命运共同体试验区,在提升向海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先行先试

立足区位优势,向海谋开放、谋发展。一是加快向海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发挥“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作用,依托广西现有的开放合作基础,以向海产业、海洋资源、国际产能、经贸物流等领域为重点,建设一批两国双园、双港双园、制造基地、海洋特色产业园、海洋经贸合作区等开放平台。二是加快向海开放国际间合作。利用海外资源和市场,拓展与东盟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与交流合作;鼓励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海外原料供保基地,加强国际供应链合作。三是加快向海开放地区间合作。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强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在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以对接发展本地产业链、供应链为主攻方向,加强产业互动衔接,牵引带动企业集聚向海发展,做大做强一批省际合作园区。

猜你喜欢
向海陆海北部湾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逆水行舟,向海问路——读《造舟记》
陆海之纵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长?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向海而生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