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冲击波致裂套管井储层室内试验研究

2023-01-13 06:42李育马焕焕张永飞王建平张金元韩龙飞
关键词:冲击波力学套管

李育,马焕焕,张永飞,王建平,张金元,韩龙飞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工艺技术研究所,陕西 延安 716001)

储层改造是致密油气藏获得工业油流的必要手段[1-5],压裂措施已广泛地应用于各大油田。然而水力压裂、爆燃压裂等措施有诸多缺点,水力压裂、酸化压裂等会对储层产生二次伤害,且压裂施工程序复杂,作业费用较高;爆燃压裂受限于火工品运输和工艺实施特殊性,难以大范围推广使用。拟打算采用冲击波技术改造储层,目前产生冲击波的原理主要有3种:1)是以液电效应原理产生冲击波的技术,油田现场称为“电脉冲技术”或“电爆震技术”,该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和应用[6-9],但应用范围和效果有限,能量利用率仅有15%左右;2)是为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以水中金属丝电爆炸原理产生冲击波的技术,该技术能量利用率提高到了50%,作为过渡技术,虽有相关研究,但现场应用不多[10-11];3)是可控冲击波技术,该技术以金属丝电爆炸等离子体驱动含能材料产生冲击波的技术,因在电能的基础上复合了化学能,大大提高了冲击波的幅值和脉宽,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使得利用冲击波技术进行储层改造成为可能[12-16]。前人文献大多是关于冲击波机理的定性研究,无法为延长油田储层改造提供依据。现将可控冲击波技术引入延长油田储层改造技术中,进而为鄂尔多斯致密储层开发提供新思路。

延长油田主要采用套管射孔完井,为模拟这一完井方式,采用在水泥样品中添加射孔套管实现。脉冲电流源作用增能棒产生可控冲击波,冲击波通过射孔孔眼以“单点多次、多点连续”的方式作用到样品中[17-19],样品中的损伤不断累积,当损伤达到一定阈值时出现破裂。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探究可控冲击波对样品力学性质及裂缝的影响,从而为可控冲击波套管井储层改造可行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案

1.1 实验材料

主要以延长油田致密油气层的储层抗压强度为参考,通过配方调整制作不同强度的水泥样品,作为致密砂岩相似性样品。制作的样品直径1 m、高1 m,模具如图1所示。在模具中间焊接带射孔的9-5/8"套管,套管长度1 100 mm,螺旋布孔4×20均布,孔眼的轴向间距为20 cm,周向相邻孔眼间的相位角90°(图2)。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用于现场作业的冲击波产生设备,本文确定了3 g和10 g增能棒产生的冲击波进行致密砂岩的致裂效应试验研究。

图1 水泥样品模具

试验采用西安交通大学根据现场作业设计的室内冲击波产生装置。

每种配方的样品均制作了小样测试试验前的力学参数,初始力学参数与配方如表1所示。

图2 焊接套管

表1 初始力学参数及配方表

1.2 试验方案

主要进行可控冲击波致裂致密储层可行性研究,首先对1#和2#水泥样品进行致裂验证试验,探究3 g和10 g增能棒能否致裂样品;其次以致裂验证试验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增能棒,以下试验皆采用相同能量的增能棒:①探究冲击次数对样品产生裂缝的影响;②探究可控冲击波对力学参数的影响;③对所有套管进行安全评估试验(具体试验方案见表2)。

表2 试验方案

2 结果与讨论

2.1 冲击验证试验

首先以3 g和10 g这2种增能棒进行了致裂验证试验(1#和2#样品),每种增能棒累计作用冲击11次,试验结果表明,3 g增能棒不能致裂水泥样品,10 g增能棒可以致裂水泥样品。因此,选择10 g增能棒进行后续的试验。试验过程中发现,10 g增能棒累计冲击到第5次时,套管被拔出17 cm,表面上产生6条裂缝,其中有3条贯穿样品。

2.2 冲击次数对样品产生裂缝的影响

脉冲冲击波技术是以单点多次作用到储层,需要以多次作用的疲劳效应扩大对储层的改造效果。为了研究不同冲击次数下裂缝的变化情况,开展了2组试验,一组是对3#样品累计冲击作用6次,观察同一裂缝的延伸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裂缝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而变宽变长。

另一组是研究冲击次数对裂缝系统的影响试验,4#样品累计冲击23次,观察裂缝的扩展方向。对4#样品冲击7次时,主要以产生贯穿性裂缝为主,并无明显次生裂缝,如图3A所示;对4#样品冲击23次时,沿贯穿的主裂缝产生大量的次生裂缝,次生裂缝沿主裂缝周边呈无规缝向外延伸,形状似蜂窝,构成复杂的网状裂缝系统,如图3B所示。

图3 不同冲击下裂缝系统的变化

对于不同性质、强度的储层,不同的改造预期所需要的冲击波强度不同,因此作业次数也会不尽相同。所以,针对不同储层,需要通过雾模试验,确定可控冲击波具体的现场作业参数,为现场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2.3 可控冲击波对样品力学参数影响

2.3.1 冲击波作用对应变的影响

对5#和6#样品冲击第1次、第2次时,2块样品的应变波形均已经呈现震荡衰减(图4、图5),表明样品内部已经出现较多缺陷,这些震荡的波形本质上来源于样品内部断裂处冲击波的折反射,即此时样品内部已产生大量微裂隙,同时在样品表面也观察到肉眼可见的裂缝。

对7#样品作用3次时,通过应变测试系统测量应变波形如图6所示。观察发现,前2次作用时,测点1和测点2波形趋势大致相同,环向和轴向应变约102μs后近似归零;作用第3次时,环向与轴向应变波形均有较大振荡。随着作业次数的增加,样品表面的微应变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这是由于冲击波会在已经形成的微裂隙顶端形成折反射,形成屏障效应,造成冲击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因此传播到样品表面的冲击波会逐渐降低,产生的动态应变峰值也逐步降低。

图4 5#水泥样品应变测试(A)冲击1次和(B)冲击2次

2.3.2 冲击波作用前后样品力学参数

5#、6#和7#样品分别在冲击作业3次和6次后取小样测试力学参数,在制作试验样品时,同时制作了相应的小样品,用于测试冲击前样品力学参数;冲击试验完成后,在样品周向避开裂缝的区域钻取小样,测试冲击试验后力学参数,得到的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试验前后数据对比,经过3次冲击波作用的水泥样品平均抗压强度降低44.7%,平均抗拉强度降低44.8%,平均弹性模量降低39.1%;经过6次冲击波作用的水泥样品平均抗压强度降低50.6%,平均抗拉强度降低47.09%,平均弹性模量降低39.8%,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岩石力学性质降低。

图5 6#水泥样应变测试(A)冲击1次和(B)冲击2次

图6 7#样品应变测试(A)冲击1次;(B)冲击2次和(C)冲击3次

表3 冲击前后水泥样品力学参数测试结果

3 应用效果

依据可控冲击波致裂套管井储层室内试验结果,对7口水井进行解堵试验。脉冲解堵作业后,平均单井日注水量由0.09 m3提高到2.31 m3,平均单井日注水量提高24.67倍,平均单井增注423.41 m3,累计增注2 963.88 m3,具体试验结果见表4。对3口低产油井进行改造,作业后平均单井日产液量由0.31 m3提高到0.80 m3,平均单井日产油量由0.16 t增加到0.89 t,平均单井产能提高4.6倍,累计增产83.26 t,具体试验结果见表5。

4 结论

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增能棒的量需达到某个阈值,产生的可控冲击波才能既不损坏套管,又能够致裂水泥样品;冲击次数对裂缝系统会产生影响,较少冲击次数主要以产生贯穿性裂缝为主,并无明显次生裂缝;较多冲击次数时,沿贯穿的主裂缝产生大量的次生裂缝,次生裂缝沿主缝向水泥样品周边呈无规则延伸,形状似蜂窝,构成复杂的网状裂缝系统;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动态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皆减小。依据室内试验结果,对油水井进行增产解堵试验,作业效果明显。

表4 可控冲击波注水井效果统计

表5 可控冲击波采油井效果统计

猜你喜欢
冲击波力学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浅谈地质钻探过程中套管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武汉冲击波
塔河油田套管坐挂异常原因及对策分析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