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2023-01-13 02:09张悦茹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22年16期
关键词:跆拳道技巧思政

张悦茹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跆拳道作为一种主要凭借拳腿为主的攻防格斗运动,不仅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够有效促进身心发育。跆拳道运动中有着许多实用的格斗技巧,因此在最近几年逐渐风靡开来,我国多所高校也在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设置了跆拳道教学,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在开展跆拳道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发挥跆拳道教学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实际作用,也是高校在开展跆拳道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总之,跆拳道教学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跟进时代发展步伐,基于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及学习情况针对性做出调整改善,从而有效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推进跆拳道教学的持续发展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跆拳道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课程教学氛围,改善教学环境,应用先进教学技巧及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建设良好的跆拳道学习价值观,融合思政课程理念,最大化减少学生发生暴力冲突的情况产生,避免思想上出现偏激的情绪或者行为。因此,在跆拳道教学中,高校及其教师也要适当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从而推动跆拳道教学的持续发展。

一、跆拳道背景简介

跆拳道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体育健身运动,主要起源于朝鲜半岛。跆拳道运动是一种主要以拳腿应用身体技巧,开展传统搏斗的体育项目。跆拳道运动以其灵活的技巧和多变的技艺,逐渐风靡于多个国家,跆拳道运动比较适合青少年进行学习掌握,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使青少年掌握一定的格斗技巧,从而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坚定的意志。跆拳道运动虽然起源于朝鲜,但是却发源于我国传统武术,跆拳道运动的宗旨是坚忍克己,百折不挠,在运动中能够充分体现出跆拳道的爱国思想,从而弘扬传统文化。跆拳道运动自流传到我国以来,就深受广大运动爱好者喜爱,因此跆拳道运动的宗旨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二、跆拳道运动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校进行跆拳道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讲解跆拳道的运动及其搏斗技巧,继而让学生进行练习,开展格斗训练等。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动作示范为主的教学讲解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只能学会教师所讲的动作,却无法深层次挖掘跆拳道运动的内涵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将自身掌握的动作传授于学生,并且学生练习时,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动作标准度进行评价,指点错误动作。但是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投入到个人练习中,或者与其他同学开展格斗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误伤别人,对跆拳道运动的技巧无法有效掌握,从而无法规避运动风险,在练习过程中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概率,很容易伤害到自己或同学。教师在观看完学生练习后,不会过多讲解动作要领,导致学生对跆拳道的运动技巧及防护措施了解的少之又少,无法在跆拳道教学中合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此外,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例如身体形态差异、体力耐力差异、理解能力等等,所以每个学生在接受同等教学的前提下,无法统一学习进度。因此多数学生不能够按照跆拳道运动的标准来完成动作,还面临着被教师批评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给跆拳道教学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大大减少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没有找到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不能有效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容易造成学生出现逆反的学习心理,甚至对学习跆拳道有抵触情绪,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跆拳道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跆拳道教师缺少课程思政意识

现阶段,在跆拳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没有将体育运动与个人的德育品质相互关联,从而没有在跆拳道教学中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这是由于教师本身缺乏思政意识,只是单纯地将跆拳道的技术技巧传达给学生,忽视了思政因素的融入。导致学生在练习中较为枯燥乏味,只是促进了身体素质的良好发育,但是却没有达到身心协调发展的良好层面。这是由于教师一方面专业素养较差,没有对跆拳道运动的思政课程有效理解,另一方面没有针对跆拳道教学,与课程思政理论良好融合。部分教师认为跆拳道运动与思政是两种概念,不能够混为一谈,认为思政课程教学应该由思政教师进行,跆拳道教学与其并无关联,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导致跆拳道教学开展课程思政遭到了一定阻碍。

(三)不重视跆拳道内涵

部分教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跆拳道的技术技巧传达,在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忽视了思政理念的融入。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仅仅掌握了跆拳道的技术层面学习,却没有学习到跆拳道运动深层次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跆拳道运动的精神及运动思想,从而导致跆拳道运动的思政教学匮乏。此外,如果在跆拳道运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针对跆拳道运动的内在含义及精神文化进行有效讲解,而只是让学生进行枯燥的训练,等同于在课程教学中放任学生自由学习,使得学生不能良好约束自身行为。如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或者争执,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存在暴力冲突,反而与跆拳道教学的理念相违背,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四)缺乏教学评价体系

现阶段在跆拳道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没有针对跆拳道课程思政教学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教师无法通过现实层面的授课,有效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的进度及学习水平,也无法了解学生对跆拳道运动技巧技术的掌握程度。不能够综合学生在训练及格斗中的表现,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意见指导或者教学引导。没有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根据学生日常的训练格斗中,了解其是否遵循跆拳道运动的相关礼仪及运动精神,不能够针对学生做出有效教学评价。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向教师及时反馈学习进度,教师也不能获知跆拳道教学对学生起到了什么有益影响,不利于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

三、跆拳道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相关策略及路径分析

(一)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在开展跆拳道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跆拳道运动与思政、德育教育互相关联,将其与个人运动品质充分融合,从而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教学价值。在跆拳道教学过程中,除贯彻思政教学理念外,还应发挥教育的育人价值,在跆拳道教学中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观念。而在教学中要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强化自身对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解程度,提升对跆拳道课程思政的认知及意识,才能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保障教师能够在跆拳道教学中充分应用课程思政教学,发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从而促进跆拳道教学与思政教学处于同一水平,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发育,健全体魄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人德育水平及思想意识共同提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其次,跆拳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及工作中,也需要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建立良好的个人素养,才能在教学中以思政教学的立场,针对跆拳道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有效保障学生在跆拳道学习中落实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实施原则

(二)深入挖掘跆拳道思政因素

教师在跆拳道运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充分理解跆拳道运动与思政教学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针对跆拳道运动中存在的思政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合理有效的应用至教学过程中,从而针对学生起到多方面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质与德育学习的共同发展,为其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针对跆拳道运动来说,其中涵盖多数的课程思政因素。例如教师可首先通过对跆拳道运动的起源及运动精神、运动规则及发展历程几个方面,针对学生灌输德育教育。此外还可以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运动技巧,使学生在理解跆拳道精神的同时,贯彻落实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跆拳道运动中深层次的体育精神,从而做到体育健身与个人德育的双重发展。

(三)将跆拳道思政因素融入课程设计中

针对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在课程教学展开之前,应有效制定教学计划,做好课程设计。对所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跆拳道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属性,针对跆拳道教学及运动中存在的思政因素进行深入挖掘,促进思政教育能够有效融入跆拳道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跆拳道教学与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统一,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对跆拳道教学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跆拳道教学的内容层面,应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思政因素,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其次,在学生的个人层面,应有效分析学生的自身情况,根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情况,例如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个人德育水平等,来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而在教学目标层面,教师应强化对情感教学的设计,从而突出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人文关怀层面;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层面,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跆拳道教学的深层含义,强化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思政理念的穿插,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个人思政认知,合理创设课程思政教学环境。

(四)强化跆拳道课程礼仪教学

针对跆拳道运动来说,在运动训练及竞赛过程中的礼仪是必须要遵守的。所以教师在开展跆拳道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将跆拳道运动的礼仪教学贯穿至课程环节当中,例如仪容仪表、礼貌用语等。由于跆拳道运动中存在深层次的礼仪内涵,因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将跆拳道运动技术技巧教学与礼仪教学深入融合开展,从而全面提升跆拳道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进步。

(五)完善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为有效保障跆拳道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发展,教师应针对跆拳道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构建,明确相关的教学评价标准。高校教师针对学生的跆拳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对跆拳道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其次,综合考量学生在参与竞赛及日常训练中的表现,并考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是否遵循了跆拳道运动的礼仪标准,从而开展科学合理的评价过程。此外,教师也要针对跆拳道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进行适当完善,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有效调整,从而检测跆拳道教学中应用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突出跆拳道运动中的课程思政教学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跆拳道教学中往往存在非常多的思政因素,因此教师应针对思政因素进行有效挖掘。教师首先要提升个人素养,以及针对跆拳道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意识,从而在跆拳道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合理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礼仪规范及运动行为操作,针对跆拳道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构建,从而保障跆拳道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有效发挥跆拳道教学中育人健体的双重作用。

猜你喜欢
跆拳道技巧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跆拳道奶奶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嘻哈跆拳道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