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2023-01-13 07:24张旭东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西坡林场甘肃庆阳7453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1期
关键词:油松林放蜂松毛虫

●张旭东(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西坡林场 甘肃 庆阳 745300)

油松毛虫是油松树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害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一旦发生会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当前,较为常见的油松毛虫防治措施为化学农药防治,但这种防治措施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容易增强油松毛虫的抗药性,影响害虫的长期防治效果。赤眼蜂是目前应用面积最广、最有效的一种生物防治昆虫,同时赤眼蜂是油松毛虫的一个重要天敌,可杀死卵期害虫,进一步阻止幼虫期油松毛虫危害林木。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推进,采用天敌进行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对森林生态系统有效保护。为有效控制油松毛虫危害,应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希望为油松毛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及借鉴。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坡林场,当地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梁峁高低起伏,沟壑纵横交错,形成梁峁丘陵山地、沟壑碎塬地和川台地等类型,平均坡度26°,海拔1230~1680 m。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8·3℃,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27℃,年降雨量约600 mm,无霜期150~160 d。

选择油松毛虫危害较为严重的油松林开展试验,林龄为17年,平均树高为10 m,郁闭度为0·8,地面植被稀少。

2 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赤眼蜂品种为广赤眼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螟黄赤眼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松毛虫赤眼蜂(辽宁省林业科学院)。采用麦蛾卵作为寄主繁殖广赤眼蜂及螟黄赤眼蜂,采用柞蚕卵作为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

分别将不同赤眼蜂只作为蜂卡,其中广赤眼蜂以及螟黄赤眼蜂每卡数量各为1500 头,松毛虫赤眼蜂每卡数量为3000 头。

2.2 试验设计

于2020年进行不同品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林松毛虫试验。试验共设置4 个处理,分别为CK(对照)、T1 处理(螟黄赤眼蜂)、T2 处理(广赤眼蜂)、T3 处理(松毛虫赤眼蜂)。各个处理油松林面积均为0·1 hm2,每种处理重复3 次。采用当地常规方式管理林区。试验分2 次放蜂,共释放30 000 头/hm2赤眼蜂,于5月1日释放10 000 头/hm2赤眼蜂,6月1日释放20 000 头/hm2赤眼蜂。

在筛选出防治效果最理想的赤眼蜂品种后,于2021年进行不同放蜂量防治油松林松毛虫试验。试验共设置4 个处理,分别为CK(对照)、A1 处理(30 000 头/hm2)、A2 处理(50 000 头/hm2)、A3 处理(80 000 头/hm2),各处理试验面积均为0·1 hm2,各处理均重复3 次。各试验区间设置保护区,保护区间距离>20 m。于5月1日释放总蜂量的30%,6月1日释放总蜂量的70%。

在各个试验小区东、南、西、北4 个方向,将各个点间距离控制为10 m,严格按照设计剂量将赤眼蜂蜂卡投放于4 个方位的松树上,在每株松树中部枝条悬挂1 块赤眼蜂蜂卡。采用订书钉或者枝条将蜂卡固定于从下往上数的第二轮主干或者第三轮主干上,确保样地内所有蜂卡分布均匀。选择晴天,气温为25℃微风时放蜂,通常为上午08:00~10:00。

2.3 调查方法

在各个处理地块内选择4 块面积为0·01 hm2的调查标准地(可将其看作为4 次重复),在各个地块内随机选择20 株松树作为标准株,同时在树干上做好标记,其中10 株标记红色,用于对寄生率进行调查,另外10 株标记蓝色,用于对防治效果进行调查。

2.3.1 寄生率调查在完成二次放蜂5 d 后,通过红色标准株收集松毛虫卵块,各个标准地内松毛虫卵的收集数量可以达到400 粒,计算赤眼蜂的寄生率,公式:

2.3.2 防治效果调查在第一次放蜂前1 d 以及第二次放蜂后10 d,对幼虫的虫口密度进行调查,并统计虫口减退率以及防治效果,公式:

2.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 2007 及SPSS 22·0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品种赤眼蜂对松毛虫寄生率及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品种赤眼蜂对松毛虫寄生率及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不同品种赤眼蜂对松毛虫寄生率及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在释放赤眼蜂的油松林寄生率明显高于未释放赤眼蜂的油松林(CK)。不同品种赤眼蜂对松毛虫的校正寄生率影响显著,校正寄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其校正寄生率依次为68·53%,59·09%,43·55%。

在释放赤眼蜂后的油松林松毛虫虫口减退率明显优于未释放赤眼蜂的油松林,3 个品种赤眼蜂均对松毛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 个品种赤眼蜂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松毛虫赤眼蜂、广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其防治效果依次为81·89%,74·00%,62·94%。

由此可以看出,3 个赤眼蜂品种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3.2 不同放蜂密度对油松毛虫寄生率及防治效果的影响

不同放蜂密度油松毛虫寄生率及防治效果,见表2。

表2 不同放蜂密度油松毛虫寄生率及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放蜂密度对油松毛虫寄生率存在显著影响,各个处理油松毛虫寄生率均高于未放蜂处理(CK)。比较不同处理校正寄生率可以发现,在放蜂密度为50 000 头/hm2和80 000 头/hm2时,校正寄生率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放蜂密度为30 000 头/hm2。

不同放蜂密度对油松毛虫虫口减退率存在显著影响,各个处理虫口减退率均明显高于未放蜂处理(CK)。比较不同放蜂密度对油松毛虫的防治效果可知,放蜂密度为50 000 头/hm2与80 000头/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放蜂密度为30 000 头/hm2。

3 讨论

利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第一,可有效控制油松毛虫的发生以及危害;第二,可缓解油松毛虫暴发期;第三,可保护环境及林地天敌;第四,相较于化学防治,此种防治措施费用较低,可节约防治成本[1]。

研究表明,赤眼蜂在防治松毛虫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以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最为理想,这与黄锦志[2]的研究结果一致。

采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时,放蜂密度为50 000 头/hm2与80 000 头/hm2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并不是放蜂密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因而在实践中需要合理把控放蜂时机,结合油松毛虫发生的轻重程度合理控制放蜂密度,以节约成本,提升释放效率以及防治效果[3]。

4 结论

在油松林区,松毛虫赤眼蜂是最佳的赤眼蜂生物防治品种,其理想的放蜂密度为50 000 头/hm2。

猜你喜欢
油松林放蜂松毛虫
放蜂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提高樱桃坐果率措施有哪些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田间不同放蜂量防治玉米螟试验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